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木耳产业里的增收致富路(经济聚焦)

2023-11-28 08:3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经过5年发展,山西省中阳县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中阳县干木耳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余人增收。

  

  地处吕梁山区的山西省中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89万人,80%以上是农业人口。2018年脱贫后,仍需加快发展能帮助群众增收的特色农业。

  “中阳县海拔八九百米、昼夜温差大、冷凉干燥,森林覆盖率49%,适合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介绍,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发展木耳产业被提上日程。

  自2018年试种4万棒木耳,5年来,中阳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3年,中阳县种植木耳4835万棒,干木耳产量480万斤,年产值1.5亿元,带动8000余人增收,其中脱贫户近4000人,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政策扶持,产业渐成规模

  吕梁山深处的暖泉镇,一个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

  晚上8点,暖泉镇关上村村民郭保平还忙碌着。他拿起一朵朵木耳,仔细观察是否发霉、是否晒干。

  自从进入木耳采摘季,郭保平就吃住在地头的库房里,“每天要翻四五次,晒后的干木耳一斤能卖到25元。这几年,种木耳真是种对了!”

  郭保平是关上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8年,中阳县组织全县30个种植大户去东北学习木耳种植经验,时任关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郭保平就是其中一员。

  回来后,大家从东北买来菌棒开始试种。但由于种植经验不足,半年下来,收益并不高,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一开始,郭保平也摸不着头脑。“县里从山西农业大学邀请了技术专家,技术员就住在我家里。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剪木耳,他们手把手地教。”后来,自家种的木耳迎来了丰收,赚了钱的郭保平逢人就宣传。在他的带动下,从2020年开始,村里十几个村民开始种木耳。

  为了鼓励种植,中阳县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木耳产业发展。

  种木耳收益大,投资也大。“头两年,产业底子薄,我们支持力度大。建一个大棚补贴2万元,地栽木耳一亩地补贴3000元。”中阳县现代农业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荣介绍。

  不少人想扩大规模,本钱不够怎么办?中阳推出“木耳贷”,政府贴息50%,8个月期限,木耳采完后再还。

  木耳受灾风险大,中阳又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阳县支公司推出“木耳险”,政府补贴80%保费,今年菌棒的参保率达99%。

  李海荣进一步解释,种植户、保险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种植户种植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大大降低。

  去年,包括王建军在内的不少种植户遭了水灾。“我是地栽木耳,地势低的地方基本没有收成,多亏保险理赔了11万多元。”王建军说。

  “木耳险”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2021年至2023年,人保财险中阳县支公司为当地木耳种植产业提供风险保障3.2亿元,理赔2115万元。

  能人带动,政策扶持。5年时间,中阳木耳种植量从4万棒发展到4835万棒,吸纳越来越多的村民就近务工。

  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

  中阳木耳产业起步晚、底子薄,菌种、菌棒和种植技术都靠引进。随着木耳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就拿菌棒来说,没有本地企业生产,种植户只能去辽宁、黑龙江等地采购,路途遥远,可能会出现菌棒发热污染等情况,影响产量。

  “必须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足功夫,做好木耳生产、分级包装、产品加工、废弃菌棒循环利用的链条式发展大文章。”中阳县县长孙燕飞介绍,为了把木耳产业做大做强,他们在全县民营企业中筛选牵头企业。

  2019年,中阳县首家菌棒生产企业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建设。2020年正式投产,目前年产量2000万棒。

  “我们当地有大量核桃木、刺槐木、枣树枝丫,能满足菌棒制作需要。”山西腾宇经理许慧宇说,“菌棒生产并不难,关键是菌种,但目前的菌种还不够理想。”为此,山西腾宇建设了菌种研发中心,与来自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合作研发,还采集当地野生菌种驯化。

  经过3年建设,一个集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包装销售、文旅观光、技术培训、菌糠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已初具规模。走在园区中,处处能感受到中阳木耳产业的新气象——

  智慧大棚里,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参数实时显示,工人们穿梭在菌棒之间,忙着采摘、搬运、装车;产品中心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木耳经过分拣灭菌后装袋冷藏;展销中心里,木耳醋、木耳酱、木耳挂面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博览馆里,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千奇百态,带来妙趣横生的科普体验。

  国庆节过后,中阳木耳已经采摘完,大量废弃菌棒待处理。在山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糠循环利用厂,废弃菌棒经破碎、烘干、混合搅拌等流程,最终形成生物质颗粒,实现回收再利用。每年可处理废弃菌棒7000余万棒,生产生物质颗粒1.5万吨,目前能够满足全县废弃菌棒处理需要。“未来,我们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将中阳木耳产业做精做优。”企业负责人雷星星满怀信心。

  做强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发展木耳产业以来,中阳县财政累计奖补产业发展资金达2.4亿元,将一个脱贫县发展成为“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木耳十大主产基地县”。

  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政府补贴也在逐步减少。“中阳木耳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打开市场。”刘伟介绍。

  但这几年来,中阳木耳销售一直“受制于人”,弓阳村种植户郭年生对此感触颇深。“就拿今年来说,一斤干木耳最高价卖到27元,但有些客商压价,不少农户沉不住气,不到23元就卖了。”郭年生今年收了3.8万多斤干木耳,一直放在仓库里,“客商出的价格舍不得卖,最近我打算出去跑跑市场。”

  刘伟算了一笔账,“一斤干木耳,外地客商25元收走,转手能卖35元。如果我们能拓展出一级市场,按照现在的产量,这10元的差价能多出4800万元的利润。”

  今年,中阳县下发文件,出台《中阳县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设“高科研、大基地、优品质、深加工、活流通、响品牌”的发展格局。

  做强品牌,拓宽木耳销售渠道,是中阳木耳产业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8月,2023中国食用菌协会木耳特色专业镇发展大会暨中阳木耳文化节举行。来自食用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客商等代表500余人齐聚中阳。在此次大会上,中阳县与全国各地客商签订了2000万元的采购订单。

  “目前,中阳黑木耳已获区域特色品牌认证,下一步要将‘中阳木耳’打造成全国标志性知名品牌。”中阳县委书记王峰说。

  “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行走中阳,这句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它道出中阳木耳的自然生长优势,更寄托着当地对黑木耳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希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8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

    时间:11-29
  • 非常规水源 潜力大应用广(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非常规水源利用是节水开源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据统计,2022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75.8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不断发挥其...

    时间:11-29
  • 快递投到村 农货好出门

      核心阅读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抱团发展共同配送、建立站点方便寄递、整合资源降低成...

    时间:11-29
  • 从一枚鸡蛋看消费帮扶(一线调研)

      数据来源:广州市协作办公室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对带动脱贫人口和农村低...

    时间:11-29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6场在浙江杭州举办

      新华社杭州11月28日电 (记者冯源)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6场活动2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作题...

    时间:11-29
  • 红色文化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乡村行 看振兴)

      空气清冽、地面整洁,初冬时节,走进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修的乡村大舞台上,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红色艺术团正在演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

    时间:11-29
  • 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观众在星巴克展位品鉴云南产咖啡豆。   本报记者 施 芳摄   健康生活链展区的华熙生物展位。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

    时间:11-29
  • 点燃消费“主引擎”,促进经济固本培元(评论员观察)

      消费活力旺盛,市场销售增长,折射出消费信心的持续恢复,印证了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孕育着国民经济固本培元、恢复向好的新动能   进一步促消费,既需要从需求侧发力,聚焦个性化、品质...

    时间:11-29
  • 直播带货,规范方能长远(人民时评)

      网络消费市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衍生,也有必要针对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完善规则制度,回应现实问题    “没错的”“上链接”“还剩最后3单”……在不少电商直播间里,总能见到、听到类似的“...

    时间:11-29
  • 打造更多健康企业(纵横)

      不久前,16家企业顺利通过评审,获2023年柳州市健康企业称号。广西柳州于2020年启动健康企业建设,目前有市级健康企业47家、自治区级健康企业1家。   健康企业,指的不是从事医药生产、医...

    时间:1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