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探寻长期气候变化的规律(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2023-07-12 08:1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德二在用电脑整理数据资料。

  张德二在查阅历史文献。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小传

  张德二,1943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发表论文140篇,执笔《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主编《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198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1994、2005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奖,1997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2023年4月,获得2022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风云成就奖。

 

  与张德二见面,是在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办公室。办公室柜子里几乎都是她的专着、发表的论文和参考书刊。进门左边一排排小抽屉里,整整齐齐放满了检索资料的小卡片。

  今年已80岁的张德二谈起气候学研究神情专注,如数家珍。“这一辈子,我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认真研读、解析中国特有的历史气候记录。研究内容很繁杂,也不是热门学问,但我国气候研究必须得有充足、可信的基础数据支撑,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张德二说。

  不断摸索创新,将历史文献引入气候研究

  1974年,张德二到原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一室报到,开始了气候变化研究。当时接到一个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任务,这让全室上下都犯了难。当时,一年以上的气候变化趋势都很难预测,要预测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趋势,几乎不可能。通常做未来一年气候预测,就需要10年以上的气候资料。如何解决?只能从古气候领域去想办法了,但当时我国古气候方面的资料几乎是空白的。

  大家分头去查阅相关研究动态,了解到树木年轮研究、地层沉积物分析、冰芯钻探等古气候研究方法,也摸索出了一点门道,但都进展不大。这时,大家发现,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依据中国史籍记载,应用现代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中国五千年温度变化趋势曲线,又和国外的雪线、冰芯等记录对比,提出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见解。“我从中深受启发,利用中国历史文献记录来推断过去的气候,这是寻找长时期气候变化规律的可行途径。”张德二说,很快大家便对此形成了共识。

  1977年,张德二被派往南京大学组织五百年旱涝史料的第二期工作,和来自19个省份的协作组成员一起合作,在南京、上海等地的图书馆查录旱涝史料,给各地每年评一个旱涝等级,然后汇入第一期的成果,画出每年的全国旱涝等级分布图。随后,一本厚重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油印本)面世。然而,张德二仍未止步,她又花费两年时间去核定原油印本的数据资料,校订、商榷、修改。1981年1月,《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正式出版。

  这次研究经历,让张德二对历史气候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她继续探索将历史文献引入气候研究。在此基础上,她又经过深入研究,给出了中国历史降尘频数曲线,绘成的历史降尘记录地点分布图竟然和现代黄土实际分布基本一致,还分析了沙尘的风力传送、沉降的动力过程等。这些结果经中英文版《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查阅8432种中文史籍,专注编订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

  张德二认为,气候研究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料,系统整理历史气候记录是一项奠定学科发展的基础研究,“研究历史气象记录可以说是小学问,但小学问对大学问是有用的,这个大学问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张德二大胆设想:能否对我国近一千年、三千年的历史气候文献记录系统、全面地发掘整理,详加考订,编成一套翔实可信的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系统资料,为我国气候学发展、研究气候变化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有了这个想法,但张德二还是担心做不下来。中国的历史文献典籍十分丰富,从中采集历史气象记录必须系统地进行,要用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严格考订、勘校,用气象知识来辨识,而自己的学养仍然不足,何况工作量如此巨大。张德二估算,起码要10多个人合作花上3年时间才能完成。在多位学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历史专家的指导下,张德二从《书目答问》入手,开始了研究之旅。

  1983年,张德二决定从宋朝开始做千年气候研究。她先是用一年时间制作了待查阅的古文献目录卡片逾万张,然后和协作团队一道,从37个城市的75座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8432种中文史籍,除去无气象记载的古书外,实际采摘引用7930种,将其中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摘录出来。

  1986年,张德二被选派到国外参加研修,其间,张德二更多地了解了国际前沿的气候学研究方法和大型研究计划的进展。回国后,张德二和协作团队一道努力,历时5年完成千年气候研究课题。经过反复修改,2004年12月,《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出版,历时整整20年。直到退休,张德二仍然在对气象史料进行补充和勘误,2014年,900万字的《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增订本面世。

  年过八旬仍关注学术前沿,想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

  气象学界对《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套书不仅是一部汇集研究三千年来气象学上可以精确到年、月记录的作品,更是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其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齐全、考订之认真严谨,在中外历史气候资料研究领域颇为罕见。它为研究气候、环境、生态、农业、气象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如今这套书已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也成为研究气候变化及相关学科的常用工具书。在国家图书馆开放陈列的工具书书架上架已19年,蓝色封皮被磨出了白痕。“这说明读它的人不少,我很欣慰。”张德二说。

  几十年如一日,从数量庞大的历史文献中查找气象记录,并逐条考订,张德二的坚持既考验耐心,更考验治学态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她每天都钻进资料堆里,不会因杂事分心。

  “最喜欢的工作时间,是晚上8点多到半夜12点,这段时间很安静,可以更专心地做事。”张德二每天都要工作,周六日也坚持,家庭事务一切从简。张德二说,做事必须有始有终,尽所有力量做好一件事情;再难的事情也应一步步地去做,一直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出版后,张德二仍然关注着学术前沿,想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对历史时期的极端气候事件尤为关注。从2003年以后,她专注于解析和考订气候史料,为各类历史极端气候事件绘制了实况复原图,写成的“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演研究”,最近将正式出版。

 

  ■记者手记

  不因学问冷门而不做

  从三十而立到耄耋之年,几十年如一日,张德二埋头在浩瀚的历史资料堆里,收集、整理、考订,其工作之琐碎、繁杂,工作量之庞大,让人望而却步。若不是因为对气候研究的热爱以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耐心、细心、恒心。

  在张德二看来,科学世界里到处都是学问,不因学问冷门而不做,不因学问冷门而忽略它。找寻真理的过程再艰难、再繁琐,也要尽一切努力去探索。唯有如此,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质朴又宝贵的科学精神。相信在这些淡泊专注的科学家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2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核心阅读  各地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拓宽思路:指定帮扶教师提供细化建议,聘请校外导师宣讲招聘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多种举措助力毕业生更...

    时间:07-18
  • 电缆通海岛 供电更可靠

      大连66千伏普兰店城子坦至长海县海缆敷设工程现场。  关云达摄(人民视觉)   水下机器人在对新敷设的海缆进行状态巡视。  杨化冰摄(人民视觉)  早晨的辽东半岛,雾锁海面。辽宁...

    时间:07-18
  •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由中华文...

    时间:07-18
  •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做好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顺应信息化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

    时间:07-18
  • 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

      1988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建立。  2018年,毕节试验区按照“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时间:07-18
  • “形”显恢复之态 “势”有向好支撑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  如何看待上半年复苏态势...

    时间:07-18
  • 村民在家门口赚到了钱(帮扶县驻村手记)

      动感的乡村音乐、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小吃摊、缤纷酷炫的游乐场……每当夜幕降临,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网红打卡地郭土楼村就热闹起来了!这里有小桥流水、荷塘月色、木船水轮,一派江...

    时间:07-18
  • “非中绿色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高级主管马塞兰·萨努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学习借鉴中国荒漠化治理的经验和...

    时间:07-18
  • 以“就近办”代替“折返跑”(现场评论·实干担当促发展②)

      横向协同、上下联动,让“跨省通办”更好发挥实效,也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供了思路      公司在四川省,项目在云南省师宗县,四川天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办...

    时间:07-18
  • “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全球发展”

      近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机构驻华代表等参会。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围绕共建“一带一...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