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笔一画 非遗“活化”(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2023-07-11 08:4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龙树画苑学徒在聚精会神地创作。
  马可欣摄

  核心阅读

  热贡艺术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特色画苑、发展文旅产业,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整合唐卡、堆绣、泥塑、雕刻等热贡艺术产品,带动众多人口从事相关行业,走出了一条深挖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历经岁月沉淀和传承创新,热贡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画师曲智带着一行人,轻声走进热贡龙树画苑,20多名学生正拿着炭笔凝神作画。高原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出明暗交错的光影,空气中只有摹笔的“沙沙”声作响。

  位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村的龙树画苑,已成为近千名唐卡画师的创作空间。以唐卡为代表,当地整合堆绣、泥塑、雕刻等热贡艺术产品,孵化出许多家画苑,带动众多人口从事相关行业,走出了一条深挖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工艺传承,保护中更精进

  热贡,藏语里是“金色的河谷”之意。热贡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西宁往东折向南行,沿途与黄河作伴,约摸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黄河支流隆务河。在这条河谷中,滋养了千年的文化绵延流淌,热贡艺术便是其中一张耀眼的名片。

  小伙桑杰卡来到龙树画苑已9年。此刻,他正专心为唐卡的西南角上色,丝毫不觉身后站满了观者。过了5分钟,局部上色完成,桑杰卡才和众人长舒一口气。

  “我们在这不仅学画,也学习修身,收获很多。”桑杰卡以前并不了解唐卡绘画工艺,跟着同乡好友一块来到龙树画苑,本想“凑个热闹”,却因为热爱留了下来。

  “别人还在底稿本上临摹线条时,他就能在空白纸上勾勒出轮廓来。”曲智发觉桑杰卡对线条、着色十分感兴趣,让他进行更系统的学习:从画框打底、布面打磨,到度量、仪轨辅助、金粉比例,再到着色晕染、勾线,逐渐精进技术。

  桑杰卡介绍,每一张唐卡在绘画时,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类似于支撑架的画框,名为“唐卓”。画布在小画框上被固定后,再用麻绳绑成网兜状,绷紧在“唐卓”上,形成一个“回”字形的平面空间,“这样既能使画布具有弹性,又保证平展无褶皱。”

  唐卡作品为何珍贵?“制作严格遵守传统工艺,颜料没有成品,都是我们选取天然矿物质或植物打磨而成。每个步骤少则一周,多则一个多月。创作一幅完整的唐卡,单人得花近一年时间。”桑杰卡说。

  流程虽繁,却不敢省人工、减物料。“手工制作的唐卡,时间、心力付出极多,使用了玛瑙、朱砂、金粉等物料,成品的颜色、匀称度均非机制品可比。尤其是经过时间沉淀,色泽历久弥新。”曲智说。

  群众增收,钱袋子更充实

  随着隆务河谷里的画苑越来越多,热贡艺术产业集群和规模化特征愈发明显。

  10年前,集唐卡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传、展览于一体的龙树画苑建成运行。担任总经理的完德尖措介绍,画苑一方面广纳生源,采取“公司+文化产业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的模式,累计招收学生近千人;一方面把热贡艺术与旅游商品相结合,发展文旅融合。目前,龙树画苑年收入稳定在2000多万元。

  来到龙树画苑后,桑杰卡也迎来了自己的甜蜜生活。他与妻子朋毛吉在画苑相识,俩人在一个画室,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偶尔回头一个眼神交流,一个浅笑或点头,又继续投入创作。

  让日子更甜蜜的,还有日渐充实的“钱袋子”。曾经,桑杰卡一家的生活靠着种5亩青稞、麦地。进入画苑后,桑杰卡头一年就有8000元的收入。这几年,随着绘画工艺提升以及市场行情变好,桑杰卡每年收入有10万多元。

  如今,桑杰卡的姐姐、姐夫都在画苑学习。“他们虽然还没有学成出师,但每年也有5万元左右的补贴。只要来认真学,我们都欢迎。”曲智介绍,以前唐卡销售渠道单一,来学习的多为周边居民,“现在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有800多名。”

  在画室的角落里,记者发现了正一丝不苟作画的多杰东智。多杰东智的淳朴写在脸上——不论见谁,总堆满笑容。他是一名聋哑人,10年前来这拜师学艺,前几年已出师。多杰东智通过学画唐卡,给家庭带来更多收入。

  文旅融合,发展中更时尚

  从原先的地域名称,到如今的文化品牌,热贡艺术的创新传承之路,是当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完德尖措的家族从事唐卡艺术已有760年,他是家族第十一代传承人。今年40岁的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

  作为80后,完德尖措不仅着眼于精修画艺,更着眼于艺术推广和传承。“以前,唐卡的销售门路过窄,很难进入大众视线。”完德尖措觉得,“不仅要吸纳画师、多产作品,还要重视品牌化和市场化推广,打通销售门路。”

  借力文旅产业助推文化艺术发展,是同仁市89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的缩影。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保护建设科科长殷廷华介绍,当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为辐射点位,与356家文化旅游企业嵌入发展,“去年仅前5月,同仁市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旅游收入8.1亿元。今年的热贡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已于5月启动,目前人次与收入均已超过去年。”

  热贡艺术,正在蝶变中更加时尚。

  5月13日,“热贡艺术(唐卡)北京推广中心”在北京798艺术区授牌,黄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朱战民说:“这意味着热贡艺术有了展览、宣传、交易及文创产品开发的平台。”

  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精进。同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完麻加说:“热贡艺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同仁有4.2万人从事相关行业,推动形成‘家庭、村落、高校、传习中心’多渠道传承格局。”

  忙完一天的创作,画师们在院外散步。傍晚时分,微风习习,夕阳把天空染成朱砂色,麦秀山与隆务河款款相依。眼前的美景,让众人萌生将其绘在唐卡上的想法,“‘风景画唐卡’肯定受到欢迎。”众人越说兴致越高,浑不觉天色已渐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1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科创板,成就多少“硬科技”?(财经眼)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近日,科创板迎来开板4周年。作为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4年来,科创板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作为首要任务,促进了...

    时间:07-17
  • 在盐碱地上种下新希望(美丽中国·关注盐碱地治理①)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近年来,我国统筹保护与开发,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盐碱...

    时间:07-17
  • 精准对接,广搭平台促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核心阅读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供需精准匹配。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前培训,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面向高校毕业...

    时间:07-17
  • 奋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近期组织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

    时间:07-17
  • 回应群众需求 提升治理效能

      “海雨,最近又发现啥问题没有?”为了征求大家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永昌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丽香把几名网格长、楼栋长、驻区单位代表和快递员等请到街道办一起议事。  “有...

    时间:07-17
  • 公安机关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首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在为期三天的行动中,共出动民警辅警332.7万人次,...

    时间:07-17
  • 学习宣传陈旭同志先进事迹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亓玉昆)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宣传陈旭同...

    时间:07-17
  • 优化政策与体制机制,促进文旅消费(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如何优化政策与体制机制,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受中共...

    时间:07-17
  • 献身使命的新时代海疆卫士

      凌晨4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远处的执法船慢慢向着海岸靠近,岸边蓝白相间的房子面朝大海,房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里是广东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执法员汪晓龙生前工作的地方。   今年...

    时间:07-17
  • 激发平台活力 集聚人才动力

      盛夏时节,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景象,各条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企业为多家车企供应配套产品,在手订单充足,出货量稳步增长,产销两旺。”...

    时间:07-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