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文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2023-06-10 08: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世友在测量文物。

刘世友(左)和同事在查阅资料。
以上图片均为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提供

人物小传

刘世友,1966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从事地方史研究和文管工作30余年,曾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撰写地方文化研究文章20余篇,被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师范学院聘为研究员,编著出版《隆德县文物志》等作品8部,202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最有知名度的旅游点当数红崖村老巷子。走在老巷子中,土墙、戏台、磨台、石雕,仿佛处处讲述着历史。路边唱秦腔的大爷、会做六盘暖锅酿和农家米醋的大娘……无不展现着西北乡村的原始风貌。

老传统的保留,离不开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刘世友的坚持。老巷子开发之初,有人曾提出把村民搬迁出去,招商引资重新改造。“传统村落的最大看点就是老建筑和老习俗。人离开了村落,乡愁便无处安放;村落离开了人,便没了精气神。”刘世友认为。

查资料学法规,为文物建档立卡,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文物管理,如果不是出自热爱,便是一件枯燥的苦差事。”刘世友1993年进入隆德县文化部门工作,至今已从事文管工作和地方史研究30余年。他由衷地感慨:“我舍不得隆德,更舍不得离开这些文物。”

年轻时,学音乐出身的刘世友本以为文化工作就是到乡间、原野采风,入职后,实际情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单位房舍破旧,文物收藏和管护条件也很薄弱;单位人手少,他要和同事轮流排班,日夜值守。

刘世友从查找地方志、史书,量尺寸、学法规做起,为文管所里的文物一一建档立卡,完成了5000多份卡片,拍摄了几千张照片,让每件文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正是这些繁琐的工作,让刘世友对文物保护和地方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也让他感受到了文保工作的魅力,工作时变得越来越沉稳谨慎。“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很多历史故事,了解它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点滴细节。”刘世友说。

2007年起,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刘世友克服各种困难,带领工作队对隆德县13个乡镇、625个村民小组进行实地踏查,新发现文物遗迹229处,完成文物普查档案超过800份。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刘世友结合文物“四有”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志碑、界桩,完成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档案编写和充实。在他的推动下,隆德县在宁夏全区率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实地探查,转运、修复,精心保护每一件文物

隆德县渝河、朱庄河、甘渭河、庄浪河等流域分布着100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页河子、北塬、周家嘴头等遗址出土了许多齐家文化、仰韶文化遗存……面对如此密集的文物分布,多年来,不论是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调查、实地探查,还是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和搬运,刘世友始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为了保护文物,刘世友曾经直接面对过不法分子。2008年11月8日,刘世友和往常一样值夜班。半夜,防盗警报响起,他巡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以为是防盗系统出了问题。刚回到屋里,警报再次响起。他再次起来查看,发现文物库房防盗栏杆已被剪断,窗子也被打开了。

“你们绝不能拿走任何一件文物!”刘世友拿起铁锹,冲着藏在暗处的不法分子喊着。黑暗处,4名不法分子发出了动静,刘世友拿着铁锹冲了过去,不法分子被吓得四散而逃……

“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的,但当时只想着赶走不法分子、保住文物。”刘世友说。

保障文物在转运中的安全,是刘世友经常操心的事情。隆德县馆藏文物2900多件(套),加上窖藏钱币,藏品达3万多件(套)。所有文物,在多次搬迁中从未损坏。

有一次,隆德县北莲池有几件石质文物和碑刻残片,需要搬到博物馆库房。刘世友找了辆皮卡车去搬运,由于下雪路滑,皮卡车走到一半便无法前进,差点造成事故。刘世友和同事只能踩着厚厚的雪,一次又一次,用人力将文物全部搬回。

“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硬是把石碑连背带扛地运了回来。”刘世友说,“文物就像是我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不计代价的。”

2018年底,隆德新博物馆建成完工。临近搬迁时,旧馆一幅近2米高、14米长的画卷《过大年》,因为直接装裱在一面墙上,尝试多次仍取不下来。很多人认为耗费大量精力在这幅画上不划算,可刘世友不以为然。他找遍了宁夏最顶尖的装裱师傅,来研究这幅画的装裱工艺,后来找到了最初装裱这幅画的师傅,将他请回馆中,总算将画完好无损地揭取下来并搬至新馆。“馆藏的文物,一件都不能少,每一件都要仔细呵护。”刘世友说。

出版文物志,撰写解说词,让文物活起来讲述历史

除了日常工作,刘世友对文物还有一股刨根问底的“倔”劲儿。

有个老物件在库房里“躺”了20年,刘世友反复琢磨,却始终不知道它是什么。直到2018年初去湖南博物院学习,看到相似的器物,刘世友才联想到这个老物件。回来之后,他赶紧请上级单位开展修复工作。就这样,一件珍贵的唐代手炉得以重现。

参观馆藏文物时,记者惊讶于刘世友知识储备的丰富,对每一件文物都如数家珍。“从典籍里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这些故事,文物就活了。”刘世友说。

为了把文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刘世友整理出版了《隆德县文物志》。他还撰写了5万字的博物馆解说词,培训解说员,广泛传播隆德文物故事。

近些年,随着隆德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刘世友又多了一项工作。这些天,刘世友正忙着整理一份讲义,他将文物与地理、气候、历史沿革,乃至乡村振兴政策结合在一起,准备讲给村民听,尽可能地拉近文物与村民们的距离。

“过去下乡是为了巡查文物和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如今村里人人都是文保志愿者。”刘世友说,“让文物活在乡亲们的生活中,激发大家对家乡的自豪感,这是我最想做、最愿意看到的事。”

 

■记者手记

呵护文物  感受幸福

采访刘世友当天,他正代表隆德县博物馆前往固原,与市里的博物馆签订互通协议,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太好了,这下我们隆德县的文物能有机会被更多人了解了。”下午,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隆德,在馆里为参观的市民和学生讲解文物保护知识和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满满当当的工作结束后,他来到库房,时而逐个查看,时而静静地坐着,满满地都是对文物的热爱。采访中,刘世友常说:“保护文物的那种幸福感,别人很难理解。”

刘世友把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当成毕生所爱,不计较付出,不在乎名利,不知道疲倦。他对于自己的文物保护职业感到自豪和幸福,因为他为文物所做的一切——守护、传承、发扬,都正如他所愿地让文物活起来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0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时间:06-12
  •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完成年度消落任务

    本报武汉6月11日电 (记者范昊天)记者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截至6月10日,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库,共腾出正常蓄水位以下约870亿立方米库容,可用于调蓄洪水,较设计防洪...

    时间:06-12
  • 冲刺明年通车!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最后一个管节和最终接头正在浮运。 苏振飞摄(人民视觉) 专用清淤船正在进行隧道基槽挖掘。 曾庆浩摄(人民视觉) ...

    时间:06-12
  • 追梦不止,踏实奋斗(人民论坛)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画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

    时间:06-12
  • 青山绿水间 民宿迎客来(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莫干山深处,云雾缭绕,竹海茫茫。绵绵细雨中,沿着蜿蜒的公路来到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精品民宿映入眼帘。 走进民宿“漫步山乡”,草坪上的绣球、蔷薇开得正艳,旁...

    时间:06-12
  • 疏源浚流 与古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

    时间:06-12
  • 芬兰商会报告:中国经济增长为芬企提供新机遇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6月9日电 (记者陈静、徐谦)芬兰中央商会9日公布最新研究报告说,中国经济重回强劲增长轨道,将为芬兰企业开辟新发展机遇。 报告说,大部分芬兰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非常成功...

    时间:06-12
  • 首届中国—洪都拉斯高级别企业家交流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潘洁)6月11日,来自中国和洪都拉斯两国约200位政商界代表共聚北京,出席中国—洪都拉斯高级别企业家交流会。这是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首...

    时间:06-12
  • “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正能量”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安东尼奥·奎罗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时间:06-12
  • 为柬中“铁杆”友谊注入新内涵(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柬中务实合作得到有效提升,为柬埔寨经济持续发展增添重要动力。柬中共建“一带一路”还帮助柬埔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力促进了柬埔寨工业化进程 今年是习...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