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七十年, 种出片片“希望林”(美丽中国)

2023-06-12 08: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彰武县疏林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彰武县干部群众构筑草方格固沙。

以上图片均为彰武县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阅读

辽宁省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县土地沙化面积占比高达96%。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彰武人接续奋斗、治沙造林,土地沙化面积由524万亩降至不足200万亩,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长至212万亩。

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林场阿尔乡护林点,林海深处藏着3间矮房,这是护林员李东魁的“家”。

一匹老马,一个水壶,8500多亩樟子松林,每天巡护10多个小时,李东魁一干就是36年……

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如今,李东魁已是满头华发,脸上皱纹似刀刻斧凿。如李东魁一般,在彰武,每一抹绿色背后都有一个奋斗故事。70多年来,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彰武人创造了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建起防护林

驱车来到彰武县西北角,举目四望,树木葱茏。这里是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村庄三面环沙,形似一支遒劲的树杈,直插科尔沁沙地。

早先,可不是这副模样。“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72岁的村民陈其华,对当年风沙肆虐的情形记忆犹新,“夜里风势一大,早上得翻窗出去,清理掉齐膝深的流沙才能打开屋门。”

“沙进一步,人退一步,啥时候是个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董福财急了,挨家挨户做工作——种树,治沙。

“沙窝窝里栽树,怕不是豁嘴吹灯白折腾?”一开始,应者寥寥,只有11名党员站了出来。

“用水难,套上马车去拉水,再一桶桶拎上沙丘;挖坑难,一边挖坑一边浇水,防止流沙回填;存活难,风沙卷走一棵补种一棵,摸索出一整套沙上种树好法子……”陈其华就是那11名党员之一。

最终,在村西头风口上,种活了3000亩杨树苗。后来,这片林被称作“党员林”“表率林”,更被大家称为“希望林”。

不再观望,北甸子人向流沙发起挑战,20多年来,全村累计植树300多万株,不仅守住了家园,也无声织就一段治沙传奇。

一个村,折射一个县。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县土地沙化面积占比高达96%,森林覆盖率仅为2.9%。

“向北,科尔沁沙地黄沙漫漫;往南,沈阳等城市组成的辽中南城市群咫尺可望。”辽宁省农科院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沙地所”)所长于国庆说,“面对蒙古高原呼啸而来的风沙,彰武退无可退。”

1952年,新中国第一家治沙科研单位——辽西省林业试验站(沙地所前身)在章古台镇成立,彰武打响风沙阻击战第一枪。

“依托沙地所等科研单位的科技支撑,我们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乔灌相结、针阔相融的原则,全面建设防风带、阻沙带、固土带三条林带,单近10年就累计实施造林43.1万亩,有效阻挡科尔沁沙地南侵。”彰武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治沙造林七十余载,彰武人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到2022年底,土地沙化面积由524万亩降至不足200万亩,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长至2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提高到31.47%……

科学治沙,选种优势树种、恢复草原生态

走进沙地所大院,攀上30多米高的守望塔,耳畔松涛阵阵,脚下逾万亩樟子松林满目苍翠。

这片松林,来之不易。

1954年,首任所长刘斌和技术人员种下2000棵油松,但只有两棵存活下来。

痛定思痛,他们广泛搜集资料,最终发现樟子松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宜在沙地生存。可樟子松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沙地,引种到彰武是否会水土不服?

“遵循科学方法,选种、育苗、试种,仅用两年时间,老一辈研究人员硬生生将樟子松‘南移’8个纬度,落户彰武。”沙地所高级工程师王恩利介绍,而今,樟子松不仅在彰武县扎牢了根,还成为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漫漫黄沙变绿洲的背后,是几代人投身林业科研一线,用一项项科研成果为辽西北固沙造林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于国庆说。

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以先进理念为引领,彰武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治沙之路。

离开沙地所,直奔大德镇,登上欧李山观景台,湛蓝的西旧府湖、起伏的德力格尔草原、纵横交错的防护林带尽收眼底。

“原先这里沙化严重,万亩沙丘哈拉嘎图年均移动3厘米。”大德镇镇长贾宏达介绍,“而现在,它不仅被四周的林、草、湖牢牢锁住,还成为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彰武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半流动沙丘、风蚀点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彰武加速由“一沙之治”向“生态之治”转变。

2018年8月,彰武启动实施百万亩草原生态恢复工程。“通过落实全面封育等措施,将区域内的森林、湖泊、草原、耕地和沙地等整合连片,目前已初步打造54万亩疏林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贾宏达说。

据介绍,近5年来,示范区内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流动、半流动沙丘得以固定,季节性危害风蚀点大幅减少,植被草层高度更是由5至7厘米提高到30至40厘米。

绿富同兴,探索光伏治沙模式

行走彰武,绿色果实处处喜人,昔日“沙窝窝”摇身变成“金窝窝”。

来到后新秋镇烧锅村八家屯,登高远眺。长空之下,400多亩光伏板整齐铺展。

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彰武开始探索光伏治沙模式。“光伏阵列形成平铺式沙障,有效减少风速,光伏板遮光降温、减少水分蒸发,板下种粮种菜,实现农光互补。”后新秋镇副镇长吕顺说,“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综合治理体系,可以有效缓解沙化地区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51岁的烧锅村村民白雪飞就是受益者。“家里40多亩地流转给光伏发电企业,一年一亩租金780元,企业又把土地返包给村集体种粮,我们在这干活,一天工钱150元。”白雪飞说。

柳河,彰武的母亲河,从科尔沁沙地一路蜿蜒穿行,水少、沙多。2019年7月,彰武启动柳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堤防工程,减少沿岸水土流失;实施“稻田湿地”工程,引入闹德海水库富余水资源,将旱田改造为水田,实现夏秋季水面覆盖、春冬季留茬固沙,有效改善耕地沙化问题。

“原先在沙窝窝里种玉米,种一坡,收一箩;现在旱改水,水稻亩产达到千斤以上,而且还能留住泥沙,地越来越肥。”大冷镇木头村村民刘凤霞说。

在阿尔乡镇阿尔乡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明正忙着申请资金,计划新建一座玉米压片厂,为村里的肉牛养殖户提供饲料来源。在她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有200多户村民通过养牛增收致富,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

今年34岁的李明明正是李东魁的女儿,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我父亲的梦想是让家乡绿起来,而我的梦想,是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2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人民论坛)

    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这一作品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飞天形象,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创作绘制而成,呈现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学韵味。博大精深的...

    时间:06-14
  • 文旅融合促发展(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中学课本《社戏》中的内容耳熟能详,曾经的平桥村今天啥模样? 鲁迅先生笔下的“平桥村”,现在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安桥...

    时间:06-14
  • 前5月全国累计新办涉税经营主体643.5万户

    本报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王观)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52.2万户,...

    时间:06-14
  • 河南夏播超九成

    图为6月10日,封丘县李庄镇黄河滩区,数辆播种施肥一体机在田间穿梭作业。 朱佩娴 霍亚平摄影报道 连日来,河南省封丘县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农机、农技服...

    时间:06-14
  •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权威发布)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在湖南长沙举办,主题为“共谋发展、共享未来”,这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6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

    时间:06-14
  •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将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将于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将应邀与会。 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

    时间:06-14
  • 中国政府与洪都拉斯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严赋憬)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3日称,中国政府与洪都拉斯政府12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洪都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

    时间:06-14
  • “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企业责任担当”

    “幸亏中国企业及时帮助,泛美公路才能保持畅通,大大减少了暴雨洪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谈起中国朋友帮助守护钱凯河堤坝,秘鲁首都利马市民宝拉充满感激。 宝拉的家位于利马市钱凯河附近。...

    时间:06-14
  • 深化友好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

    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企业家大会暨第八届投资研讨会于6月11日至1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中阿携手、共创繁荣”,来自2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逾3000名代表围绕贸易、金...

    时间:06-14
  • 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中国力量(国际论坛)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客观公正的,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冲突终究只能靠谈判来结束,早一天停火、早一天谈判,就有早一天迎来和平的希望 为进一步宣介中方提出的关于政治解...

    时间:06-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