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进西藏,感受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果

2023-10-12 20:30:2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卫 刘玉璟

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让西藏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保存古城特色风貌

10月11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一条长达千余米的主街映入眼帘。藏语八廓就是“环形朝拜路”的意思,整个街区有街巷35条,四通八达。在这条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老街,来自天南海北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虽然经历历史变迁,但仍较完整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近年来启动的古城保护工程,不仅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在内的20多座寺院及50多座古建大院得到妥善保护,还对古城的排水、管线、电力线路等进行了综合改造,人们生活更方便了。大昭寺管委会工作人员罗桑介绍说,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党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实施4次古城保护工程,使古城基础设施、居民居住环境、古城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古城文化魅力和历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在环绕八廓街的居民大院里,人们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曲苏大院是拉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谈到保护和改造,八廓街道八廓社区党支部书记次成对记者说:“拉萨市人民政府尊重民意,对曲苏大院进行了‘修旧如旧’改造,坚持保护建筑本身的原貌,能小修的绝不大修,能用原构件的绝不更换新构件。”

启动南北山绿化工程

在雄伟的布达拉宫正南面,一座绿意盎然的高山与其隔水相望,这就是拉萨南山公园。2021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2022年,西藏正式印发《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年)》,根据规划,预计到2030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将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工程的实施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也让市民群众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宜居生活。

南山公园作为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一部分,是西藏首个河谷地区规模化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代表性工程。在南山公园,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宝平向记者介绍称,园区选择了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各类花卉植物,形成拉萨独特的参差错落植物景观。

过去困扰拉萨城的沙尘天气已得到了缓解,围绕城市南北的山坡已渐渐被绿色浸染。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久毛措表示,面对新时代新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发力,把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作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科学谋划、精准施策,致力于把拉萨南北山绿化这项泽被雪域高原的生态工程抓实抓细、惠及各族群众的民生工程办实办好。

关爱特殊群体权益

拉萨市城关区扎基路10号是西藏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所在地,这个成立于1999年9月的康复中心,是西藏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一个缩影。

康复中心设有肢体康复部、听力语言康复部、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心理与精神防治部、社区康复指导等部门,担负着为这类特殊群体提供康复服务指导、聋儿语训、用品用具供应、假肢矫形器制作、社区康复指导及特殊群体家长培训等职能,每年救治残疾患者3000多人次。

“抬起头,抬起头,脖子使点儿劲。”在肢体康复室内,一位名叫洛姆的妇女正在协助康复师对一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这名儿童是洛姆的孙子,祖孙二人来自那曲县洛麦乡,来这里训练3年了,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名儿童的整体情况都得到改善。肢体康复部主任索朗多布杰说,除了站立床训练、姿势矫正椅等器械训练,肢体康复还需要水疗、藏浴等综合配套措施,大部分脑瘫儿童肌张力高,而做水疗有助于缓解肌肉张力、降低痉挛。他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国家关于特殊群体的救助项目,来这里治疗的孩子不仅不需要自己支付康复费用,还会额外获得交通、住宿等各项补贴。现在每天接待人数多达30人至40人。”

康复中心主任荣卫红介绍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拉萨市残疾人保障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持下,西藏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帮助肢残儿童改善肢体功能、重塑生活信心,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权益的浓厚氛围。

  • 相关阅读
  • 青平: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文化...

    时间:10-13
  • “我们走的是共赢之路”

    9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一家雅万高铁建设单位的中国和印尼员工与一列高速动车组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 钦摄5月10日,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时间:10-13
  • 塞尔维亚前外长撰文指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塞尔维亚前外长伊万·姆尔基奇日前,中国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站在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全球各地结出累累硕果。正如白皮书题目所说,共建...

    时间:10-13
  • 用心浇灌“一带一路”友谊之花

    【一线见闻】在印尼的泰瑞特(Terate)村,村民们依河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这里的生活传统。而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村民赖以生存的水道河口经常被淤泥阻塞。旱季时,随着水位下降,渔船更是无法通行...

    时间:10-13
  • 加强开放合作 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来看总台央视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的专访。10年来,在习...

    时间:10-13
  • 《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山海见证:千年古道 走向共同繁荣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江苏省委网信办等部门策划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大型融媒体项目“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

    时间:10-13
  • 她拍的视频让中国城市在海外爆火|马可·波罗后人感知一带一路

    中国日报网10月13日电 来自意大利的茉莉(Yasmin Von Roon)从小就爱听奶奶念《马可·波罗游记》,她被书中描绘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深深吸引,现在她如愿来到杭州,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时...

    时间:10-13
  • 哈萨克斯坦女企业家:中欧班列开到哪,就把商品卖到哪

    十多年前,哈萨克斯坦女孩阿妮塔来西安学汉语,后来邂逅自己的另一半,于是留在西安定居,将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当成第二故乡。这些年,她与丈夫共同创办跨境电商企业,成了女企业家。得益于中欧班列,他们的生...

    时间:10-13
  • “一带一路”攻略丨“超级马可”妙游记之二:戈壁酒庄的美妙风味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从张骞的“凿空之旅”到马可·波罗的“探秘之旅”,一代又一代“丝路人”在历史上架起东西方合作的纽带、文明互鉴的桥梁。时光流转,...

    时间:10-13
  • 中国方案助力实现“零的突破”!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投产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能源合作重要项目——科巴风电项目昨天(12日)投产发电。这是我国在孟加拉国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绿电项目,也是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投产12日下...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