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央广财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贸区十年探索结硕果 引领开放新格局

2023-09-28 11:20:18

来源:央广网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扬帆起航。2023年9月,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迎来了十周年“生日”。从上海28.78平方公里起步,不断扩容到3.8万平方公里左右,十年来,经过六次扩容,全国已有21个自贸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有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年耕耘结硕果,厚积薄发铸辉煌。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积极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累累硕果令人瞩目。

十年间,共有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从中国自贸试验区走向全国,各省区市自行推广复制超过2800项,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863.4亿元,同比增长53.2%。21个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今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296.6亿元,同比增长8.2%。

中国自贸试验区自建设以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着力探索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贸易、投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包括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率先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十年来,多个“第一”在自贸试验区实践、探索,复制到全国,打造了中国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成为新时代引领全国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注入了稳定剂、提供了新动力。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贸试验区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源自创新与开放。通过一系列首创性实践,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引领对外开放。2013年以来,自贸试验区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从190条减少到如今的27条,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

此外,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主动加强协同创新,探索推进联动发展,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北京、天津和河北自贸试验区建立京津冀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了15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行区域通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打造共谋发展、共促创新、共享成果机制,在共建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构筑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制度创新成果。沿黄河9省成立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一体化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通办”、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协作”、物流运输服务“一体化畅通”等四大合作机制。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有效加强与西南、西北、中南骨干通道的衔接,服务西部大开发。云南、广西、黑龙江等沿边自贸试验区谋划协同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这些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拓展了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贸政策应用的场景,扩大了自贸红利效应,对提升改革创新效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支撑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站在十年新起点上,自贸试验区又迎来新任务。今年6月底,国务院印发文件,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开展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路径。商务部也会同有关地方、部门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明确未来3年相关自贸试验区拟自主推进的164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各个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实践创新。

十年磨一剑,阔步再向前。今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如加快推动全面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先行先试工作,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合理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引领全国持续扩大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重点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引领性、集成性改革举措;支持各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差别化探索,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的种子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央广网评论员 于琦)

  • 相关阅读
  • 体育为人们的生活添彩(钱塘观澜)

    杭州亚运会开赛至今,各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体育力量,彰显体育魅力。在中秋国庆假期观赏精彩的亚运比赛,人们的度假方式多了一个选项。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亮相亚...

    时间:09-30
  • 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体育魅力(热点聚焦)

    图①:9月29日,印度尼西亚记者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体验团扇绘制。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图②:9月29日,科威特体育代表团官员(右)体验硖石灯彩制作。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图③:9月29日,巴勒斯坦体育...

    时间:09-30
  • 亚运村过中秋 共赴中式浪漫

    中国日报9月29日电(记者 张威)2023年9月2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杭州亚运村文化屋举办中秋主题体验日活动。中外运动员共庆中秋佳节,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9月29日,中国香港运动员张颂灏(左)体验制作灯笼。...

    时间:09-30
  • 中秋节探访运动员村:多国选手亲身体验中国文化,赞不绝口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记者深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村,目睹了一幕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各国运动员们纷纷参与中国文化的体验活动,并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赞赏。在运动员村内,迎接记者的是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国传统的月...

    时间:09-30
  • “非常漂亮!” 丘索维金娜赛后逛西湖、体验中国文化

    “我说过要来西湖,现在我在这里了,我看见西湖了,非常漂亮。”中秋佳节,丘索维金娜逛西湖、学炒茶、西泠印社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09-30
  • 小物件“讲述”亚运故事(西湖走笔)

    观珍贵藏品,看亚运故事。如果想要了解亚运会的历史,来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再合适不过。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刚刚开馆,赛后将对公众开放,有望成为热门“打卡”地。地铁行至奥体中心站,亚运气息扑面而来,一条鲜艳的田径...

    时间:09-30
  • 不同的角色 相同的心愿(亚运纵横)

    9月29日,杭州亚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中国队选手巩立姣在比赛中。  环球时报记者 崔 萌摄9月27日,徐莉佳(右)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采访中国帆船帆板队选手。  人民视觉9月25日,中国队...

    时间:09-30
  • 把中国心意带回家!多国运动员在杭州亚运村体验非遗

    在此次杭州亚运会上,有一个文化小屋,专门用于文化交流、展示。这几天,来自各国的运动员们有什么样新奇的体验呢?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去看看。新加坡水球运动员 阮嘉恩: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文化活动,尤其是...

    时间:09-30
  • 自贸试验区: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巡礼)

    开栏的话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今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

    时间:09-30
  • 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和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国际关系确立新思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新格局,为美好世界描绘新愿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