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政协新实践)

2023-07-27 08: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图②:青海省海东市,游客在河湟文化博物馆参观。
  王 初摄(人民视觉)
  图③:贵州省黔西市水西街道综合文化站,孩子们学习非遗文琴戏。
  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如何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实际工作谈了体会和建议。

  ——编  者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谨怀“建成”还要“用好”、“面世”更要“传世”的奋斗之心,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国家版本馆事业发展全过程。

  聚焦收藏主业,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积极履行国家版本资源的规划协调职能,面向基层、面向民间、面向海外,一体推进摸底调查和征集入藏,汇聚回流散佚在基层、流传在民间、流布在海外的中华文明典籍资料,建设国家版本数据总库,实现版本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完整呈现中华历史典籍版本的宏阔盛景。

  强化保藏安全,当好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充分发挥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布局优势,科学规划版本资源分藏体系,加强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实现分级分类、相互备份;推进版本保护创新技术研发,提升各类版本保护修复科技水平,实现中华文明载体永久安全保藏。

  协调研究利用,当好中华文明的阐发者。在做好版本收藏主业的同时,加强版本研究阐发,做好中华版本总目等重点工程;打造版本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出版品牌,办好学术期刊和专业期刊;加强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公益性资源服务平台。

  推进文明交流,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发挥文明标识作用,全面收藏各类经典版本;组织办好主题版本座谈会,策划开展特色版本展览;策划推出文瀚讲堂等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日等文明交流互鉴活动,从版本文化的独特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委员: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也是大剧院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来,国家大剧院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演出、艺术普及活动:推出多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节,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创新舞台表演方式,将古琴表演与编钟、兽首鼎等文物巧妙融合,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系列观照现实、歌颂平凡英雄的精品力作。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议:

  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成果转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着力打造精品力作。立足高品位、高水准的艺术定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用现代艺术表达,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好平台资源优势、集成优势,充分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优秀作品“扬帆出海”,通过“走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世界舞台。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让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

  推进文化数字化,坚持科技赋能,深化线上线下“双演模式”。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推动运营模式、艺术生产、传播推广、管理服务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学习借鉴当代剧院运营和艺术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使剧院更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委员: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两者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更深厚的文化根基,让我们党牢牢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牢牢把握和坚持“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一方面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塑造中华艺术的壮阔之美、神韵之意、丰姿之象,表达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建议:

  坚持用数字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高质量数字文化内容,加强数字演艺产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最新数字科技手段的赋能。激发优秀艺术创作人才及科技团队的创新创造活力,用数字科技放大、传播中国审美,打造高质量数字文化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和融资扶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剧场和数字文旅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民间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传播力。成立联络平台,建立政府机构与民间主体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国内市场传播高质量文化内容,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高品质服务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品牌、重创新、抓细节,不断优化提升,拓宽覆盖面,推动全民美育。美术馆发挥着文化传承、传播与浸润人心的作用,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更美、更具有蓬勃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新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生活、当代文化发展、当代世界文明对话互鉴。因此,我们要将博物馆里的传统经典和美术馆里的现代作品有机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以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当代创新创造,通过新视角、新形式、新表达,使藏品“活起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30年来,我通过艺术创作积极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起新时代文化的价值体系、审美体系、创造体系、评价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美术馆将继续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委员:

  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延伸,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努力;既是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历史赓续,也是在文化发展中创造新的高峰的现实追求。这种文化自信的建构需要从现实中起步,建议:

  加强文化建设。从理论上阐明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同时,从多方面让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素质,让公众能够从中获得凝聚力、向心力。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文化成果能够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撑,需要从文化的基础建设上下功夫,提供更好的平台,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和可能性,让中国的文化创造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深入人心,在全球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知。这需要更好地拓展传播路径,改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能,将中国故事和中国价值传扬世界。这两方面既要让理论和思考能够以理服人,同时也需要以情动人,不断在新的文化创造中凸显中国魅力,不断用更多生动实践回应现实问题。文化建设的基础筑牢了,文化发展的作用凸显了,就能激励鼓舞整个社会,在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同时,为人类的文明做出更多贡献。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7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如何保持健康卫生习惯

      据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记者顾天成)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全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国家疾控局发布洪涝灾害健康教育信息,提醒公众汛期期间注意防范各类次生灾害,保...

    时间:08-02
  • 华北地区未来几天次生、衍生灾害风险较高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李红梅)8月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华北地区未来几天出现强降水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风险较高,东北地区将...

    时间:08-02
  • 争分夺秒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1日上午9时,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飞赴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空投救援,完成1900份食品、900件雨衣、700张毯子等急需物资的空投任务和伤病员的转运后送。图为官兵出发前装载物资。  ...

    时间:08-02
  • 中国—格鲁吉亚经贸论坛探寻两国合作新机遇

      据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潘洁)由中国贸促会和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格鲁吉亚经贸论坛31日在京举行。两国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及媒体代表约230人共聚一堂,探讨...

    时间:08-02
  •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输变电项目<br>助力畅通巴南北电力大动脉

      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拉合尔换流站一景。   中巴工作人员在布置安全设施。  以上图片均为王童璐摄  默蒂亚里—拉合尔(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是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巴基斯坦...

    时间:08-02
  • 中共代表团访问土库曼斯坦

      新华社阿什哈巴德8月1日电 应土库曼斯坦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委员、青海省委书记陈刚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7月30日至8月1日访问土库曼斯坦,会见土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集体会见土议会三...

    时间:08-02
  • 铁凝会见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中澳议会交流机制主席铁凝1日在京会见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双方就中澳关系发展、两国立法机构交往等交换了意见。   《 人民日...

    时间:08-02
  • 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8月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

    时间:08-02
  • 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性工程(和音)

      中巴经济走廊开创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更加坚定了各方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      “展望未来,...

    时间:08-02
  • 农业农村部强化技术指导保障秋粮生产

      本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高云才)记者8月1日获悉:为应对极端天气、病虫害多发重发,农业农村部启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奋战100天夺秋粮丰收行动,派出100多名干部和354名专家分赴27个秋粮生...

    时间:08-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