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全部导航

2023-10-26 16:01:46

来源:

  【光明论坛】

  作者:王学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教授)

  文化关乎国本,文脉同国脉相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何谓文脉?广义来讲,文脉是指一种文明在特定空间与一定时间中孕育而生、绵延不绝的历史与文化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就我国而言,文脉是指中华文明起源与演进的脉络,丰富多样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的载体,它们涵括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传承在无数工匠大师身上的技艺。诸多遗产保留着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如何赓续传承文脉这一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答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开宗明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重要场合和讲话中,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深刻阐释。2017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将“两创”作为实施该工程的基本原则。同年10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志着这一理论与实践路径趋于成熟。

  新时代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不断走向纵深,积累了鲜活而丰富的经验。首先,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具体对象宜小切口、深内涵。近年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女娲补天》等节目屡上热搜、好评如潮。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其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把蕴含家国情怀与文化密码的故事讲得精彩。与此同时,国潮、最炫民族风在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元素汇聚之地流行。历史文物通过多种形式走红,为当地带来大量游览者,流量中蕴含着不小的发展动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关键还在于成功营造大众乐享的文化氛围,令体验者感觉既自在又自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游客高度认同并乐于体验服饰、饮食、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提醒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目的是使大众不仅可以成为这些文化精粹的旁观者、欣赏者,更能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寻常生活。唯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每一个个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做到事上见、心中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形塑文化主体性。

  随着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党中央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亦愈益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明晰的前进方向。

  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一是要不断涵养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辨识能力;二是要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同时及时提炼总结各地区诸领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经验,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更鲜明特色、提供更强大支撑。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6日?03版)

  • 相关阅读
  • 第一视角见证神舟十七号乘组出征

    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最年轻乘组”踏上太空之旅。第一视角见证神十七乘组出征!...

    时间:10-27
  • 高科技辅具助力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

    科技日报杭州10月26日电 (记者江耘何亮)智能仿生手、机器导盲犬、外骨骼机器人……在杭州亚残运会上,各种黑科技助残产品让残疾人眼睛一亮。未来,通过科技手段,残疾人也有可能享受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26日,在杭...

    时间:10-27
  • 逐梦赛场!她说“哪有什么黑马,不过是百折不屈的拼搏”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正在进行中,参赛的中国运动员当中有不少都是00后,第一次踏上亚残运会赛场的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今年22岁的李羽洁就是其中之一。从6年前初识跆拳道到如今站上亚残运会的领奖台...

    时间:10-27
  • 亚残运会赛场边上的特殊“医疗队”

    10月24日16时左右,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的2号场地上,杭州亚残运会轮椅篮球男子预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在一次比赛暂停间隙,赛场边上的科威特领队带着一名队员匆匆跑到赛场外的轮椅等辅助器具维修站(以下简称“辅具维修...

    时间:10-27
  • 从文化助残走向文化就业

    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中,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同行残疾人艺术团带来的节目《竹海龙腾》动人心弦,既展示了湖州安吉竹乐和竹叶龙的非遗文化,也彰显了残疾人的力量之美。安吉县同行残疾人艺术团60多位演...

    时间:10-27
  • 新华全媒+|亚残运会上的运动员分级师:用“慧眼”保障赛场公平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各项赛事正在进行中。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为了胜利拼尽全力;看台上,由国际分级师组成的专家小组,紧紧盯着每一位出场的选手,观察他们肢体功能在比赛中的表现,确认是否需要调整分级评估结果。由于...

    时间:10-27
  • 广交会成交活跃 中国外贸展现积极向好变化

    “正在进行的第134届广交会人气足、成交活跃,境外采购商到会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各国客商对中国商品、中国制造兴趣浓厚、青睐有加。”在10月2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说。在她看来,这是...

    时间:10-27
  • 对外投资怎么样?消费市场有何特点?外贸运行情况如何?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题:对外投资怎么样?消费市场有何特点?外贸运行情况如何?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新华社记者潘洁、谢希瑶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如何?近期消费市场有哪些特点?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外贸运...

    时间:10-27
  • 第六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全面“定妆”

    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记者郑钧天)记者26日获悉,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全面“定妆”。“四叶草”南广场景观设计。新华社记者 郑钧天 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云山”...

    时间:10-27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中国经济恢复向好 彰显巨大韧性潜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

    时间:10-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