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际锐评丨走过十年 这个倡议何以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2023-10-11 15:02: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带一路十周年:全球南方的机遇”——阿根廷《时代报》网站近日以此为题,介绍了10月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为何这一论坛的人气这么高?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给世界持续带来发展红利。

十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23年6月底,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份自贸协定;打造“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一批“小而美”合作品牌;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官方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揭开了它的成功密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但是少数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实现普惠发展,而是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独享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了人们对发展的诉求,既是为了中国发展,也是为了世界发展。这一初衷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是它成功的最直接原因。

事实上,“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引导经济发展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以实现共同发展。比如,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行以来累计招聘老挝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行业间接为老挝增加10万余个就业岗位。今年2月,中方承建的智利5号公路奇廉至科伊普伊段正式启动项目运营。5号公路是世界最长公路泛美公路的智利部分,连接智利国土南北两端。当地一名车厘子种植者科尔特斯说,“中国朋友为我的家乡修了一条致富路”。据统计,2013年至2022年,中国累计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从十年来的共建实践看,“一带一路”不搞封闭狭隘的小圈子,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这超越了地缘博弈的旧思维,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从高峰论坛发挥引领,到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巩固,再到能源、税收、金融、人文等各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提质升级,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合作理念、合作机制、务实行动“三位一体”全方位均衡发展,真正惠及各国人民。

以减贫为例。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雇员本地化率达89%,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就业。巴基斯坦纺织品设计师阿齐兹通过“丝路电商”,实现了原创婴儿服装3年内100万巴基斯坦卢比的收入增长。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倡议,共建国家的人们加深了彼此了解与沟通,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从中国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到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合作的古城修复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再到设立“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人文交流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2022年,阿拉伯民调网站“阿拉伯青年调查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阿拉伯国家青年普遍视中国为最重要的“朋友”。

十年,一个倡议,激发了150多个国家实现梦想的热情。从基建的“硬联通”,到规则的“软联通”,再到民众之间的“心联通”,“一带一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在于它是共建国家的大合唱,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这一倡议的价值更加凸显,将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国际锐评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推进数字思政建设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作者:孙楚航 罗 亮(均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

    时间:10-12
  •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

    作者: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

    时间:10-12
  •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思想纵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主体性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的坚持与发展,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更关系文化活力的激发和增强。文化主体性强则文化自觉...

    时间:10-12
  • 以高质量科普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人民时评)

    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才能更好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近距离观看月壤,体验火箭发射、月地驾驶和空间站生活,了解数字技术如何为兵马俑...

    时间:10-12
  • 激发改革创新的澎湃动能

    改革强动力,创新激活力。从昔日的沙田水乡到今天的“未来之城”,从过去的边缘开发区到现在的“湾区之心”,广州南沙发展实践,不仅是我国改革创新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

    时间:10-12
  • 新华时评·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科技合作 铺就创新之路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推进科技合作 铺就创新之路新华社记者王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本身...

    时间:10-12
  • 新华财经|“丝路电商”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增添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丁雅雯、范超)中国与五大洲30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享受到跨境电商红利……业内人士指出,“丝路电商”正成为...

    时间:10-12
  • 人民日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原标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栏的话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

    时间:10-12
  • 在阿佳其美家,看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西藏乡村风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林芝市鲁朗镇因其分外秀丽的风景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距离鲁朗镇五分钟车程处有一方民风淳朴、共分“秀色”的村落这里就是扎西岗村近年...

    时间:10-12
  •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丨这是一捧来自祖国最东端的土壤

    G311和G219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再从西北到西南这两条国道依偎着祖国的陆地边境线穿过了无数的森林、草原、戈壁从群山奔向大海万物的灵动与多彩、平凡与伟大都在这里尽数展现G311和G219是边境之路更是边防之路在大漠、...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