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山林更绿生活更美(美丽中国)

2023-10-12 08: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福建省德化县九仙山森林康养基地。
  福建省林业局供图
  数据来源:国家林草局

  核心阅读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为我国林业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全社会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加强,随着《方案》的印发,未来各地各部门将更好地整合林地资源、提高集体林综合效益,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

  《方案》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林业改革发展出台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方案》有什么重要意义?有哪些亮点?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记者采访了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以及有关专家。

  林改持续推进,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集体林面积约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60%,涉及1亿多农户,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王俊中介绍,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改在全国推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对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作出了部署。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为了激发林农等林业经营者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增强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王俊中说。

  深化集体林改,将破解哪些难点,《方案》又有哪些亮点?

  集体林改全面推开15年,集体林经营还是比较粗放,亩均蓄积约4.7立方米,只有国有林的53%。《方案》聚焦加强集体林森林经营,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进一步提升集体林生态效益。

  记者了解到,国家林草局已在8个省份布局38个集体所有制单位开展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力争以点带面提高集体林经营水平,培育更多更好的绿水青山。

  《方案》提出,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集体林资源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山区林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提供了80%的国内木材、80%以上的经济林产品。林改以来,各地依托集体林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将油茶、核桃、花椒、枸杞等许多林特产做成了大产业,很多地方荒山绿了起来,林农腰包也鼓了起来。同时,也要看到,集体林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山区林区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地区。

  对此,《方案》作出了相应部署: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林区经济增长和林农增收致富;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山区林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完善产权制度,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实行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家庭承包林地剩余期限10年以内的,发包方可以依法提前确认延包合同。江西抚州等地已经开展了这项试点,林农等经营者提前吃下了长效“定心丸”。

  集体林改取得阶段性成效,集体山林焕发勃勃生机

  集体林改目前进展和成效如何?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主任、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成果持续巩固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有序,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较好回答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集体山林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银行。

  山要怎么分?目前分山到户已经完成,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树要怎么砍?各地持续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经营,集体林森林蓄积量比林改前增加了近85%,有林地面积增加了近4亿亩。

  钱从哪里来?各地创新林权融资机制,推动集体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目前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300多亿元,每亩集体林地租金由林改前的1至2元提高到30元左右。

  单家独户怎么办?各地稳步推动林权流转和林业规模经营,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集体林地亩均产出约300元,比林改前增加了3倍多。集体林业年均吸纳约3400万人就业,许多林农实现了增收致富。

  “事实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契合了时代发展,顺应了林农期盼,奠定了山区林区共同富裕的基础。”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说。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全国集体林改再出发、建新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震认为,从整体看,集体林改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距离改革目标还有差距,林地资源碎片化、集体林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森林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四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方案》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制定的。”王俊中说,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集体林面积大、分布广,增绿提质空间很大,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动山区林区共同富裕。通过改革盘活集体林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使森林资源成为林农的“钱库”,让林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践行大食物观。集体林是木本油料、林果、林菌等可食林产品的主产区,是储量丰富的“粮库”。向森林要食物,要在集体林充分挖潜。

  保障木材安全。持续增长的集体林资源,是我们应对国际木材市场波动、维持国内木材供给稳定的底气所在。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集体林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碳库”。林木蓄积量每增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方案》明确了深化集体林改的新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长远目标,是“三个更加、四个持续”,即: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不断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实、抓出实效。”王俊中说,《方案》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其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同时明确,国家林草局负责协调推进《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延伸阅读

  此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亮点

  放活经营权的创新举措——

  《方案》提出“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经营权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可以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申请林木采伐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凭证”。

  森林经营理念的重大变化——

  《方案》提出“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通过采伐更新、抚育复壮、择伐补造等措施,加快低产低效林和成过熟林改造更新”。

  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

  《方案》提出“对林业经营者实行林木采伐限额5年总额控制政策,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落实处置权,优化林业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

  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方案》提出“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制定林业碳汇管理办法,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方案》提出“将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经营主体贷款纳入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范畴,强化激励约束;商业银行林权抵押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部门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这是林业金融支持的重要激励约束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一张接诉即办工单的全流程办理(人民眼·提升乡村治理效能④)

      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现场受理7班班长刘缓在整理市民来电诉求。   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平谷分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诉求分类统计分析。...

    时间:10-13
  • 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河北沧州、内蒙古巴彦淖尔等地考察时,多次对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重要指示。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

    时间:10-13
  •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实施

      本报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超大特大城市正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分三类推进实施。一类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另一类是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第三...

    时间:10-13
  • 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大使随笔)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以绵绵之功结出累累硕果...

    时间:10-13
  • “中国有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建“一带一路”·高端访谈)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中关系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在多边主义框架引领下,阿中两国成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阿根廷获邀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展望...

    时间:10-13
  • 杭州亚残运会火种在广州完成采集

      本报广州10月12日电 (记者姜晓丹、孙龙飞)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火种12日在首届亚残运会的举办地广州完成采集。  10月的广州,秋高气爽,微风轻拂。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内...

    时间:10-13
  •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10月10日上午,随着机车汽笛一声长鸣,满载着55个集装箱日用百货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已经是当天西安国际港站开出的第四趟中欧班列...

    时间:10-13
  • 续写竞技体育新辉煌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并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15个比赛日里佳绩频传,中国队3次打破世界纪录、18次打破亚洲...

    时间:10-13
  • 踔厉奋发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17))

      团结奋斗,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泉。几千年来,在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勤劳、智慧和勇敢战胜了数不胜数的艰难困苦,建立起一个统一...

    时间:10-13
  • 人民网二〇二三大学校长论坛在沈阳举行

      本报沈阳10月12日电 (记者赵婀娜)以“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夯实强国建设人才之基”为主题的人民网2023大学校长论坛12日在辽宁沈阳举行。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人民日报社副...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