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文化“出海”又“出圈” 电影合作架起“一带一路”沟通交流桥梁

2023-10-07 16:35:5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而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各种优秀的电影、动画、文艺演出更是在这几年通过“一带一路”得到更广的传播,不仅让各国民众得到了视听享受,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新征程上看中国,“一带一路”,携手十年。今天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这位是来自中国的孔小西,这位是来自沙特的哈基姆。给大家打个招呼。他们两位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首部合拍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的两位主角。两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少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孔小西和哥哥孔小东因参加中沙交换生计划,来到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认识了在当地开餐厅的哈基姆一家并成为了好朋友。面对当地西式餐厅竞争,孔小西用中国美食和中国智慧帮助哈基姆一次次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沙特阿拉伯美食大赛的冠军。这就是《孔小西和哈基姆》的故事。

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监制 赵赟:虽然是中国和沙特合拍的首部动画作品,其实也是沙特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本土的动画片。因为我是以利雅得这样一个城市,他们首都作为故事背景,看到自己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城市建筑,小朋友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没有在别的动画片里面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们就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日常的生活。

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中方团队与沙方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最终成功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与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世界同时展现在了这部动画中。不仅动画在沙特当地获得了好评,在中国播出后,也让很多中国观众对沙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监制 赵赟: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能够读到,不管是哪一种文化,到了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追求团结、追求和谐。其实你看,中国文化也在追求这个。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做这种文化产品和文化作品最大的价值。我发现了,原来不同的文化之间其实是可以相通的,而且大家可以互相理解。

沙特电影委员会前首席执行官 费萨尔·巴尔图尤尔:沙特的家庭还有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部动画。我们也决定加大跟中方的合作,从文化方面、产品方面,在沙特阿拉伯和中国间搭建起更大的桥梁。

让两国民众更加了解对方的,可以是一部动画,也可以是一场演出。越南的千年古镇会安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在这里,一场由中越联袂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会安记忆》正在上演。演出以一位越南织机女为引线,用表演、诗歌、音乐、灯光交融的方式,讲述了这座古镇的前世今生,与世界联通的美好回忆。

会安印象主题公园客服主管 美灵:在我们表演中有历史的典故,让我更了解越南的历史文化。我学中文就是想说中国人来会安看表演的时候,就有机会给他们介绍下会安的历史。

2019年,《会安记忆》成为文旅部公示的45个“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之一。沿着“一带一路”,《会安记忆》第一次把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形式带出国门,让中国智慧与越南故事融合,架起了中越艺术合作的文化桥梁。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这些年来,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方面的合作也有了丰硕的成果,包括电影的拍摄制作、电影市场的开拓、电影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一切都让各国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今年6月,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成功举办,20部优秀新影片与观众见面,充分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 西蒙·波佩克:我认为即使是很遥远的国家也应该一起合作,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是个好主意,我在这里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即便是像只有200万左右人口的斯洛文尼亚,我很开心斯洛文尼亚的电影可以在这里上映。

今年也是“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举办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从首批的29个国家、31家电影机构,发展到如今48个国家、55家机构。一大批优秀的中外电影通过电影节展映的方式在对方国家上映,其中还有一些事后被成功引进,还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专家表示,电影这种一般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会更容易让人们主动去了解一个国家,感受这个国家的文化民俗,这种强大的传播力也是电影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 沙丹:通过电影的方式,我觉得大家可以很快地知道,各个国家的国民、朋友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吃什么、看什么、玩什么。我觉得都是非常可感的。在当年电影还是拷贝的时候,我们都说电影是“铁盒中的大使”,那个电影拷贝都装在铁盒里。现在,随着数字电影发展之后,更加便利地让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民众,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本身的这些影迷们、公众们,更好地去了解中国的一些声音和主张。电影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十年来,中国文化“出海”又“出圈”,文化产业活力迸发,文化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中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文化产品也通过“一带一路”进入中国,让我们看到更为广阔和多元的世界。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新征程上看中国》。

  • 相关阅读
  • 微视频|精彩亚运 同爱同在

    秋分时刻,钱塘潮涌,亚运之光照亮西子湖畔。这是杭州与亚运的相聚,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亚运会第三次结缘中国。来自亚洲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在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上展开角逐,为世界奉献一场“中国...

    时间:10-09
  • 独家视频丨120秒回顾杭州亚运赛场精彩瞬间

    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10月8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闭幕式上播放的短片《亚运精彩瞬间》集纳了杭州亚运会的各种精彩瞬间。屏住呼吸,全力启动。这是挑战自我的时刻,这是追逐荣誉的瞬间。...

    时间:10-08
  • 独家视频丨各代表团旗帜、运动员入场 “大莲花”变身“大花园”

    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10月8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在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入场环节,场地草坪中间出现了一条绿色大道,各个代表团的旗帜率先入场,所有参加闭幕式的运动员们,紧随其后,集体入场。这是一个属于所有...

    时间:10-08
  • 独家视频丨攀花赠远人 这份“中国式浪漫”太美了!

    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10月8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场地内,手持金色“记忆之花”的少女翩翩起舞,将杭州亚运会的精彩瞬间存入花瓣之中。寒露时分,正是杭州荷花和桂花交替的时节,这朵“记忆之花”融合了荷花和桂...

    时间:10-08
  • 独家视频丨这朵“记忆之花”,凝聚杭州亚运的美好回忆

    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10月8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伴随着现场的童声演唱《江南好》,巨大的英文单词“Asia”从钱塘江边飘向奥体中心体育场,与奔涌的钱塘潮水融在一起,落在场内。小女孩手持一朵“记忆之花”,与...

    时间:10-08
  • 向亚残运会转换 17个场馆改造工作将在10月15日前完成

    杭州亚运会迎来尾声,而亚残运会正蓄势待发。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将于10月22日至28日举行,为了杭州亚残运会的顺利举办、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目标,目前竞赛场馆、机场等多方面正在全力以赴做好向亚残运会的转...

    时间:10-08
  • 潮评丨“史上最好的一届亚运会”闭幕,未来,何以“心向远方”?

    游客在位于杭州西湖景区的断桥边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年之前,杭州“老市长”白居易的这句诗,放在今天,尤其是亚运会尾声已至的当下,尤为应景、贴切,让人触景...

    时间:10-08
  • 洲际赛场 锋芒初现——盘点杭州亚运会新星

    新华社杭州10月8日电 题:洲际赛场 锋芒初现——盘点杭州亚运会新星新华社记者杨帆、姚友明、朱青洲际赛场,锋芒初现。在杭州亚运会这场代表亚洲体育最高水平的盛会上,一批年轻运动员崭露头角,他们在各自的赛场上...

    时间:10-08
  • 追光 | 最忆是杭州——这份闭幕式指南请收好

    始于秋分终于寒露在荷桂交接的金秋时节杭州亚运会就要和大家告别了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以“荷桂共生辉”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就在今晚的亚运会闭幕式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的《望江台》在...

    时间:10-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