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系统谋划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2023-09-15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荒漠化防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系统观念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既是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法论。

宁夏是全国生态最脆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唯一全境纳入“三北”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省(区),是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宁夏牢记“国之大者”,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将荒漠化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大力弘扬“三北精神”,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宁夏区情的防沙治沙道路。

加强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荒漠化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演化规律,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各生态系统之间、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的关系。宁夏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在扭住水资源上做文章。紧扣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是荒漠化防治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制约因素,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度,推广白芨滩“拦截洪水、雨天蓄水、干旱补水”模式,合理解决固沙与保水之间的矛盾。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统筹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防止出现绿了一小片、黄了一大片的现象。

在构建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的工作格局上下功夫。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系统谋划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一河三山”和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协同推进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山上山下、地表地下整体治理,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

在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上求突破。先后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以硬措施、硬办法切实巩固禁牧封育成果。探索开展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以资源要素改革破题,形成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群众实干苦干、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沙治沙局面。立足全域生态体系整体性,综合土地沙化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国土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坚持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综合防治与产业发展相统一,探索出固沙防风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以及外围灌木固沙林、周边乔灌防护林、内部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沙漠旅游业“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

中卫市沙坡头防沙治沙,让沙漠倒退20多公里;“灵武白芨滩”防沙治沙,挡住了沙漠南移西扩,保护了黄河的生态安全……宁夏荒漠化防治,有效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促进局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区域气候条件逐步改变,推动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转变,不断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

推动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本质上、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时代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重要支撑,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反映高水平保护的成效。很多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交叉重叠,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防沙治沙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宁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既防沙之害,又用沙之利,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发挥沙漠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一方面,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以建设“绿色能源+生态治理”为目标,运用“林光互补”“农光互补”技术,采取“林草结合”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探索出“新能源建设+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新路径。另一方面,科学发展特色沙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宁夏坚持把防沙治沙、改善生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根源上保障沙区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科学发展沙区节水型种植业、循环用水型沙产品加工业、环境友好型沙区服务业等特色沙产业,不断深化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新宁夏夯实生态基础。

(作者为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5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文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印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对全面加强新时代科学基金科普工作作出统筹部署。此次印发的意见强调,科学基金科普工作要“以...

    时间:09-15
  • 商务部:1-8月全国吸收外资8471.7亿元人民币

    央视网消息: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3年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人民币,增长6.8%。高技术...

    时间:09-15
  • 打造直升机最强“心脏”!多款最新发动机亮相直升机博览会

    央视网消息:9月14日,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直升机想要飞上天空,靠的就是它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在本届直升机博览会上,不仅有精彩的飞行表演,多款先进的发动机也集中亮相。总台央视...

    时间:09-15
  • 教育部等四部门: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 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

    为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育部印发通知,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政策: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

    时间:09-15
  • 黄金周部分车票“秒光”?如何提高购票成功率?

    中秋国庆黄金周将开启 一文速览假期铁路出行热点15日,中秋国庆黄金周火车票开始发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一,旅客出行意愿强烈,探亲流、旅游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假期出行,铁路部门如何做好运...

    时间:09-15
  • 欲上青天揽日月!我国探月探日新规划来了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

    时间:09-15
  • 2024考研时间确定,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初试

    教育部近日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部署各地各招生单位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规定》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坚持以考生为本,提供更加温馨便捷的考生...

    时间:09-15
  •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我国外汇市场预期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银行结汇13865亿元人民币,售汇14606亿元人民币。2023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0435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6014亿元人民币。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0168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43352...

    时间:09-15
  • 全国首个页岩气集输站10年累计管输页岩气超455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白涛集输站航拍。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人民网重庆9月15日电 9月15日,记者从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获悉,全国首个页岩气集输站——白涛集输站实现连续10年安全平稳生产,累计管输页岩气超过455亿立方米,惠...

    时间:09-15
  • 8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9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民经济恢复向好。8月份,工业生产出...

    时间:09-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