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车畅人旺,港珠澳大桥经贸通道正崛起

2023-10-22 18:07:0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三地,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开通的五年间,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

每天早上8时是口岸大厅人流最多的时候,往来珠海、澳门、香港三地的旅行团都汇聚在这里拍照“打卡”,然后再各自出发前往目的地。

从2023年2月开始,港珠澳大桥口岸的客流、车流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秋、国庆假期,口岸的出入境车辆总数居全国口岸首位。这其中,“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作为支持港澳与内地交通往来的政策,为香港、澳门居民的“双城生活”多提供了一种选择,“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根据口岸边检部门统计,港珠澳大桥作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2023年以来车辆通行达235万辆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超过702.1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1.67倍。

24小时快速通关 大桥经贸通道正崛起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港珠澳大桥将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口岸24小时快速通关更让港珠澳大桥成为大湾区的物流“大动脉”。

翁锡鹏是珠海市一家水产公司的负责人。港珠澳大桥没开通之前,他家水产品要从虎门大桥到深圳通关,全程需要花费6—7个小时。

供港水产品的鲜活还得益于目前港珠澳大桥实行的货车“一站式”查验模式,通关车辆只需“停一次车,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查验。

高效的通行效率,同样吸引了众多物流企业通过港珠澳大桥运输产品。大批供港的大型基建项目设备也在源源不断通过大桥口岸参与到港澳建设中。

五年来,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已经全面打通。截至2023年10月份,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7000亿元。目前,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实现对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9个。

  • 相关阅读
  • 杭州亚残运会|揭秘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背后的“大脑总动员”

    新华社杭州10月22日电题:揭秘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背后的“大脑总动员”新华社记者马剑 张晓洁“桂花开了,来吧,来杭州吧!”秋夜的钱塘江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变成一方金桂花盛开的舞台。22日晚举行的杭州第4届亚...

    时间:10-23
  • (杭州亚残运会)亚残运会开幕式诠释“残健共融”:手拉手,我们是一家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张煜欢)“青春活力的亚细亚,每一刻激励我变化”“美丽亚细亚,光荣亚细亚,手拉手,我们是一家”……22日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歌曲《我们的亚细亚》再次回荡...

    时间:10-23
  • 【亚残运会图景】机器导盲犬、智慧数字屏......亚残运会场馆隐藏了这么多秘密!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已经拉开帷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将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本届亚残运会的19个竞赛场馆中,17个场馆为亚残运会与亚运会共享场馆,2个场馆为亚残运会独立使用场馆。竞赛场馆的无障碍...

    时间:10-23
  • 杭州:助残共富,积极探索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路径

    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于10月22日在杭州开幕,44个国家和地区约3800名残疾运动员将在此盛大欢聚。这是2010年首届亚残运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杭州市始终锚...

    时间:10-23
  • 刷屏全网的《爱之光》背后 有上百名工作人员的“追光之旅”

    亚残运会宣传片《爱之光》,上百名工作人员、三十三个场景、二十组被拍摄对象、三天拍摄……一切只为你。你们,就是生命里最暖的“爱之光”。...

    时间:10-23
  • 外交部:希望有关国家停止对中国无端抹黑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对“五眼联盟”对中国污蔑抹黑的相关问题提问。毛宁表示,“五眼联盟”情报高官对中国的所谓指责毫无事实根据,充斥着对中国的污蔑抹黑,我们不能同意,对此坚决反...

    时间:10-23
  • 广交会“新三样”产品走俏 展现“中国制造”强大实力

    中国品牌正在走向世界,同样满怀信心,携新品“出海”的,还有近年来拉动中国外贸增长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中,“新三样”产品持续走俏,展现出了“中国制...

    时间:10-23
  • 链接双十年 拓展全球“朋友圈” 开辟发展新空间

    本报记者 宋宁华2023年金秋时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迎来“双十年”。十年破冰之旅,十年砥砺前行,上海自贸区承载着为全国更高水平开放探路的战略使命,通...

    时间:10-23
  • 筑梦新片区 开放高地 融通世界

    本报记者 杨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8月20日挂牌成立。“临空港,临海港”,是临港新片区最显著的区位优势。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下辖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洋山港”和全球第三大货邮机场“浦东国...

    时间:10-23
  • 丰富生态资源成为雪域高原“幸福不动产” “世界屋脊”享宜居生活

    央视网消息:雪域高原西藏,近年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和各地积极支援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启动,迄今已为拉萨新增林地35万亩,各类苗木4700余万株,丰...

    时间:10-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