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大别深山育新变

2023-10-08 17:4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10月7日电 题:大别深山育新变

新华社记者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热闹起来,纷至沓来的游客,寻红色足迹,赏绿色山水。

八百里大别山,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既有北国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美;无数英雄儿女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铸就了大别山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踏访大别山,深情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近日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处处遇新变,村村有新篇。

以“红”塑“旅” “寒舍”不再寒

节前,记者从郑州驱车一路南下,在暮色时分抵达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一个坐落于大别山深处、有400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大山阻隔,曾让这里发展缓慢。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田铺大塆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大塆后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的遗址。近年来,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田铺大塆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等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农“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记者一进村,便见村民们正在修葺入村的石板路,敲敲打打声不绝于耳,几家民宿店正忙着装修改造。“‘双节’假期马上到了,得抓紧提升一下村容村貌,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田铺乡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笑着说。

村内巷子口,一家名为“老家寒舍”的民宿店,灯笼高挂,分外引人关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田铺大塆考察期间,同“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一家亲切交谈。韩光莹告诉总书记,他是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近年来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韩光莹一家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头,落在行动上。他的妻子在民宿店旁新开了一间“老家旺铺”,销售当地土特产和手工纪念品。而韩光莹也没闲着,带着几名工人忙着改建茶舍。“这儿准备搭个葡萄架,这儿设计的是个小鱼池,游客坐在这儿品茶一定很享受。”韩光莹说。

图为9月27日游客在田铺大塆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入夜后,围绕田铺大塆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村里召开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恳谈会”,讨论热烈。“95后”刘小康率先发言:“假期来玩的人多,难免会有矛盾,有了矛盾找谁?”这边话音刚落,邻座的农家乐店主韩国庆建议:“游客来了,磕着碰着了咋办,要不要设个便民服务医疗点?”……一旁的韩启俊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建议都很实用,我们抓紧落实”。

开完会,夜渐深,在村里住宿的游客纷纷睡去,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越发明亮。

次日清晨,韩启俊早早来到记者夜宿的民宿店,要带记者看一处新“地标”。伴着山间晨雾和鸟鸣,来到半山腰一处平地,“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儿将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韩启俊边说边望向山下的田铺大塆,眼中满含憧憬。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后山上的“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如今,这里的“寒舍”不再寒,“旺铺”越来越多。据新县田铺乡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0万人次到田铺大塆旅游“打卡”,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打卡”人数达10万余人。

在田铺大塆东南直线距离60多公里,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也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十一’前半个多月,我家民宿的9个房间就被提前订满了。”民宿经营者漆钰说。

假期期间,大湾村内的汪家祖宅也成为热门“打卡地”。这里曾是当年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彭康、张劲夫、郑位三、李世农等一批军政干部都曾在汪家祖宅中留下足迹。如今的汪家祖宅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农耕文化展览馆。无数游客在此驻足观看,重温红色历史。

以“绿”生“金” 山河谱新篇

从安徽省六安市古碑收费站下了高速,目之所及,山峦起伏,满眼青翠,青山绿水间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势错落有致,如一幅诗意山水画舒展开来。车缓慢驶至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桂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记者敲开村民陈泽平家的房门。“正好是午饭点,一起吃点吧。”陈泽平端着饭碗,热情地招呼道。

63岁的陈泽平曾吃了不少苦,老伴右手残疾,丧失劳动力,儿子多年前在车祸中意外离世。对于陈泽平来讲,2016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搬进了安置点,这一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山路乘车一个小时,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

这是2020年4月16日拍摄的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新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无数次回想,总书记对老区群众的关心,陈泽平依然感动。这些年,他牢记嘱托,勤劳努力,寻找致富门路。在村干部的介绍下,陈泽平成了一名护林员。“总书记讲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身为大湾人,有义务保护好家门口的绿水青山。”陈泽平说,这是全村人宝贵的财富。

为保护生态,大湾村建立了乡、村、组三级林长监管体系,联动协作,分工明确,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全覆盖。目前全村像陈泽平一样的护林员有21名。

“靠山吃山,我们吃出了新花样。”大湾村村级林长、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这些年,大湾村坚持管绿、护绿、增绿并重,以绿释放生态红利,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022年5月11日,村民在大湾村生态茶园内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生态好了,村民得实惠。近年来,大湾村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和天麻、重楼等林下经济,结合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等优质林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旧貌换新颜。

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群山环绕,层层阻隔。守着“大湾好风景”,如何以“绿”生“金”,摆脱贫穷落后,大湾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

平均海拔超800米的大湾村,烟雾缭绕,雨水充沛,是中国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近年来,大湾村投资新建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茶厂,形成茶叶品牌,解决了村民的茶叶销售难题。

“每年谷雨前后,新茶上市前,我们会雇用30多位村民炒制茶叶。”大湾村茶厂负责人、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昌生说,在茶厂带动下,全村茶农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吸引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大湾村已发展5000余亩茶园,全村42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民宿,人均年收入达到17038元,村级集体经济从年收入不足10万元增至207万元。

以“彩”兴“业” 多彩田园绘“丰”景

走进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万亩银杏基地、万亩果木基地、油牡丹产业园……组成一幅“多彩田园”的崭新图景。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铺就产业振兴“金路子”。

在大悟县彭店乡红寨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果日渐成熟,宛如一袭绿装披在山坡上。“再过半个月油茶果就熟了,到时花果同树,美得很!”见记者到来,红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贵生笑脸相迎,邀记者一同上山看油茶果。

这是2020年8月25日拍摄的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过了不惑之年的张贵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着迷彩夹克,两眼炯炯有神。“这油茶果,长得多好!”张贵生时走时停,随手翻弄身旁的油茶树。一颗颗油茶果如石榴般大小,透着红晕,挂满枝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大悟县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油茶产业规模,让各方共同受益。张贵生指着大山说,这几个山头几年前流转给了大悟县众鑫林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茶3000多亩,收获季能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2020年8月25日,村民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内劳作。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为提高油茶产业附加值,当地大力推进油茶深加工。走进大悟县一家油茶果加工公司,仓库、预榨车间、精炼车间等厂房林立,一字排开;厂区内部,工作人员正在打扫晾晒场、烘干房,清理锅炉等场所、设备,为油茶收获季做准备;展厅内,由油茶果制成的茶油、护肤品、洗护品等产品琳琅满目。

“油茶果全身是宝,一点也不能浪费,即使是油茶果壳也被制成了生物颗粒,用于燃烧供能。”该公司董事长袁成勇说,目前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油茶深加工链条,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方式,产品销售遍及全国。

在大悟县三里城镇七岗村,千亩秋霜梨进入丰产期,外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梨采摘后,直接运到包装车间,工人们将梨分拣、装筐、包装、发货。三里城镇镇长胡敏介绍,七岗村秋霜梨产业常年吸纳附近300多人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近万元。目前,秋霜梨已经成了七岗村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三里城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三里城镇望山村连片的稻田内,成群结队的麻鸭“呱呱”齐鸣,尽显田园风光。“这是‘稻鸭共作’,是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大悟县中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修平说,目前,合作社共经营3000多亩稻鸭农田,去年综合产值超1200万元。

大悟县多种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不仅扮靓了乡村,更富了村民口袋,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构成了一幅支撑乡村振兴的“多彩田园”。(记者唐卫彬、孙清清、张浩然、唐健辉、戴威、田中全)

  • 相关阅读
  • 之江大地活力潮涌

    浙江杭州,游客在“你好广场”和“琮琮”合影。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浙江绍兴大两湖科技城。资料图片秋日的之江大地,山山水水处处明秀。烟雨江南,五千年良渚;科创活力,数字生活;最美现象,向上向善……在亚运...

    时间:10-09
  • 盛会落幕 运动热潮延续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城摄/...

    时间:10-09
  • 璀璨共此时 最忆是杭州

    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闭幕式上升起。新华社发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山水...

    时间:10-09
  • 难忘瞬间集锦来了 9张图带你回顾杭州亚运会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始于秋分,终于寒露,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杭州亚运会留下了太多的精彩!这些天里,我们见证过荣耀,感受过温情,被拼搏精神激励,也被神仙友情打动……一起回顾,杭州亚运会那些难忘的瞬...

    时间:10-09
  • 盛会过后,亚运场馆何去何从?<br>

    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正式闭幕。历时16天的盛宴,定格了无数精彩瞬间,留下了许多难忘回忆。但狂欢过后,当圣火熄灭、会旗落下,亚运会举办城市杭州及宁波、温州等协办城市将面对不少“后亚运”话题。这其中,市民最...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侧记:江南好,情久长 最忆是杭州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举行闭幕式。记者 朱海伟 李震宇 摄秋分时节,当一句“天涯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响彻钱塘江畔,杭州亚运会拉开帷幕;寒露之际,当“数字火炬手”化作漫天星光,亚运会迎来告别时刻。运动员、志愿...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十大亮点

    编者按:江南好,情难忘。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隆重举行。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闭幕式以中国式的独特浪漫,与亿万观众和各国运动员依依惜别。整场闭幕式生动诠释了杭州...

    时间:10-09
  • 激情与梦想永不谢幕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引发热烈反响

    聚散终有时,后会亦有期。10月8日晚,参加杭州亚运会的体育健儿、工作人员、志愿者、中外媒体记者再一次欢聚“大莲花”。拼搏与超越、热爱和团结闪亮赛场;欢呼与掌声、豪情和壮志震撼人心。过去16天里所有的情感都在...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全纪实:中国特色 亚洲风采 精彩纷呈<br>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灯光璀璨。新华社图2023年9月23日晚。钱塘江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21时1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万千欣喜,万千感慨。亚运会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时间:10-09
  • 这些杭州亚运会隐藏科技彩蛋,你注意到了吗?

    杭州亚运会已经闭幕,中国用行动践行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诺言。从开赛前就抵达亚运赛场进行报道的总台记者,会用怎样的关键词总结自己的亚运之行呢?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我的亚运关键词,今天想跟大家分享...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