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海更蓝 岛更秀 湾更美

2023-08-12 08:1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309公里海岸线绵延勾勒,2129平方公里陆域和5000平方公里海域交相渲染,这里是位于山东青岛的西海岸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自2014年设立以来,西海岸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在大力推动海洋产业集聚的同时,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如今的新区,海更蓝、岛更秀、湾更美,如明珠闪耀,璀璨迷人。

  攻坚整治展新貌

  傍晚时分,金沙滩的海风拂过耳边,空气中满是大海的清凉。

  “这里沙细如粉、色泽如金,所以得名‘金沙滩’。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在金沙滩周边海岸,私搭乱建、近海养殖等现象较为严重。”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的薛家岛街道顾家岛村居民顾雅文说。

  2016年,围绕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任务,新区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为减少整治改造对群众生计的影响,新区多措并举:对于养殖户等沿岸经营者,给足补偿,并引导扶持其实现产业转型;预留出海码头,为渔民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出海环境;配套发展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其中,薛光晓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离开金沙滩,向西南车行不到10分钟,便是安置原金沙滩附近村民的南岛小镇社区。

  随着最后一抹夕阳被云层掩映,彩色霓虹点亮,食客渐多,薛光晓夫妇的海鲜店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节假日的日营业额能达1.5万元。最近是旅游旺季,人流量是平时的四五倍。”薛光晓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

  薛光晓夫妇原先在海边搞养殖,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他们拆掉自家的养殖池,转而开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特色海鲜店。“搞了那么多年养殖,突然要退出,最初还有点担心。如今发现,身边的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而来,生意也越来越旺。”

  小散乱养殖户被清退,海岸线从过去脏乱差的养殖池变成如今市民亲海近海的步行带。截至2020年,新区累计完成130公里海岸线清理,拆除养殖池600余万平方米,新建蓝湾路慢行系统和视觉通廊78公里。“水清、滩净、湾美、岛秀”的灵山湾,获评2021年度全国首批美丽海湾。

  视线从绵长的海岸线暂离,转向波澜起伏的海洋,那是深邃无垠的“蓝色粮仓”。多年前,由于过度捕捞,这里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

  水深15.9米,温度23.5摄氏度,盐度29.6‰……下午4时许,走进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的控制中心,一组实时生态数据映入眼帘。紧接着,水下摄像头接入实时画面——浮游生物摇曳生姿,鱼类游来游去,一派生机勃勃。

  仅仅十几秒时间,摄像头前已经游过了5条鱼。

  “这要是放在以前真是不敢想。那几年,渔民拖网的网眼越来越小,捕到的东西越来越少。”鲁海丰海洋牧场负责人汪显刚说,“2009年,我们开始投放人工鱼礁、种植藻场等,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这几年逐渐看到了效果。”

  调查评估显示,在鲁海丰海洋牧场的人工鱼礁区,水生生物资源量比投礁前增加5.3倍,基础生产力提升64%。整个新区已建设海洋牧场23处,总面积7600公顷,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10万空立方米以上;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16处。

  常态监管有招法

  西海岸新区陆域2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绵长,当地治理生态环境花了大力气。作为全市工业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维护已有的治理成果?有些生态保护区较为偏远,监管力量如何覆盖?

  来到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在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大屏幕前,工作人员调出保护区的实时监测画面,水、大气、固体废物等各系统数据实时抓取、一体呈现,全区生态环境状况一目了然。与此同时,屏幕一侧的监测报警汇总情况还在实时更新,自动上报不同点位的烟尘、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等指标异常情况,提示工作人员尽快核实操作。

  “我们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重点排污点位视频监控的基础上,纳入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用地监控数据,而且从过去的每年一次,变为实时在线、远程监测,监管更加无死角。”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执法大队大队长赵澎介绍,通过建设智慧海洋管理平台,沿湾综合管控一张网已经形成,提高了执法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减少了监管盲区。

  在大数据监管的助力下,如何在309公里海岸线沿线一一落实治理责任?

  周一下午,隐珠街道镇街级湾长徐强来到灵山湾大卢河两侧巡查。他现在每周巡湾一次,主要负责垃圾清理、雨后水质监测、管控入海入湾排污等。

  “有一次,我巡湾时发现风河入海口附近的河水浑浊,赶紧拍照上传到智慧化巡湾系统APP。”徐强说,自己与排水公司工作人员沿河溯源后,发现有污水管道破损,导致污水冒溢排放至入海口,当即会同河长组织抢修人员,对冒溢位置采取抽排的临时措施。第二天,工作人员便进场维修,3天内全部整改到位。

  “每一米海岸线,都有具体责任人。”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辉说,新区实行湾长制,建立区和镇街两级湾长体系,与河长制联动,进一步加强一线治理监管,还成立了由渔民自发组成的海洋环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据介绍,新区共有大小河流46条,其中入海河流20条。在海湾,由湾长对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负责;在陆地,则由河长统筹协调城管、水利等部门,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激励引导,机制保障。2020年7月,新区建立了区控地表水生态补偿与考核机制,在23个镇街设置4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每月进行监测考核,每月每个断面设置5000元生态补偿金,奖励优秀。目前已发放生态补偿金300余万元。

  长效机制在探索

  早上8时,晴空万里,风平浪静。

  从积米崖码头乘快船出唐岛湾,入灵山湾西行约9海里,只见灵山岛横卧碧波之上。

  “岛上地貌多样,植被覆盖率达80%,主要产业是海洋水产捕捞养殖和旅游业。别小看这个岛,它可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首个自主负碳海岛。”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李锋说。

  所谓负碳,意味着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或封存比排放量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个小岛如何实现负碳?

  带着疑惑登岛,沿东岸南行约两公里,顺小路右转下坡,再拐过几个小胡同,便是李家村村民滕彦芳家。走进约40平方米的小院,宽敞明亮,整洁利落。

  “我这人爱干净。以前冬天烧煤取暖,既不卫生又不方便。煤炭运上岛后卖得也不便宜。”坐在院子里的小桌边,滕彦芳打开了话匣子,“2020年,岛上实施‘煤改电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我立马就报了名。”说着,她带记者来到客厅,指了指沙发旁的白色取暖器说:“这台取暖器,政府补贴后只要自费400多元,用电高峰期还有电费补贴,很划算。”

  “岛上常住居民有1000多人,现在已有2/3的住户实现了‘煤改电’清洁取暖。”李锋说,“气改电”工程也将于今年9月开工,计划于年底前竣工,到时将为居民安装电磁灶具。

  近年来,灵山岛除了推进家庭清洁能源取暖改造,还开展了碳减排激励机制试点、燃油车“零进岛”、太阳能路灯照明全覆盖等项目,让这座海上绿岛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实现了自主负碳。

  从一岛观全区,新区在碳减排方面探索不断:获批建设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落地国内首家自然碳汇研究院;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国家园区的“低碳范本”,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当地还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形态多元的金融创新工具,推动海洋保护治理,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去年9月,唐岛湾湿地运营管理方——青岛西海岸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兴业银行青岛开发区支行拿到了一笔2000万元的低息碳汇贷,专项用于湿地公园岸线清淤等。

  这笔贷款的质押,不是固定资产,而是唐岛湾湿地好气候带来的“碳”资源。

  经专业测评,占地1802公顷的唐岛湾湿地,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固碳能力近20万吨,累计可减少碳排放72万吨。这些减排量经国家相关部门核证后,可在碳交易市场交易。银行则以市场当日价格为依据,以湿地减碳量的远期收益权为质押,测算出贷款金额,为湿地维护提供了金融“活水”。

  近年来,新区积极建立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搭建项目库,开发多元化工具。截至今年6月末,新区绿色信贷余额378.6亿元,较年初增长35.46%;其中气候投融资贷款余额92.68亿元,较年初增长1.72%。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中,西海岸新区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

  车行新区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近海慢道旁,或跑步或骑行的身影自在畅快。海天一色处,风帆点点、蔚蓝壮阔,远方岛屿间,翠屏如画、宁静秀美,和谐动人。

  “我们将继续聚焦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将全区309公里海岸线打造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篇章’。”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2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18日宣布: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在南非期间,习近平还将同拉...

    时间:08-18
  • 齐心协力 重建家园

    8月15日,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宋家庄镇甄家庄村党员群众组成的抢险队,在村北侧抢修山场路。 邵玉姿 赵永辉摄影报道 日前,...

    时间:08-17
  • 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人民论坛)

    超600亿件,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7%;2.3万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5.9%;19672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上半年的数据成绩单,显示我国经济持续...

    时间:08-17
  • “这是当地最漂亮的校园”(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驱车向南,沿着通往恩德培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行驶40多分钟,便来到坐落于维多利亚湖畔的恩德培—长沙示范学校。学校院墙呈波浪形,...

    时间:08-17
  • 中国为全球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国际论坛)

    当前,乡村旅游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将发展乡村旅游视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消除贫困的方式。我多次访问中国,看到中国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的...

    时间:08-17
  • “中肯电影节”在内罗毕开幕

    本报内罗毕8月15日电 (记者黄炜鑫)为庆祝中肯两国建交60周年,“中肯电影节”于当地时间14日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 中国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开幕式上说,中国电影已踏上高质...

    时间:08-17
  •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郑翔)针对近期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风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说,这种论调有悖事实,中国经济...

    时间:08-17
  • “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大道之行)

      “我很荣幸两次见到习近平主席。习近平主席谈吐儒雅、思维开阔,具有卓越领导力和领袖风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埃及投资和国际合作部前部长萨哈尔·纳斯尔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

    时间:08-17
  • 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充满机遇(和音)

    中国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推动更...

    时间:08-17
  • 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刘志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肩负着引领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使命。近日,经国务院同...

    时间:08-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