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郑丽平 | 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023-09-12 18:03:52

来源:文汇报

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部署,并要求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新征程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赋予科学家精神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矢志报国、不懈奋斗,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对于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进入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八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正是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怀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赋予科学家精神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家最大的科研动力来自对国家、民族怀有真挚的情感,来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奋斗,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希望国人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全程参与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事业,“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一生追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年轻时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始终把解决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更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还存在许多“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加需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目前,我国很多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高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仪器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一旦遭受管制、断供,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具有“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胆识,不拘一格、不循常规、突破现状、冲破禁区,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努力做到“非对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实现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根本性转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服务国家需要、引领时代发展中展现科学研究的价值。

 作者:郑丽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文旅消费活力十足(经济聚焦·关注服务消费②)<br>

    建设智慧文旅,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出景区联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服务整合……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市场持续发展,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明显。记者近日来到江苏南京、江西赣...

    时间:09-13
  • 全部导航

      【网络安全e点通】 我和我的手机 仿佛一刻也不能分离 一旦手机没了电 “蕉绿”便开始了 这时候如果有个充电宝 就如同得到一款救命神器 当前,某些场所的共享充电宝 或免费试用、或免费赠送 殊不知,一些共享充电...

    时间:09-13
  • 全部导航

      【网络安全e点通】 设置密码后真的安全了吗 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 黑客就要在一旁偷偷笑了 过去和现在都不断上演 各式各样的信息泄漏事件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在2023年国家网安周博览会上 奇安信展台推出密...

    时间:09-13
  • 【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印度青年艾伦:“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我!

    编前语: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江苏省委网信办等部门策划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大型融媒体项目“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该项目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的...

    时间:09-13
  • 有了它,黑色煤矿变“透明”

    通信、电气、排水、通风、采集、运输、安全……煤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从外部来看,就好像一个无法观测的黑箱。如今,借助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及系统,黑洞洞的煤矿变得“透明”了起来。一切数...

    时间:09-13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二〇二三天津概览》发布

    本报天津9月12日电 (记者武少民、李家鼎)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近日在天津开幕,为提升来津参赛各代表团和裁判专家的参赛体验,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主办城市特色,日前,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写的《2023天津...

    时间:09-13
  • 信息安全意识考试(CISAT)课程正式发布

    人民网福州9月12日电 (黄东仪)构筑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民防线,首先要培养人民的网络安全意识。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次日,《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发布信息安全意识考试(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Awa...

    时间:09-13
  • 宋彪:摘得世赛皇冠上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回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看中国选手宋彪如何摘得世界技能大赛最高级别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时间:09-13
  • 张志坤、张志斌:世赛兄弟冠军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里,有这样一对亲兄弟,他们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先后为中国捧回两块金牌。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对闪亮的“双子星”,看看他们的技能绝活。...

    时间:09-13
  • 网络安全未来将如何发展?一文了解

    9月11日至17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为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网络安全博览会眼下正在福州举办。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更好发展引发关注。无论是网络安全周主论坛上,专家热议的话题,还是网络...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