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折射成就 以人为本 增进友谊——海外体育界人士积极评价杭州亚运会

2023-10-11 14:59: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题:折射成就 以人为本 增进友谊——海外体育界人士积极评价杭州亚运会

新华社记者许仕豪

“在过去的16天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刻。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谢谢,杭州!”8日晚,杭州亚运会顺利闭幕,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致辞中表示,杭州作为举办城市“表现完美”,亚奥理事会将对此永远铭记。

10月8日,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闭幕式上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筹办工作折射中国成功故事

从2002年起就参加亚运会,42岁的乌兹别克斯坦皮划艇运动员尤利娅·博尔佐娃对杭州亚运会的筹办工作赞不绝口。她说:“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了,我看到了中国高水平的发展。对我来说杭州亚运会是最难忘的一次国际赛事,中国的赛事组织能力一直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韩国男子水球队队员权泰佑两个月前刚刚在成都参加了大运会,再次来到中国,他认为本届亚运会比赛场馆很好、比赛设施非常完备,令运动员“感到很舒服”。马尔代夫三人篮球运动员阿里·贾西姆·阿卜杜拉·哈尼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杭州亚运会的设施比我参加过的任何赛事都要好。”

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帝瓦里在赛事总结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杭州亚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之一”。塔吉克斯坦奥委会秘书长穆罕默德·阿布杜洛佐达认为,这是他“有生之年见过的最好的一届亚运会”。

“从1998年开始,每届亚运会我都是代表团团长。”阿布杜洛佐达说,“对我来说,杭州亚运会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奥运会的标准:基础设施、比赛管理、运动员村、交通、宾客接待、志愿者、司机和翻译……每个人都在帮助我们。”

9月28日,志愿者在杭州亚运会棒球第一阶段第3场比赛间隙平整场地。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本届亚运会是加拿大记者阿兰·乔治·亚当斯的第二次杭州之旅。2018年12月,亚当斯曾在杭州参加过第14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的报道。本届亚运会上,运行于各个场馆间的新能源汽车,让亚当斯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的安静。“没有了燃油车发动机的噪音,走在马路边也让人觉得很舒适,空气也变得更清新了。”亚当斯说。

9月22日,前来杭州参与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杭州亚运会将在许多不同的方面创造纪录和树立标准。

巴赫说,这首先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亚运会,超过1.2万名运动员参加。其次,这届赛事将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包括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政策等。

对照自己无数次来华的经历,巴赫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最令人钦佩的成功故事”,他说:“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所有人摆脱贫困并走向富裕,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9月2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彰显以人为本

办好一届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需要“硬件”,更重要的是在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方面用心用情,做到以人为本。在闭幕式致辞中,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特意向志愿者和观众们表示感谢。他说,志愿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观众的支持和欢呼让运动员们感到宾至如归。

“赛事组织、工作人员都很专业,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赛事之一。”沙特网球运动员胡格巴尼说,“我印象最深刻是舞台幕后的大多数人,他们一直在奉献,服务很周到,努力让我们在杭州的生活更便捷。”

沙特阿拉伯奥委会媒体专员阿卜杜勒阿齐兹·穆罕默德·阿尔巴库斯表示:“我们受到热情款待,整届赛事的组织筹备令人惊叹,从第一刻开始,直到结束,我们都非常享受。”

在温州赛区,泰国女足队员甘亚娜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比赛后回到更衣室的甘亚娜惊喜地看到了工作人员为她定制的生日蛋糕。“我感觉非常开心,非常感动,感谢工作人员的细心准备。”甘亚娜说。

在跆拳道比赛场馆,巴勒斯坦记者阿米尔给场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在他面临比赛即将开始、工作证件却还未激活的难题时,场馆工作人员利用“远程激活”的方法,帮他顺利进入场馆工作。

阿米尔说:“我为中国的组织和运行折服。无论是工作人员的服务,还是交通系统的运行,都显示出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2023年5月16日,杭州地铁“亚运号”专列正式上线运行。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感谢亚组委为大家呈现如此平稳有序的赛事保障,也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安排。”《尼泊尔新闻报》记者夏尔马说。

本届亚运会期间,夏尔马抽空去了西湖、京杭大运河等景点,并体验了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我非常喜欢这里的自然人文风光和传统民俗文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和厚重。”

夏尔马说:“无论是场馆的志愿者,还是在街道上碰到的杭州市民,他们对我们都很友好,不仅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主动向我们介绍杭州的历史和文化。”他说,“一个人无论去到哪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永远是那里的人民,他们的关怀和帮助温暖人心。”

在杭州感受中国倡议、中国主张

在杭州亚运会上,各国体育界人士深深感受到“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的中国倡议和中国主张。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表示,杭州亚运会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相知、相识、互相欣赏,强调了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这样的赛事在促进和平与团结方面发挥着宝贵的作用。

来自巴勒斯坦的年轻记者哈拉兹对此有深刻感触,他说:“作为本届亚运会观众,我感受到团结与爱并非空谈。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差异,但我们都是相互联系、和谐相处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现场目睹了中国体操男队夺得亚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他说,场上选手和场下观众的表现都令他印象深刻。

“中国国家队的表现非常出色,这很令人兴奋。而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看台上的观众对体育都非常了解,他们为中国队加油,也为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选手加油,这就是体育精神的表现。”萨马兰奇说。

9月24日,冠军中国队选手兰星宇、林超攀、张博恒、肖若腾、邹敬园(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

来自马来西亚的武术运动员陈思卫认为,杭州亚运会为各国和各地区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增进团结与友谊的平台。他说:“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展现多元文化之美的平台,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心连在一起,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的热情款待和友好之情。”

乌兹别克斯坦皮划艇运动员尤利娅·博尔佐娃与陈思卫有同样的感受,她表示:“现场观众很多,比赛感觉很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在这里升温。”

巴基斯坦欧亚世纪研究所所长伊尔凡·沙赫扎德·塔卡尔维认为,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所建立起的友谊与合作精神,使其影响力远不止于体育赛事。本届亚运会将在亚洲架起新的沟通与合作桥梁。

杭州亚运会还让不少体育界人士产生了深深的“中国情结”。

来自马来西亚的三人篮球运动员吕威洋说:“中国之行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来中国完成我的大学学业。希望这个梦想能够实现。”(参与记者:高鹏、姬烨、黄昕欣、王君宝、罗羽、魏一骏、李典、姚友明、杨恺、周万鹏、郑梦雨、朱青、王春燕、魏婧宇)

  • 相关阅读
  • 推进数字思政建设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作者:孙楚航 罗 亮(均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

    时间:10-12
  • 新华时评·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科技合作 铺就创新之路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推进科技合作 铺就创新之路新华社记者王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本身...

    时间:10-12
  • 新华财经|“丝路电商”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增添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丁雅雯、范超)中国与五大洲30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享受到跨境电商红利……业内人士指出,“丝路电商”正成为...

    时间:10-12
  • 在阿佳其美家,看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西藏乡村风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林芝市鲁朗镇因其分外秀丽的风景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距离鲁朗镇五分钟车程处有一方民风淳朴、共分“秀色”的村落这里就是扎西岗村近年...

    时间:10-12
  •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丨这是一捧来自祖国最东端的土壤

    G311和G219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再从西北到西南这两条国道依偎着祖国的陆地边境线穿过了无数的森林、草原、戈壁从群山奔向大海万物的灵动与多彩、平凡与伟大都在这里尽数展现G311和G219是边境之路更是边防之路在大漠、...

    时间:10-12
  • 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法治头条)

      图①:浙江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受伤的受援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   张旭儿摄   图②: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司法局组建的法律援助公益律师团,向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

    时间:10-12
  • 保护多样生物 呵护地球家园(记者手记)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到1864只。采访中,不少专家告诉记者,第四次调查已过去快10年,目前野...

    时间:10-12
  • 野化放归助力大熊猫种群复壮(深度观察)

      大熊猫国家公园风光秀美。图为栗子坪区域。   国家林草局供图   研究人员给大熊猫幼仔进行健康检查。   何胜山摄   大熊猫“琴心”被放归野外。...

    时间:10-12
  • 加强和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常钦)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城镇开...

    时间:10-12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公开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寇江泽)10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河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5省份和兵团”...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