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赞友谊农场的故事

2023-09-25 08:4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机械喷雾打药机在中赞友谊农场田间作业。
洪大松摄

9月,赞比亚正值旱季,麦田已渐次金黄。在首都卢萨卡以西20公里的中赞友谊农场里,麦浪滚滚,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收割机连续作业,保证麦收进度;拖拉机适时跟进,实现秸秆还田;自卸车将收割的小麦运至场站,铲车随后进行摊铺、晾晒……繁忙的机器作业,展现了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作为中国农垦集团在境外投资设立的第一个农业项目,中赞友谊农场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赞比亚农业机械化标杆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查尔维已在农场工作10多年,他多次听当地人述说这样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中赞友谊农场初创之时,前辈们用“扛管子浇水”的方式播种大豆、小麦,取得了全年总产量1200吨的好收成,利润达到50万元人民币。如今,手提肩扛的传统种植方式被自动化设施取代。8台自走式圆形喷灌设备已成为农场现代化的标志,喷灌覆盖土地面积近400公顷,占农场总面积的61%。

1990年,中国农垦集团与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共同投资约200万元人民币经营中赞友谊农场,截至2022年底,农场资产总额已达3500多万元人民币。从小麦、大豆、玉米到各类蔬菜、肉类和鲜牛奶,中赞友谊农场累计实现纯利润1000余万美元,累计向股东分红近350万美元,不仅提高了当地民众收入,也为赞比亚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在农场农机主管卡卡看来,除了农机设备更新换代,中赞友谊农场现代化的另一标志是农民农技水平全面提高。他介绍,经过10多年的摸索实践,农场员工被分配至农业生产、农机作业、设备维修等几个专业组,每个组有明确工作职责,由中方管理人员带领传授专业技能,同时定期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班。目前,在中赞友谊农场长期工作的80多名当地员工中,近一半人熟练掌握了农机使用、维护以及农田种植技术。卡卡说:“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农场会给予各种奖励。我曾被农场推荐到中国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那段经历让我获益匪浅。”

“农场一直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员工也把农场当作自己的家。”中赞友谊农场负责人洪大松介绍,农场不仅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宿舍,还将农场边缘的零散土地分给员工免费耕种。目前,大约90%的农场员工都有面积约为18亩的家庭种植区,种植的玉米、南瓜、红薯等可以满足全家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在农场带动下,员工家庭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场员工米林莫说,和10年前相比,他的收入已经翻番,“在农场工作不仅有地种,还有免费的住房和水电供应,一家人生活有保障,孩子读书学习的费用也不用担心了。”

30多年来,依托中赞友谊农场的发展经验以及培养出的业务骨干,一批中赞农业合作企业在赞比亚不断涌现。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表示,赞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就结下了深厚友谊,赞方将继续推进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对赞比亚农业现代化发展给予长期支持,促进了赞比亚粮食安全和出口,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5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各界热议杭州亚运会开幕式

    新华社杭州9月25日电题: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各界热议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新华社记者秋分时刻,钱塘潮涌。23日晚,“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亿万观众,引发如潮回响。这其中,有...

    时间:09-26
  • 展现亚洲特色 诠释多元之美(亚运纵横)

    图①:9月24日,藤球女子单组团体预选赛,泰国体育代表团选手曼立卡·汶托(前)对阵印度尼西亚体育代表团选手。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图②:9月25日,板球项目女子决赛,斯里兰卡体育代表团球员阿努什卡·桑吉...

    时间:09-26
  • 自贸区十年之改革篇:上海自贸区深耕改革“试验田” 让促改革和谋发展更好结合起来

    2023年9月,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迎来运行十周年。十年前,上海自贸区在东海之滨初试啼声,引来全世界的关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

    时间:09-26
  • 这个秋天 用“画笔”为盐碱地“涂色”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盐碱地总面积达15亿亩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利用的有5亿多亩,而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为1.85亿亩。它们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从分布省份来看,主要集中连片...

    时间:09-26
  • 同行之路 生生不息

    9月25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在北京开幕,论坛主题为“可持续交通:携手合作助力全球发展”。在驿道舟楫中经纬华夏,在驼铃帆影里际会全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时间:09-26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赏“黑金名片” 观万亩梨园 享诗和远方

    新华网长春9月25日电(黄维)大米是吉林省的“白金名片”,玉米是“黄金名片”,杂粮杂豆是“彩金名片”,而黑木耳是“黑金名片”。9月24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汪清...

    时间:09-26
  •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浙鲁行

    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出席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举行系列外事活动,并开启今年第10次国内考察,返京途中在山东枣庄考察。 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了解李祖村发...

    时间:09-26
  • 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不久...

    时间:09-26
  •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民时评)

      智能“防跌衣”通过芯片感知可自动实现跌倒监测,智慧窗帘在雨天能感知湿度自动关窗,智能眼镜通过“读”图帮助视障人群“看”见世界……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馆里,各种新技术、...

    时间:09-26
  •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连线评论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②)

      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马 刚 贵州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