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讲好澜湄故事 共促发展繁荣

2023-07-10 08: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月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采访团参观云南日报社史馆。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采访团活动日前圆满结束。来自澜湄六国主流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士和政府机构代表走访北京、广东和云南等地,参观科研机构、生态湿地,走进能源、基建企业,探讨扩大合作机遇、讲好合作故事,为推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展示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中国智慧’”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采访团访问了位于北京的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与中方人员就相关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老挝记者协会主席沙万坤·拉沙蒙说:“近年来,得益于老中共建的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管理水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中方有关部门为老挝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情数据保障。”

  目前,澜湄六国已落实流域规划编制、洪旱灾害防控等务实合作项目,共同推进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进一步加强在信息、知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有效解决区域水治理难题,为流域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柬埔寨《高棉时报》发行人莫汉·邦丹说:“中国无偿向下游国家提供全年水文数据,为湄公河国家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保障流域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水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老挝《万象时报》副主编索沙坤·万坎表示:“中国科学调度澜沧江梯级水电站,充分发挥‘调丰补枯’的防灾减灾作用,在汛期显著减少下游洪水,在枯水期及时实施应急补水,帮助流域国家有效应对极端气候。”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富源西风电项目是目前中国装机规模最大的高原风电基地。今年5月,该项目的135台风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风机机身安装了智能传感器,可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是一座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场。巨大的风机叶片随风转动,呼呼作响。越南越共电子报外文部副主任阮氏燕拿起手机不断拍摄。她说:“希望中国进一步推广风电建设经验,助力东南亚可持续发展。”柬埔寨仙女广播电视总台内容总监亨·索万站在高原风电基地的土山上深吸一口气,兴奋地说:“这里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绿色发展的味道!”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维纳丽·南卡莱克赞叹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向世界展示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中国智慧’。”

  “互联互通让澜湄合作纽带愈发紧密”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沧江—湄公河上的一座座水电站犹如一颗颗明珠,将充沛的电力输送到澜湄国家,显著改善民生福祉。

  在北京参观中国能建集团的过程中,拉沙蒙饶有兴致地点击展示屏幕,了解有关澜湄国家电力互联互通的最新信息。“中企在老挝建设的供电设施为改善当地民生、减少贫困和发展经济作出显著贡献。”拉沙蒙表示:“我以前在乡村做采访,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帮助村民用上电,‘点亮’了他们的生活。晚上出行不再是一片漆黑,电扇和空调让炎热酷暑不再难熬,很多家庭在夜间还可以做些手工活计,增加收入。”

  澜湄国家电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电力装备、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缅甸仰光媒体集团主席吴哥哥曾经做过工程师,对此有着深刻理解:“中国在促进澜湄水电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方案充分考虑和发挥各国优势资源,通过开展联合研究、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等,极大缓解了澜湄区域因丰枯期水量差距巨大带来的挑战。”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维莱·马尼拉说:“老挝境内河流众多,希望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同中国开展更多技术合作,促进电力出口,将老挝打造为‘东南亚蓄电池’。”

  “中国参与共建的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帮助澜湄区域实现了电气化水平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万坎表示,除电力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至关重要。今年,他已多次报道中老铁路主题,这条电气化铁路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的旅游和消费产生了巨大拉动效应。泰国电视五台高级主编库尔瓦迪·巴达纳丽塔感叹道:“互联互通让澜湄合作纽带愈发紧密。”

  广东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计划于2024年通车,届时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小时缩至20分钟左右。在参观中,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总编辑隋·索皮站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段高达270米的主塔平台上,俯瞰脚下横跨珠江的“长龙”,感慨不已。“湄公河上有很多中国建造的桥梁,登高纵览,更能感受到互联互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助力。”他说:“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也有了这样的交通大动脉。去年10月,中企承建的金港高速公路成功通车,柬埔寨进入‘高速公路时代’,带动了西港地区旅游业发展,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巨大发展红利。”

  越南国会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阮春寅也深有同感:“中企承建的越南高岭桥让当地人依靠轮渡往返的生活成为历史,不仅便利交通、惠及民生,更进一步深化了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进一步促进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合作”

  春城昆明,鲜花满城。在云南大学的交流座谈会上,采访团成员与当地人士深入对话、畅谈合作。

  据介绍,云南大学成功培育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该品种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有助于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投入,在南北纬40度之间的部分无霜稻区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目前,多年生稻已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国家试验示范成功,惠及当地广大农户。

  “澜湄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合作需求旺盛。”邦丹表示,多年生稻技术是中国在农业领域的一大创新,既能降低劳动投入,还能保持产量稳定,对于柬埔寨这样的农业国家非常有价值。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也令泰国电视五台副总裁他汶楠·康可兰印象深刻。她说:“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注重分享经验,通过交流合作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这是一条普惠的道路。”

  媒体合作是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友好互信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澜湄六国媒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讲好各国人民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生动故事,让澜湄合作的民心民意基础更加牢固,为推动澜湄合作走深走实作出积极贡献。泰国民族电视台国际新闻高级主编奇布·吉尼勇告诉记者,该电视台曾做过关于泰中合作的诗琳通大坝浮体光伏项目的纪录片,中国的“绿电”技术让泰国民众大为赞赏。作为泰中联合制作的“探访中国”节目主持人,他将继续向泰国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促进泰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交往。

  走访云南日报社时,泰国中泰新闻网执行董事坎卜卡·帕拉迪潘奇表示:“当前,社交媒体和数字通信工具已成为重要的互动平台。民众既是美好生活的参与者,也是讲述人。我们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推广跨文化内容和促进数字交流,共创活力数字澜湄区域,共同讲好澜湄友好合作的故事。”

  在参观云南日报社史馆“扫一扫  上报纸头条”的互动环节中,老挝社会经济新闻报社长兼总编辑通立·连赛雅佳兴致勃勃。他说:“澜湄国家在数字化智能时代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我们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更多生动报道,进一步促进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合作。”

  与云南日报的交流让巴达纳丽塔深受启发。她举例说,中国媒体将大数据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跟踪亚洲象群回家的报道中,形成国内外民众“云观象”的热潮。“泰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希望泰中媒体能加强技术合作,讲好澜湄生态故事。”

  澜沧江—湄公河滔滔不绝、奔腾向前,一如澜湄六国友好交往和合作发展的历史潮流。澜湄合作继续走深走实,必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造福更多民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把握时代机遇 青年大有可为(观沧海)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日前,以“龙脉传承 青春中华”为主题的全国台联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台湾青年与大陆同龄人一起,在“青春行旅”中更加深入了解祖国大陆各地人文历史和经...

    时间:07-16
  • 国家防总等部门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刘温馨)南海热带低压已于7月15日上午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台风“泰利”将于17日夜间在海南岛东部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或...

    时间:07-16
  • 传承红色精神 开创美好生活(走进传统村落)

      前南峪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是太行山深处的村庄。   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总校在浆水镇一带办学,前南峪村是校部所在地。在抗日...

    时间:07-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已经2023年6月29日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 强   ...

    时间:07-15
  • 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三日活动完成(迎大运 展风采)

      本报成都7月14日电 (记者王永战、孙龙飞)14日,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三传递日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起跑仪式举行。随后...

    时间:07-15
  • 杭州亚残运会举行倒计时100天活动

      本报杭州7月14日电 (记者刘军国、刘硕阳)14日晚,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主题活动包括亚残运会奖牌发布、亚残运会歌曲展演、残疾人文艺表演等环节,彰...

    时间:07-15
  • 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

      从人民日报社的《CPC》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到新华社的《创意微政论片丨真理之光》,再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时政微记录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一组《党的...

    时间:07-15
  • 部署防汛关键期重点工作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刘温馨)14日,国家防总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商调度,研判汛情旱情及台风发展趋势,总结近期各地经验教训,研究部署全国“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救灾...

    时间:07-15
  • 部署今年第4号台风防御工作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郁静娴)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菲律宾附近热带低压已于7月14日上午生成,强度逐渐增强,可能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最强可达强台风级,预计7月17日中午至夜间在海南岛...

    时间:07-15
  • 赓续友谊 精诚合作(大使随笔)

      7月13日,中国企业承建的黑山首条高速公路迎来通车一周年。一年来,这条高速公路累计通行车辆超过200万辆,而黑山全国只有62万人口,公路呈现高安全性、高使用率、高质量标准的特点。这条高...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