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民生视线)

2023-08-21 08:2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中心敬老院,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
  闫 鑫摄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探索实践?如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快形成。

  ——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

  走进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山养老院的手工坊,84岁的洪爷爷同伙伴们围坐在一起,正在学习用纱绢制作丝网花。看着绢花一点点成形,老人们的脸上绽开笑容。“我在这里住了六七年,生活很充实。”洪爷爷笑着说。

  “每位老人都有健康档案,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制定康养计划。”金山养老院院长郭金英介绍,老人们大多有基础性疾病,院内设有150张护理型床位,配备多名专业护理人员,并与三甲医院紧密合作,老人们一旦身体不适,10分钟左右就能转运就医。“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对养老院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让老人们居住得更舒心。”郭金英说。

  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表示,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壮大,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功能进一步增强。

  ——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梅爷爷,水温合适吗?要是烫您就跟我说。”前不久,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普亲春风老年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谢虹小心地帮梅家梅老人用艾叶洗脚。老人靠着椅背,连连说好。

  作为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南昌市已建立近百个这样的普惠养老服务点。“我们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推广多种普惠养老服务,让老人们用得起、用得好、就近用。”南昌市民政局局长戴闽表示,今年将继续完善普惠养老服务网络,在全市新增10家普惠型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50个老年人助餐点和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近年来,我国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

  “汪叔,我又来看您啦。”湖南省澧县涔南镇双铺村,69岁的孤寡老人汪学清家里热闹起来。结对帮扶的镇政府干部徐国祥拎着水果,来到汪学清家,一进门就撸起袖子擦窗扫地。“现在我每个月都有农村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府还帮我把家里的危房也修好了,这样的日子真暖心。”汪学清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底,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330.2万、546.1万、97.1万、67.2万名老年人。全国1395万名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68万名特困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做到“应养尽养”;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1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1万个,床位822.3万张。这些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养老保障持续强化,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

  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退休职工周安有件高兴事:“每月领取养老金4340元,比去年又多了点!”

  近年来,我国老龄政策日益完善,老年人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5亿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基本养老金连年上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养老金不仅涨了,认证也更方便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居民刘伟平说,以往每年都要前往服务窗口或使用手机完成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现在有关部门比照大数据就能自动完成认证。

  今年,我国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专家表示,我国连续多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更好满足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建设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去年11月正式启动,截至5月25日,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已达3743.51万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多来,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增厚了养老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截至2022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年人均支出1.4万元……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大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将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养老选择,也进一步强化了养老保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

  实现多措并举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

  老有所养,不仅需要物质保障,也离不开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支持养老领域人才培养。北京提出“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的养老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江苏打造一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形成示范激励效应;河南将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辅助器具用品制造等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扶持专业范围;不少地方举办护理技能竞赛,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护理人员。

  “小刘照顾得周到、专业,待我跟自家人一样亲。”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失能老人韩奶奶在护工刘乐的照顾下,身体逐渐好转。

  护理人员专业、用心,才能换来老人暖心。“近些年,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优秀学生成了‘香饽饽’,往往被养老行业企业抢订。”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共建共享、多元参与,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综合施策补齐短板,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饭菜很可口,价格也不贵。70岁以上的居民还可以电话或微信订餐,工作人员免费送餐到家。”午饭时分,家住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光园社区的史兴荣和几位老姐妹结伴走进社区食堂用餐。

  “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很贴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难题,还有日间照料、居家保洁等服务。”史兴荣笑着说。针对老年居民的实际需求,峰峰矿区近年来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社区服务设施,整合医疗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资源,努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江西省上栗县赤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党员志愿者正和专业人员一起,为老人们提供照护服务。为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难题,上栗县通过推行“党建+互助养老”模式,建成11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中心、3个嵌入式养老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专家表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既要坚持兜好底线,广泛普惠,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也要改革创新,扩大供给,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加快适老化改造,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适老化改造,让我的生活变得方便多了。”福建省厦门市神山三航小区,72岁的居民黄美英幸福感满满。家住4楼的黄美英,上下楼梯,累了能放下转角处的折叠椅歇息;走进家门,老旧裸露的电线重新布设覆盖,再也不用担心被绊倒;马桶旁边安装上了扶手,床边则安装了自动感应灯。

  据统计,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在居家养老方面不断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环境安全水平,有利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更好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

  更好发展养老服务,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

  “租金减免、运营补贴、水电气热优惠、增值税加计抵减,一系列利好政策让养老社区经营负担减轻不少,我们能更安心、专注地做好服务能力建设。”大家保险旗下的北京友谊城心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优化审批流程、优先用地供应、加大财政扶持、推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为养老机构发展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瞩望未来,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美的“夕阳红”画卷正徐徐铺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1日 19 版)

  • 相关阅读
  • 将“富贵之花”变为“富民之花”(治理者说)

      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山东省菏泽市...

    时间:08-28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大家谈·新时代的乡村振兴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首先必须加快发展...

    时间:08-28
  • 让人脸信息得到更有效保护(人民时评)

      小区门禁、账号登录、超市付款……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便利生活的同时,技术的不规范使用也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挑战。比如,有的商家暗中对人脸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

    时间:08-28
  •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 王志刚 黄 卫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亟须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时间:08-28
  • 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举办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李林蔚)8月20日至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首次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同步培...

    时间:08-28
  • “中国对外缔结引渡条约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办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刘玲玲)“中国对外缔结引渡条约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26日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梳理总结30年来我国在对外缔约和引渡国际合作中取得的经验与成就,与会各方一致...

    时间:08-28
  • 南非议会高度评价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

    据新华社开普敦8月27日电 (记者王雷)南非议会26日发表声明,高度评价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成果。 声明说,此次“历史性”会晤的成果证明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富有远见的领导力和坚定不...

    时间:08-28
  • 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图①:庞贝古城壁画《花神芙罗拉》。   图②: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复制品(原件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图③:唐三彩胡人牵驼俑。   以上图片均为李启正提供...

    时间:08-27
  • 当好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

      电视剧《山海情》斯瓦希里语版海报。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英文版海报。   以上图片均为王倩提供   从事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的译介传播工作多年,我常常思考一...

    时间:08-27
  • 学习航天科技知识 激发科学探索热情(在一线)

      “这是麦克纳姆轮小车,它的轮胎有些特别,形状像是大红枣。”不久前,在哈工大中心的“哈工大课堂”,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航天与自动化大类专业本科生王瑞琦作为主讲人,一边遥控操纵小...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