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良田种粮好“丰”景(打好夺取秋粮丰收这场硬仗)

2023-10-18 08:1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机声隆隆,稻浪翻滚,割稻、脱谷、碎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迎来收获,亩产再创新高。

  当前,四川省各地水稻、玉米等秋粮进入收获期。四川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上旬,全省2800余万亩水稻收割和2780余万亩玉米收获均超九成。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扛稳粮食稳产保供责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多地测产显示,四川省秋粮单产普遍高于去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站稳700亿斤台阶。

  保数量、提质量,守好种好“饭碗田”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

  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桂树村,曾经的撂荒地被复垦成片片良田。去年以来,仁寿县采取农户自营、代耕代种、集体托管等模式,盘活撂荒土地复耕种植5.39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四川省全面推行田长制,明确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出任同级田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网格员”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破坏耕地终身追责制度化,将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到实处。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表示,四川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让“田长制”促“田长治”,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

  良田优先种好粮。

  “每周按时下田,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块地,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南充市西充县大全镇青杠嘴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田长郭文科说。今年,四川制定耕地用途负面清单,突出“良田种粮”用途导向。

  2020年至2022年,四川通过撂荒地整治、低效园林改造等方式,新增耕地40余万亩。耕地面积增长,有效保证了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

  建好高标准农田。

  四川锚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主战场,系统谋划,推动实现从分散建设向集中管理转变,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2019年至2022年,四川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403万亩,累计建成5476万亩,为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提供支撑。

  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四川今年首次启动实施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推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实行整区域推进,着力打造“天府良田”建设示范样板。

  巴中市通江县,丘陵地区种粮实现机械化耕作;绵阳市三台县,堰塘满水,沟渠通畅,良田不再“喊渴”;都江堰灌区入选农业农村部公示的首批20个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田成片、地成块、路成行、渠成网,良田沃野焕发新活力。

  推良种、施良法,让好品种拥有高产量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粒良种,蕴含着希望与收获。

  前不久,成都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稻田里,一场田间“选秀”拉开帷幕。来自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的育种团队选送的100多个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接受6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水稻专家的现场评估。

  100多个水稻品种,同田生长表现各有差异:一些品种灌浆期刚结束,一些则已经成熟即将收割。

  “今年气温偏高,稻飞虱严重吗?”“这个品种快成熟了,成色很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胡培松很关心水稻新品种培育,“四川水稻育种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品种同质化现象,育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提升。”

  这次展示中,去年获得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一等奖的“川康优6308”稻种再展风采,亩产量可达到800公斤以上,被认定适宜推广范围可覆盖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

  四川紧锣密鼓推广更多良种优品。9月9日,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在成都正式揭牌,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

  再生稻成了粮农的新选择。

  “‘崇香优20’头季亩产1334斤,首次试种成功!”在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三银村的再生稻种植基地,刚刚完成测产的水稻专家格外兴奋。

  再生稻种一次,收两茬。2022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500万亩。今年,四川省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面积预计达到550万亩,有力保障秋粮增产增收。

  良种还需良法配套。4月,种粮大县安岳县联手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打造500亩再生稻试验基地,四川农业大学负责“量身定制”再生稻新品种“崇香优20”,全程技术指导到田。“现场实收测产,‘崇香优20’比以往再生稻品种亩产提高了约360斤,每亩增收约600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说,不少农户盼着来年自家田里也能种上这个新品种。

  “四川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要进一步抓实良种推广,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说,当前全省正加大当家品种的推广力度,通过不断健全推广体系,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让好品种拥有高产量,良种研发的成果落在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

  科技赋能,绿色生产,为秋粮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今年6、7月份,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但各地秋粮实现稳产增产,“藏粮于技”是关键。

  仁寿县,旱地多、水田少,大豆、玉米是同季旱地作物,为稳粮食产能,县里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同一地块玉米、大豆共生。先收玉米,再收大豆,一季双收,增产又增收。

  今年,四川省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95万亩,比去年增加185万亩,夺取秋粮丰收的基础夯得更实。

  推动粮食增产,农技服务很关键。上半年,四川发布了111项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其中超过一半为水稻、玉米、大豆等大春作物高产技术。从科学育种到智能化管护,再到机械化收割,科技护航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

  “嘀嘀嘀……”宜宾市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数据运营中心大屏上,农事预警窗口弹出一条预警信息:“未来一周气温偏高,要注意防稻螟蛉、稻飞虱。”技术人员马上对照滚动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落实防虫害各项措施。

  “依托田间智能化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智慧农业手机APP,可对田间的环境、天气、苗情、虫情、水质等信息实时监测预警。今年已发布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8起并及时处置,减少损失约20万元。”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

  田管措施落地进田。

  “这个白筒筒装的是诱虫剂,一亩地插两个就够,绿色防控省事省心,还能推动农药减量。”自贡市富顺县丁海村今年新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县农业农村局植保农技人员来到田间指导绿色防虫害技术,帮助种粮户“虫口夺粮”。

  目前,四川全省有5.8万名农技人员常驻粮食生产一线,手把手带动种粮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为夺秋粮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以来,四川省级农科院所改革全部到位;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加速聚集和整合,构建起“从实验室到大田”的农技服务体系;完善校院地企合作,打造100万亩“天府粮仓科技攻关样板田”……

  四川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抓紧粮食生产,奋力夺取秋粮丰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8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现场声:“一带一路”有多“实”?

    十年来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一带一路”到底有多实在?切身体验中老铁路法国企业家贝特朗说互联互通让旅行更加便利修建基础设施塞尔维亚官员说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签订新协议斯里兰卡港务局主席...

    时间:10-19
  • 创意视频丨拉美水果:一起去中国吧!

    牛油果、车厘子、蓝莓等拉丁美洲特产水果,因为健康优质、滋味丰富,逐渐成为中国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被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拉美果农们也加大产量,提升质量,力求获得更多中国市场份额。2023年是共建“...

    时间:10-19
  • “在基层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服输”

    “为什么我们的开学典礼不在9月1日,而在9月3日呢?为什么我们的典礼不在礼堂,不在操场,而在烈士纪念塔下呢?”安徽潜山野寨中学学生王紫睿在10月14日举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

    时间:10-19
  • 景泰蓝、京式旗袍……非遗体验进会场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设置了非遗传承人的现场互动体验,现场展示景泰蓝、木版水印、彩塑京剧脸谱、京式旗袍等传统中国工艺,大家可在这里亲手参与体验,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把非遗搬进...

    时间:10-18
  • 【我与丝路】千年古港见证中希友谊:“中企资助让我女儿成了世界冠军”

    “我很感谢中远海运集团,不仅为我提供了工作,还资助我女儿,在拳击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的码头工人Michail Michalakakos在“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特别节目中如是说。Michail Michal...

    时间:10-18
  •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十周年 西安“钢铁驼队”织就商贸新丝路

    中新网西安10月18日电(党田野 杨英琦)“中欧班列长安号首开于2013年11月,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港口局副局长徐小强称,列车发运的货物由最初的石油钻井设备,发展到日用...

    时间:10-18
  • 物价运行平稳、投资规模扩大、消费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数据为完成全年5%左右预期目标打下基础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 张圣琪)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称,这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

    时间:10-18
  • 照片里雷锋身边的小女孩,回忆60多年前的细节……

    小学毕业典礼上他说出了3个人生愿望当个新式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战士经过4年的努力这3个愿望就全都实现了他叫雷锋我们都认识他虽然生命停留在22岁但他的故事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雷锋194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时成...

    时间:10-18
  • 西藏全部乡镇实现通达5G

    新华社拉萨10月16日电(记者刘洪明、关明辉)随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5G基站近日建成开通,西藏所有乡镇实现通达5G,通信“数字天路”正激发雪域高原更多生机活力。记者从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获悉,截至...

    时间:10-18
  • 贡嘎县来了个“蘑菇哥”

    “‘湘’菇扎贡嘎,援藏致富经。”国庆节前夕,一面红艳艳的锦旗送到了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长雷凌湘与组员周恒手中。周恒表示,这是他国庆节收到的最有意义的表彰,也是他为祖国母亲送上的最好贺礼。周恒是长沙...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