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023-07-10 08: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东海之滨,中国高铁再创新速度。6月28日,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新一代动车组试验列车以单列最高时速453公里、双向两列相对交会最高时速891公里运行,再次刷新纪录。

  花城广州,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跨越。7月3日,随着一辆纯电动轿车缓缓驶下广汽埃安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超过2000万辆,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来自江苏徐工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单增海交流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实体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实体为基,夯实大国经济之本

  盛夏时节,苏州金鸡湖畔碧波荡漾。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筑巢引凤……竞逐全球产业高地的苏州工业园区步履铿锵。

  7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抵达苏州后,首先乘车前往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创新制度,持续出台政策,帮助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说。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2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3600亿元。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在谋划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探路子,不断夯实大国经济立命之本。

  强化政策指引,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省里下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市里给予转型升级奖金资金30万元;有关部门还积极服务,加快新项目审批流程……”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兰芳说,政府部门的全方位支持,让企业信心更足、腰板更硬,发展驶入“快车道”。

  安徽设立50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计划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各地区各部门集聚产业要素,提升实体经济发展信心,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

  深化金融扶持,化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借助中国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我们获得了东莞银行的500万元贷款,研发资金更有保障了。”东莞思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勋说。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共同努力,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地做主业。

  深圳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专员高攀最近惊喜地发现,产业资金申请变简单了:登录平台,上传材料,点击提交。“只要两个页面、三个动作就搞定,企业可以安心搞发展!”

  北京推出237项改革任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湖北提出以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等;河北出台20条措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冲破束缚、突破藩篱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地做主业。

  根深叶茂,实体经济更加壮实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实体经济根基牢固,多业并强,更加壮实。

  ——茁壮成长,工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顺利出坞!6月6日,拥有136个系统、2500万个零部件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大型邮轮是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首船出坞标志着我国造船业再上新台阶。”外高桥造船大型邮轮项目技术经理陈虹说。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命名交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号完工交付……技术过硬、实力突出,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不只是造船业。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7.7%,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自立自强,农业“压舱石”不断巩固。

  323.87公斤!1个月前,由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选育的盐碱地油菜新品种机收亩产创下新纪录,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成功克服了盐碱地出苗难、经济产量低、机械化难度大等关键问题。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开拓进取,服务业质量持续提升。

  快递进厂!引进顺丰速递后,九号公司将原料采购、仓储、售后等业务都委托给快递企业,将快递网络变为企业的“移动仓”,低库存、高周转,实现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22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服务业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三次产业融合持续加深,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施工正酣!东数西算贵安新区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一期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服务贵州、辐射粤港澳及成渝地区的算力设施底座,年产值约300亿元,为当地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项目负责人李勇说。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突破80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近6000万公里,截至2022年末,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电网、5G网络规模等均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形成超大规模网络,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凝心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实施,关键基础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更多优质企业竞相涌现,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补短板,加快夯实产业基础。

  在河南洛阳中信重工产业基地,两台新型蒸汽汽轮机组顺利下线。这种新型汽轮机可将收集到的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打破了铅金属冶炼余热回收蒸汽汽轮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正式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唯一能进行四级海况下全尺寸溢油应急处置装备试验的设施,一举填补我国缺乏专业溢油应急处置实验室的科研空白。

  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发展的地基,也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大型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进入测试阶段、新一代氢电混动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正式推出使用……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相继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一个个“全球首台”“世界领先”“零的突破”,见证着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奋力锻长板,做大做强优势领域。

  持续投入、不断创新。浪潮云洲深耕工业互联网技术,更好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浪潮云洲已连接工业设备数百万台(套),上线2万余个工业APP,累计服务上百万家企业。

  潜心钻研、专注攻关。菜鸟物流科技基于优化芯片及算法,使射频识别灵敏度大幅提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最优识别准确率已达99.9%,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年出货量超1亿片。

  江苏围绕16个优势产业链构建梯次推进产业格局,广东提出加快推动家具、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巩固延伸优势产业。

  提前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苏州工业园区内,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正酣。“今年5月,搭载视觉识别技术的新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一经上市,便受到市场追捧,单月销量破万。”公司室外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孙锡峰介绍,目前公司割草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新品推出将有力拓展高端市场。

  广州正佳广场上,OPPO全国最大旗舰店开业。“今年我们持续加大影像技术创新力度,仅长焦方案研发投入便超亿元。”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公司将继续发力折叠屏幕和影像效果,以高品质体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今年以来,各领域新兴产业捷报频传。数据显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已超过13%,新兴产业正加速成为发展新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发挥集群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势,强化一流创新基础设施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在集群内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优质制造。

  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练好内功、站稳脚跟,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定能行稳致远,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把握时代机遇 青年大有可为(观沧海)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日前,以“龙脉传承 青春中华”为主题的全国台联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台湾青年与大陆同龄人一起,在“青春行旅”中更加深入了解祖国大陆各地人文历史和经...

    时间:07-16
  • 集众智聚众力 添动能增活力(微言)

      日前,第十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来自中国、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华商及2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时间:07-16
  • 荔枝碗村的文化味(濠江在线)

      6月24日傍晚,焕然一新的澳门路环“荔枝碗船厂片区X11—X15”启用开放。渔村生活、船厂历史、海景风貌有机结合,让人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在经过改造活化后的澳门木制船厂旧址旅游中品味...

    时间:07-16
  • 基层天地广阔 奋斗书写最美青春(深聚焦·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

      图①:董路通为学生讲解数学习题。   受访者供图   图②:张晓敏(左一)为群众发放爱心物资。   受访者供图   图③:华梦丽观察草莓苗长势。   受访者供图   ...

    时间:07-16
  • 国家防总等部门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刘温馨)南海热带低压已于7月15日上午加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台风“泰利”将于17日夜间在海南岛东部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或...

    时间:07-16
  • 查处一批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造谣传谣账号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金歆)近期,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

    时间:07-16
  • 成都装点城市阳台迎接大运会(迎大运 展风采)

      火红的三角梅、淡蓝的蓝雪花……阳台上,各类花朵竞相绽放。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华楠小馆的建筑楼顶,以“三角梅”为主题的阳台布景,雅致动人。  漫步成都市街头,这样的风景处处可见...

    时间:07-16
  • 小城品牌,成于好口碑(记者手记)

      走进宁津的健身器材产业园区,一组组健身器材在工人与机器的配合下,打包装箱、运往外地。健身器材产业总产值约87.6亿元,绝对算得上当地的支柱型产业。  由小作坊到产业园,变化发生在短...

    时间:07-16
  • 激发民间投资更大活力(走进市场看信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前4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5.4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增速加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时间:07-16
  • 今年夏粮实现丰收(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刘志强、王浩)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25.5亿斤),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13453万吨(2691亿斤...

    时间:07-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