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长护险为老年人添保障(民生视线)

2023-08-04 08: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夏日清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护理员宋金慧一早来到仙林新村小区,帮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居民徐大爷洗漱、喂饭、换药。“幸亏有了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到专业护理服务和费用补贴,我们照顾老人的压力小了不少。”徐大爷的女儿感激地说。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社会保险体系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增添生活保障。截至2022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长护险为更好实现“老有所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推动长护险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力?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长护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

  清早,福建省福州市的长青养老院里,护工黄长秀帮助高位截瘫的吴阿婆起床、换衣、吃早点;傍晚,推着老人到花园散心、聊天;晚上,每隔两小时,还会帮助睡梦中的吴阿婆翻身……这样的朝夕陪伴,让吴阿婆对黄长秀称赞有加。

  “我们这个房间住着3个老人,平常都靠小黄贴心照护。时间久了,她对我们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换个人来都不行呢。”吴阿婆说。

  吴阿婆是福州市本地人,今年70多岁。几年前,她意外罹患脊膜疾病,术后生活不能自理,住进了养老院。虽然生活时时有人照顾,但几千元的护理费用也让吴阿婆和家人感到压力不小。

  一次看报时,她了解到当地正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失能人群可享受护理费用补偿。吴阿婆的家人随即向长护险经办机构中国人寿寿险福建省分公司进行咨询,并提交了申请材料。

  “几天后,工作人员便来到养老院,对我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经过鉴定,经办机构确认我符合长护险给付条件,为我提供扣除有关费用后每月1350元的补偿,直接给到护理机构支付护理费。”吴阿婆笑着说,“这项好政策,不仅减轻了失能人员的护理开支,更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好好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

  居家护理的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长护险政策。88岁的福州居民周阿婆不小心摔倒后,卧床不起。今年2月初,她的家人向福州市有关部门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经过鉴定、公示,2月底,周阿婆开始享受定制专业护理服务及费用补贴。

  “我自己年龄也大了,照顾老人感觉力不从心。”周阿婆的女儿告诉记者,幸亏有了长护险政策,护工每天上门为母亲按摩、换药,还开导她保持好心情。“因为糖尿病,老人的脚一度严重溃烂,现在已经基本愈合了,老人很开心,我们全家也非常满意。”

  长护险主要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基本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既帮助老人提升生活质量,也减轻家庭负担。2016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截至目前,试点城市扩大到49个。

  据了解,福州市于2021年正式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依靠医保基金、个人账户划拨等筹资,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向定点护理机构购买专业服务。截至4月17日,有101家定点护理机构加入了长护险试点工作,已有4312人享受长护险待遇。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长护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目标。一是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二是促进了服务体系发展,试点地区服务机构达到7600家,是原来的4倍。三是解决就业,护理人员数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好实现“老有所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索扩大长护险覆盖人群,不断提升护理服务供给水平

  推动长护险更好发展,各地各部门在扩大覆盖人群、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实践。

  ——服务触角向乡村延伸,政策创新推动长护险覆盖面稳步提升。

  “村里也有长护险,晚年生活更安心。”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白鹤村老人李成宏说,当地干部上门宣介长护险政策,让他感到很温暖,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近年来,不少长护险试点城市着力提升农村护理保险服务能力,符合一定标准的失能、失智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参保职工一样的照护服务。

  “长护险服务触角向乡村延伸,有利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建立更均等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郑伟说。

  值得关注的是,原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提出自今年5月1日起开展转换业务试点。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确定了可开展转换业务的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转换业务是指将人寿保险保单中的身故或满期给付等责任,转为护理给付责任。被保险人因特定疾病、意外伤害等进入约定护理状态时,能够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开展寿险与长护险转换业务试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长期护理保险供给能力,缓解失能人群护理费用压力。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说,这种转换可以看作是寿险保险金的预付机制,与被保险人死亡后进行赔付相比,有利于更及时满足失能老人对护理保障的需求,对于老人及其家庭都更有意义。“寿险产品保险密度和深度比较高,充分利用存量寿险产品开展转换业务,可以有效提升长护险供给能力。”朱铭来说。

  ——多措并举提升护理服务供给能力。

  “轮椅上的老人重新站起来,认知障碍的老人突然喊出我的名字,身体状态不好的老人多吃了半碗饭……这些瞬间都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位护理人员石雨萌说。

  护理人员专业、用心,才能换来老人暖心。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支持养老领域人才培养。河南将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辅助器具用品制造等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扶持专业范围;河北石家庄提高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一线在岗养老护理员补贴标准;不少地方举办护理技能竞赛,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护理人员将“平常事”做得不平凡。

  护理机构“传帮带”,培养更多“贴心人”。山东推出“机构指导+亲情照护”服务模式,依托护理机构,将失能人员的家人、亲属、邻居等纳入照护服务队伍,定期上门提供专业指导、传授服务技能。这些培养好的护理人员能够配合护理机构提供的上门专业照护,并延长失能人群获得标准化服务的时段,有效缓解护理服务供需矛盾。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更好提供照护服务,试点地区有关部门、经办机构等加强照护服务监管,督促服务提质。如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照护服务监督检查方式,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各领域协同配合,持续推动失能人群保障事业发展

  专家表示,为更广大人群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既要通过政策创新提高长护险覆盖水平,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各部门各领域协同发力,破解制约长护险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在制度推进上,要注重把握局部地区试点与更高层面推广实施的关系。在通过地区试点进行实践探索的同时,注重及时总结经验,合理研究制定较为统一的失能失智评估标准、护理服务标准等。”郑伟建议,对国家层面已明确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要推动地方健全落实。

  筹资机制亟待优化完善。“从各地试点情况看,筹资渠道、筹资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应适时推动健全合理、统一的制度框架。”朱铭来说。

  长护险的价值不只在于经济补偿,更体现在服务保障,这离不开各领域的协同配合。保险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说,保险业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解决供需矛盾入手,加强与医疗、护理及健康服务等行业的合作,持续推动我国老年人服务保障事业的发展。

  郑伟认为,建立与百姓现实需求相适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更加注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软实力”“硬条件”两手抓,在专业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建设、辅助器械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朱铭来建议,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需要大力发展护理产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应配套足够的护理服务机构和人员。

  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刚刚开始,保险机构如何更好推进这项工作?

  “在转换业务开展过程中,保险机构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向消费者充分阐明转换前后保单保障变化,避免误解、纠纷等情况发生,真正把好事做好。”郑伟说。

  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试点开展情况,指导督促人身保险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研究扩大转换业务适用的产品范围。

  业内人士表示,实现长护险健康可持续运行,还要通过科技手段等应用加强监管。“要提升评估、核查、督导等全过程的线上监测能力,更好满足业务管理、客户服务需求,减少‘假失能’‘假服务’以及失能评估和护理需求不衔接等情况,把照护资源高效精准地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群。”中国人寿寿险福建省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4日 19 版)

  • 相关阅读
  • 家电转型升级 激发消费潜力(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今年1至6月,家电行业企业实现营收9145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674.9亿元,同比增长20.2%。面向未来,随着推动存量更新、扩大优质供给、引导家电下乡的步伐...

    时间:08-11
  • 中国电影市场繁荣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核心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市场规模扩展、电影科技水平提升,电影工作者积极探索用现代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新实践积累新经验,回应着观众对高品质电影的期待。电影工业化是系...

    时间:08-11
  • 前7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同比增长7%。  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

    时间:08-11
  • 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新语)

      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

    时间:08-11
  • 去年我国露天煤矿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

      本报鄂尔多斯8月10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9日举行的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露天煤矿357处,产能11.62亿吨,平均产能325万吨/年,约为井工煤矿的3...

    时间:08-11
  • 京津冀甘黔湘非遗大联展开展

      本报天津8月10日电 (记者龚相娟)第五届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10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以“邂逅活力非遗,创享品质之城”为主题,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

    时间:08-11
  • 扫码吃食堂 节约新风来(干部状态新观察)

      核心阅读   为了进一步遏制公务接待违规吃喝等问题,浙江省衢州市推行“公务餐”一件事改革,在“浙政钉”APP上开发了“公务餐”数字化应用,公务人员在市域内出差,就近到机关单位或乡镇...

    时间:08-11
  • 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刘诗瑶)8月10日12时03分,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西光壹号01星等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时间:08-11
  • 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保险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

    时间:08-11
  • 国资央企本级查办留置案件142起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赵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日消息,2023年上半年,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本级共查办留置案件142起,其中国资央企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留置案件57起。在案件震慑和...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