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国之大者”(评论员观察)

2023-07-14 08:2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今夏,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在国网山西电力±800千伏雁门关换流站,站内成组的大设备有五六千个,小零件不计其数,往常需要3天时间完整巡视一次,大负荷运转以来,为及时排查隐患,巡视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迎峰度夏是持久战,越是高温酷暑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人员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各地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的担当与坚守。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铿锵话语、殷殷嘱托,激励广大能源行业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指出“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明确“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迈向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看国际,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能源市场波动加大,能源供应短缺加剧。看国内,现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左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保障能源安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水电单机容量从三峡水电站时的70万千瓦发展到白鹤滩水电站时全球唯一的100万千瓦,核电从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走出国门成为代表“中国创造”的闪亮名片,风电、光伏更是一路赶超跨越实现度电成本与煤电相当甚至更低……一个个科技创新的案例证明,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唯有坚持创新在我国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双碳”背景下的能源工作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绿色转型;既要立足基本国情推动结构调整优化,增强综合保障能力,也要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不搞“碳冲锋”、“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

  西南地区,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投产;东南沿海,1台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能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用电需求、全寿期产生千亿元产值,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关键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今天的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蹄疾步稳,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兴未艾。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奋力推进能源强国建设,我们端牢能源饭碗的信心和底气必将更加充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4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联播+|在非洲第一大国 见证中阿友谊的“丰碑”无处不在

      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举行会谈。这是特本总统任内首次访华。  会谈中,习主席特别提到,今年是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队60周年,并称赞此举树立了“...

    时间:07-20
  •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超13亿千瓦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丁怡婷)今年以来,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

    时间:07-20
  •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图为7月19日拍摄的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  韩 磊摄(人民视觉)  本报福州7月19日电 (记者王浩、刘晓宇)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9日,全球首台16兆...

    时间:07-20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超九成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曲哲涵)财政部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9...

    时间:07-20
  •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人民观点)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

    时间:07-20
  • 第十一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人才赴疆工作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7月18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带队,送第十一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人才抵达乌鲁木齐。自此,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接过对口援疆“接力棒”,开始了...

    时间:07-20
  •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  7月18日至19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大会以“网聚文明力量 奋进伟大征程”为主题,交流网...

    时间:07-20
  • 产业体系现代化大有可为(记者手记)

      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恢复向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这离不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的新成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智能升级。以智...

    时间:07-20
  •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07-20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