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焦点访谈:根脉 伟大文明 辉光日新

2023-10-08 17:42:01

来源:央视网

中国古代典籍《大学》中有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包含的就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进程当中,创新性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其存续久远的动力。从中医到瓷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2012年,考古人员在对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的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竹简。出土时,这些竹简已经在水里浸泡了两千多年,残缺散乱十分严重。经过整理,考古团队发现竹简中包含了许多医学术语。

这些竹简被命名为“天回医简”。根据考古和学术的推断,医简的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随着工作的深入,考古团队还在医简中发现了一个叫“敝昔”的人名。深入查阅西汉早期文献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敝昔”就是扁鹊。而这些医简,则可能是“扁鹊医书”。

“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西汉早期出土医学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天回医简”文保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经过对医简的整理拼接,最终得到930支医简,2万余汉字。医简被整理成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

“天回医简”的这些发现反映出汉代的医疗水平已经十分发达,更有详细的色脉诊体系,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天回医简”出土之前,已经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湖北荆州周家台秦墓等医学类简牍出土。

马王堆出土的医简显示当时的药方以单方为主,而且与巫医的关系比较密切。再之后,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成熟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至于中间这段时期中医药有着怎样的创新,从而导致成熟理论的出现,一直困扰着学界。“天回医简”则给出了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中浚:“老关山就见于马王堆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之间的这个节点位置上,这个过渡的情况一下就清楚了,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天回医简’绝大部分治疗方法都是中药的方法,比如它的方是复方,用两味药以上的方占了主流地位,跟后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关系,跟后世的药物是一脉相承的。”

一直以来,中华文化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医药也不例外。随着编联和释文工作的完成,对“天回医简”的学术研究工作也随之启动。今年2月,《天回医简》图书印发。对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也有人产生疑问:“天回医简”中的内容在现代还适用吗?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那时候的一些医学思想、理论、方法,今天还得应用,医学是一种医道,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说它可以长久。今天还得应用,那是不是没有创新?不是这样,它不断在求新,不断在变动。”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在今天仍然焕发生机,是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汲取新的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天回医简”对今天乃至今后的中医药创新应用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历久弥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是它存续久远的不竭动力。

瓷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的瓷器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在全世界也很受追捧。千百年来,瓷器不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历经千年,如今的钧瓷仍在大放异彩。在它的发祥地神垕镇,人头攒动,钧瓷的交易火爆异常。神垕镇位于河南许昌的禹州市,自从北宋时期钧窑的炉火在这里生起,禹州就有了“钧都”的美誉。

钧瓷属于青瓷系,北宋初期主要以铁元素成色,釉色以月白、天青、天蓝为主。北宋中期,在制釉的过程中,工匠们引入了铜元素,成功配制出窑变铜红釉,使得瓷器在出窑时釉色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独特的窑变工艺让钧瓷受到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追捧,他们对钧瓷色彩的极致追求,再次推动了钧瓷在这一阶段的创新发展。

北宋时期的钧瓷兼具观赏和实用性。它不仅开启了中国陶瓷装饰美学的新境界,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

北宋后期,由于战乱,宋室南迁,钧官窑一度停烧。钧窑工匠四处流散,钧瓷烧制技艺也随之传播到各地,在金元时期,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到了明清,制瓷中心南移,虽然钧窑的生产规模式微,但它在民间的影响力并没有降低,南方诸窑仍在纷纷模仿钧瓷的烧制方式。在民间发展的这些年,钧瓷更多以生活用具的形态出现,它的器型也在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钧瓷博物馆原馆长张金伟:“它在民众当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纳,首先有实用性;第二就是审美属性,更重要的,背后它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在里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发展受到重视,国家抽调大量专家到神垕镇做研究。当时,无法控制窑变稳定生成,想要的色彩很难烧出,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钧瓷工匠们上千年。上世纪90年代初,工匠们经过研究,创新自制窑炉,千年难题终于被攻破,色彩绚丽的钧瓷产量也随之大增。随着它们在市场上的大规模流通,了解钧瓷、喜欢钧瓷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工匠们有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相卿:“历史上,我们钧窑创烧出了铜红釉,2010年,我们又创烧出了铜(系青)蓝釉。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研究,研究出了铜系金红釉,今年5月份专利下来之后,我们就发布了这个工艺,一下子震动了业界。”

作为艺术观赏品,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在新时代,如何让钧瓷走出展柜收藏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钧瓷工匠们的另一个创新思路。此前,瓷器一直没能进入茶饮市场,而茶文化正风靡全国,工匠们觉得这时让钧瓷以茶壶的形态进入百姓生活是绝佳的机会。想法虽好,但真做起来,工匠们发现以瓷器的烧制特性,烧出的壶盖很难盖得严。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及其背后的文化,这样的创新之路还是要走。

随着创新瓶颈的突破,钧瓷材质的茶器种类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产业链也不断拉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制瓷的队伍中,传统的钧瓷工艺品正变得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网络直播,更是将延续千年的钧瓷文化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其实更活跃,现在的创新,我们会有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还有各种异质文化进入带来的创新。中华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势中不断成长,走出了今天既守正又创新的模样,而这样守正创新的模样,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越来越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存续久远,在于它面对新的挑战、新的环境而不断有新应对、新创造、新发展。它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拒绝停滞和僵化,以创新为支撑,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 相关阅读
  • 之江大地活力潮涌

    浙江杭州,游客在“你好广场”和“琮琮”合影。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浙江绍兴大两湖科技城。资料图片秋日的之江大地,山山水水处处明秀。烟雨江南,五千年良渚;科创活力,数字生活;最美现象,向上向善……在亚运...

    时间:10-09
  • 盛会落幕 运动热潮延续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城摄/...

    时间:10-09
  • 追梦圆梦 爱达未来

    201金111银71铜,随着中国花样游泳队8日夺得杭州亚运会集体项目冠军,中国代表团创造了参加亚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过去16天里,亚洲健儿在拼搏奋进中追逐梦想,在相聚相知中增进友谊。这样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

    时间:10-09
  • 璀璨共此时 最忆是杭州

    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闭幕式上升起。新华社发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陈茵摄/光明图片山水...

    时间:10-09
  • 难忘瞬间集锦来了 9张图带你回顾杭州亚运会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始于秋分,终于寒露,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杭州亚运会留下了太多的精彩!这些天里,我们见证过荣耀,感受过温情,被拼搏精神激励,也被神仙友情打动……一起回顾,杭州亚运会那些难忘的瞬...

    时间:10-09
  • 盛会过后,亚运场馆何去何从?<br>

    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正式闭幕。历时16天的盛宴,定格了无数精彩瞬间,留下了许多难忘回忆。但狂欢过后,当圣火熄灭、会旗落下,亚运会举办城市杭州及宁波、温州等协办城市将面对不少“后亚运”话题。这其中,市民最...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侧记:江南好,情久长 最忆是杭州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举行闭幕式。记者 朱海伟 李震宇 摄秋分时节,当一句“天涯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响彻钱塘江畔,杭州亚运会拉开帷幕;寒露之际,当“数字火炬手”化作漫天星光,亚运会迎来告别时刻。运动员、志愿...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十大亮点

    编者按:江南好,情难忘。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隆重举行。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闭幕式以中国式的独特浪漫,与亿万观众和各国运动员依依惜别。整场闭幕式生动诠释了杭州...

    时间:10-09
  • 激情与梦想永不谢幕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引发热烈反响

    聚散终有时,后会亦有期。10月8日晚,参加杭州亚运会的体育健儿、工作人员、志愿者、中外媒体记者再一次欢聚“大莲花”。拼搏与超越、热爱和团结闪亮赛场;欢呼与掌声、豪情和壮志震撼人心。过去16天里所有的情感都在...

    时间:10-09
  • 杭州亚运会全纪实:中国特色 亚洲风采 精彩纷呈<br>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灯光璀璨。新华社图2023年9月23日晚。钱塘江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21时1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万千欣喜,万千感慨。亚运会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