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漠长河间 崛起一个个产业集群

2023-09-19 16:32:3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王忠耀尚杰陈雪张晓华

仲秋时节,记者来到大美新疆,一览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我是单车骑行爱好者,我车架里的碳纤维材料不会就是您这儿生产的吧?”“哈哈,那还真说不定!”在乌鲁木齐市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对记者的提问,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游语带自豪。

除了可以用于制造人们较为熟悉的高尔夫球杆、网球拍、自行车车架等器材,碳纤维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重要领域。但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直径只有发丝八分之一、强度却能达到钢材7到9倍的“黑黄金”,可能就来自祖国的大西北,来自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甘泉堡经开区。

设立至今不过11个年头的甘泉堡经开区,如今已经聚集了52家规上企业、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9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兴旺,让这片土地上的高质量发展活力,正如股股甘泉,涌流不息。

行走天山南北,目之所及,充耳所闻,皆是现代产业体系建构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随着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蓝图绘就,新疆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愈发扎实、稳健。

昌吉换流站是“疆电外送”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源头。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疆电外送”第四条大通道,昌吉—古泉直流工程身兼“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四项世界之最,可谓一骑绝尘。

“昌吉—古泉直流工程电压等级为±1100千伏,工程额定功率1200万千瓦。这就相当于可以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用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的话说,若昌吉换流站按900万千瓦额定功率运行,1天的外送电量就相当于每日运输煤炭7.2万吨。这相当于用1200节长15.5米、载重60吨的货车1天输送的煤炭量。

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与“新疆”“产业”有关的消息,从结果不难看出,一幅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关键词的产业拼图,正变得愈加完整、愈加清晰。

天山脚下,在西气东输的起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占地近百平方公里的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茁壮成长。

中石油年产60万吨乙烷制乙烯项目,正开足马力生产。“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中富含乙烷,我们就以它为原料生产乙烯,能耗比传统工艺降低近三成,产品在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石化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计划新增投资超200亿元,开建年产120万吨的二期乙烯项目,推动“西气西用、就地加工”变为现实。

在这一项目带动下,新疆中泰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浙江昆桐集团纷至沓来,在园区形成炼化纺一体化产业集群,着力实现从“一朵棉”“一滴油”“一方气”到“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的转变,将新疆的原料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也让巴州成为全疆发展石化产业的主战场。

同样是在巴州,走进今年3月并网成功的塔里木油田首座对外清洁供能新能源场站——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排排深蓝色太阳能光伏板整齐划一,借助航拍镜头从高空俯瞰,好像镶嵌在戈壁中的一片晶莹湖泊。

截至9月中旬,这里已累计生产“绿电”6592万千瓦时,折合标油1.3万吨,减碳5.18万吨,可供3万多户家庭使用一年。

“目前,这个光伏发电项目经过限额调试后,已进入全容量满发状态。”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技术部经理杨刚介绍,今年8月,塔里木油田获得首笔“阳光”电费,标志着油田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进入收益阶段。

在全力保障对外清洁供能的同时,塔里木油田正加大内部新能源绿色清洁替代。生产的1亿千瓦时电能中,有近20%为油田自用,从而降低了电网负荷,实现了光伏发电自产自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多福向记者介绍,新疆未来将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抓好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产业链强链延链;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9日 02版)

  • 相关阅读
  • 林茶共生 人地和谐

    图①:景迈大寨风光。饶绍刚摄(人民视觉)  图②:景迈山村民表演布朗族传统舞蹈。郑宪章摄(人民视觉)  图③:景迈山村民正在做茶。谭 春摄(人民视觉)  图④:景迈山翁基古寨风光。虎遵会摄(人民视觉) ...

    时间:09-20
  • 多个重大铁路项目即将开通运营!

    今年1月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0亿元、同比增长7.2%,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高质量开通,沪宁沿江高铁、广汕高铁、福厦高铁、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陆续转入试运行阶段,即将开通运营。今年全国铁路预...

    时间:09-20
  • 焦点访谈:厚植科学土壤 探索美好未来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几天,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是第二十个科普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各地又一次掀起了全民科普热。一系列高精尖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异...

    时间:09-20
  • 微纪录片 | “绝技”背后

    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让大足石雕技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备受关注。今年66岁的刘能风,是大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从农村的毛头小伙到石雕技艺大师,从零基础到技艺精湛,如...

    时间:09-20
  • 陈雨菲、施一公、郭晶晶,前三棒!亚运火炬今天重回杭州传递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传递活动于2023年9月20日上午举行。从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起,历经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等全省10个地市的传递,杭州亚运会火炬今...

    时间:09-20
  • “人文亚运”的五种打开方式

    有人说,体育盛会是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的舞台。将“人文”作为办赛特色亮点之一的杭州亚运会即是如此。亚运会尚未正式开幕,“人文亚运”就早已应“运”而生,体育与文化这对“CP”撞了个满怀。而随着亚运氛围日渐浓...

    时间:09-20
  • 潮评丨共建共享,是杭州亚运最久厚的红利

    杭州城西申花一带居民如今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吃完晚饭去新建成的运河体育公园转上一圈。而在温州龙湾区,2021年底建成的龙湾亚运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休憩运动的绝佳场所。亚运尚未开幕,但红利却早早惠及民众。56个竞...

    时间:09-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