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出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

2023-09-15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引。贵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污染防治和扩绿增绿共同发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和脆弱性,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既要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体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贵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污染防治和扩绿增绿协同发力。一方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完善城市空气质量应急管控措施;实施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深化河(湖)长制,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统筹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管控重污染耕地用途。另一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安全核心区域生态修复,实施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业。新时代的多彩贵州,以系统观念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土壤常净,绿水青山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也进一步筑牢了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共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依靠高水平保护得以实现,进而助力高水平保护。从根本上讲,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贵州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一是在绿色农牧业上,树立大食物观,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蔬、中药材、茶叶等山地高效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二是在能矿产业上,强化资源的科学利用、循环利用、低碳利用,持续推进“富矿精开”,在提高能矿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大幅降低生态环境压力。三是在特色制造业上,充分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加快数字化利用,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进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四是在绿色服务业上,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居、现代康养等山地特色服务业。通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共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基本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深入开展绿色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试验,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比如,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等等。又如,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同时,着力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比如,“垃圾兑换超市”在许多地方开起来,从“一路走一路丢”到“一路走一路捡”,从乱扔乱堆到懂得分类,在把垃圾兑换成绿色积分的同时,生态保护意识也不断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在人们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汇聚起强大合力。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5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文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印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对全面加强新时代科学基金科普工作作出统筹部署。此次印发的意见强调,科学基金科普工作要“以...

    时间:09-15
  • 商务部:1-8月全国吸收外资8471.7亿元人民币

    央视网消息: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3年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人民币,增长6.8%。高技术...

    时间:09-15
  • 打造直升机最强“心脏”!多款最新发动机亮相直升机博览会

    央视网消息:9月14日,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直升机想要飞上天空,靠的就是它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在本届直升机博览会上,不仅有精彩的飞行表演,多款先进的发动机也集中亮相。总台央视...

    时间:09-15
  • 教育部等四部门: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 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

    为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育部印发通知,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政策: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

    时间:09-15
  • 黄金周部分车票“秒光”?如何提高购票成功率?

    中秋国庆黄金周将开启 一文速览假期铁路出行热点15日,中秋国庆黄金周火车票开始发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一,旅客出行意愿强烈,探亲流、旅游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假期出行,铁路部门如何做好运...

    时间:09-15
  • 欲上青天揽日月!我国探月探日新规划来了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

    时间:09-15
  • 2024考研时间确定,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初试

    教育部近日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部署各地各招生单位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规定》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坚持以考生为本,提供更加温馨便捷的考生...

    时间:09-15
  •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我国外汇市场预期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银行结汇13865亿元人民币,售汇14606亿元人民币。2023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0435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6014亿元人民币。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0168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3352...

    时间:09-15
  • 全国首个页岩气集输站10年累计管输页岩气超455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白涛集输站航拍。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人民网重庆9月15日电 9月15日,记者从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获悉,全国首个页岩气集输站——白涛集输站实现连续10年安全平稳生产,累计管输页岩气超过455亿立方米,惠...

    时间:09-15
  • 8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9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民经济恢复向好。8月份,工业生产出...

    时间:09-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