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跟着总书记感悟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2023-06-11 08:2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河“几字弯”,九曲黄河中,苍劲有力的一笔。

  乘飞机从北京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自东向西,航线大致沿着阴山山脉的走向。进入巴彦淖尔上空,透过舷窗,看到这样的景象:

  逶迤而来的黄河,遇阴山山脉转向东流。阴山高耸,如同巨大的屏风,黄河蜿蜒,就像一条巨龙。屏风拱卫之下,黄河北岸,巨龙脊背之上,正是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

  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横亘绵延,一望无际。一抹抹醒目的绿,或连点成线,或连片成林,与漫漫黄沙交织着、较量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书写下壮美的诗篇。

  6月5日,正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沙”,是此行的主题。

  记得两年多前,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总书记娓娓道来,听者耳目一新。

  这次来,总书记主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在总书记心中,这个会“具有标志性意义”。

  为了开好这次会,总书记把湖、田、林、沙、水都看齐了:

  先去乌梁素海,看湖;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田;走进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看林和沙;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看水和渠。

  还没到乌梁素海边,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蓝天映衬碧水,宽阔的湖面上,芦苇摇曳,飞鸟翔集。

  这颗“塞外明珠”,一度因污染蒙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报告: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理念,深刻认识到问题表现在湖里、根子在岸上,治沙造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多管齐下,成效明显。

  乌梁素海边,当地人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印在标牌上,也印刻在心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加“草”,又加“沙”。

  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81%,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

  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防沙治沙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也正因如此,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的“三北”工程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一走进新华林场,就会感受到人和时间的力量。

  杨树、柳树、苦豆子、紫穗槐、杨柴……一众乔木灌木,顽强地向贫瘠的土地扎根,坚韧地向上生长。

  深一脚浅一脚,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

  望向一排屹立在沙丘上的杨树,当地干部说,看得见的是傲然挺拔的杨树,看不见的是年年反复补种,直到成林后,宛如一道水闸,牢牢把沙漠固定住。这,是治沙人的韧劲。

  走向一丛稠密的杨树,熟悉林草的专家说,为了提高成活率,当年植树用的是扦插法,治沙人把整捆的树苗插在沙子里,密密麻麻长在一起,就像一堵绿墙。这,是治沙人的狠劲。

  林场里的老职工说,过去人工种树很辛苦,白天黑夜地在沙地里弯着腰挖坑、栽树、浇水,“种一棵树要磕三个头”。这,是治沙人的干劲。

  “三北”工程背后,是多少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谈到了“三北精神”,并深情讲起他见过的那些用一辈子去坚守的治沙人: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

  正是无数平凡的他们,以尺寸之功积累千秋之利,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造林面积的绿色奇迹。

  “这件事不能歇脚,不能松懈。”

  考察中,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喻成“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并语重心长地说:“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

  不可须臾懈怠,必须只争朝夕。

  总书记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阴山下、黄河边,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论述,我们对报告中的这个论断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

  治水如此,治沙亦如此。讲“人定胜天”和讲“天人合一”,并不矛盾。

  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的沙盘前,总书记驻足良久。从历史沿革到山川地理到工程技术,总书记详细听取介绍,思考着“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内在机理。

  “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河套平原上的7级灌排体系,如人体血脉般延展扩散。在这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的平原上,竟有灌排渠道10.36万条,总长6.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的一圈半。随着西高东低的地势,黄河之水自流灌溉,润泽沃野,筑就秀美粮仓,成就了人水和谐的典范。

  “开渠的人,千古留名、青史留名啊!”“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总书记赞叹道,“看到灌渠建设,我很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非常可贵。”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天下黄河为何唯富一套?答案就在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善用自然之力。

  正是基于此,谈治水,总书记提醒:“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谈治沙,总书记叮嘱:“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有些沙漠改不好、改不了,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句话:“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

  (新华社内蒙古巴彦淖尔6月1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1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人民论坛)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

    时间:06-13
  • 茶香富茶乡(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古木参天,小桥流水,茶园绿道上游人“打卡”拍照,文化礼堂里的点茶体验引人入胜……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因茶而兴,2022年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20年前,径山村还是个...

    时间:06-13
  • 刚果(金)总统:访华增强发展对华友好合作的信心

    新华社金沙萨6月10日电 (记者史彧)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日前表示,近期他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十分成功,增强了刚方发展对华友好合作的信心。 齐塞克迪在总统府接受中国新任驻刚果(金...

    时间:06-13
  •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6月12日上午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3日 02 版)...

    时间:06-13
  • 中国—中亚政党对话会首次会议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6月12日,中国—中亚政党对话会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哈萨克斯坦议会下院副议长拉乌、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副议长伊萨耶娃等来自中亚五国26个主要政党领导人参会并发言。 中...

    时间:06-13
  • 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我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机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长期坚持开放发展,有利于营造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培育全球发展新...

    时间:06-13
  • 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

    阿巴斯总统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将于6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马哈茂德·阿巴斯,88岁,上世纪50年代参与...

    时间:06-13
  •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迈上新台阶(新时代中非合作)

    在东非之角,首批24名学生在吉布提鲁班工坊完成3年的学习与实践后,走上亚吉铁路的工作岗位; 在红海之滨,从中埃合作建设的埃及职业学校里走出的年轻人,备受相关企业欢迎; 在高原水乡,...

    时间:06-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联合声明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洪都拉斯共和国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于2023年6月9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卡斯特罗总统在北京实现两国元首首次历史性会晤,就中洪关...

    时间:06-13
  •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 “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