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人民观点)

2023-07-17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入学习思考“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

  ——编  者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科学真理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

  

  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山间。文瀚阁里,“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主题展览,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基本脉络,荟萃经典著作、手稿手迹、档案资料。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德文第一卷、300余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不同版本、多语种多卷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00多册(件)经典版本,全面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引领人们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闪耀真理光芒的重大论断,揭示“两个结合”深刻的理论逻辑。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科学真理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指引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提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重要思想、重要观点,以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以文化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筑牢了厚实的文明根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必能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7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以艺术创新展现时代风貌(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长征》组雕之《巧渡金沙江》,主创吴为山,创作团队中国美术馆,选自“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供图   雕塑《屠呦呦》,作者李烜峰,选自“时...

    时间:07-23
  •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5天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3日 07 版)...

    时间:07-23
  • 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技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到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时间:07-23
  • 铭记伟大胜利 传承伟大精神

      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

    时间:07-23
  • 枪林弹雨中,他用镜头记录英雄历史(强军之路)

      图①:志愿军战士在打退敌人进攻后,冒着风雪发起了冲锋。   张崇岫摄   图②:志愿军战士歼灭守敌。   张崇岫摄   图③:张崇岫在家中接受采访。  人民网记者 ...

    时间:07-23
  • 奋斗,积蓄青春远航的动力(青春之声)

      这个夏天,又有一批学子自信地走出高考考场,完成高中阶段的答卷。眼下,随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开展,一封封录取通知书正飞往千家万户。许多同学即将步入大学校园,迎来新的学习阶段。  ...

    时间:07-23
  • 守护好北疆“绿色长城”(青春派)

      王永伟在管护树木。  本报记者 张 枨摄   孙旭宏在密切监测水量信息。  本报记者 张 枨摄   杨波在使用定位仪器标记封育区节点。   本报记者 张 枨摄   杜维伦在...

    时间:07-23
  •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洲多国驻华使节、中非政府相关部门官员、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企业和...

    时间:07-23
  • “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令人瞩目”

      到北京东城区景山街道、西城区椿树街道实地了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参访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参观理想汽车总部……近日,应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邀请,巴基斯坦两院议员代表...

    时间:07-23
  • 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三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系列边会,向世界宣介中国人权发展成就。围绕“中国的人权理念与实践”“《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

    时间:07-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