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努力实现湿地全面保护、永续利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3-12-21 08: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巡护监测。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黑龙江大庆市龙凤湿地的一对山雀。
  刘文斌摄(人民视觉)

  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挠力河湿地景色。
  韩加君摄(资料图片)

  12月的黑龙江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阳光明媚,洁白的雪花铺满了整个湿地,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成片的芦苇被风一吹便摇荡起来,几只飞鸟从中掠过,为这冰天雪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黑龙江的湿地面积达514.3万公顷,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法律颁布两年之际,记者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湿地保护法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探访当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法律规定、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成效。

  牢牢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制定本法”“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湿地保护法开宗明义,将“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在黑龙江,相关执法力量不断加强,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保护优先”原则贯穿湿地管护治理的始终。

  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日光经过积雪的反射,让大片芦苇透出亮丽的金黄色。

  “此前,在保护区范围内一直有村民生活,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不小的破坏和影响。”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玉航说,为了系统解决人为因素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数年前,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被提上日程。

  承接了943名搬迁村民的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哈拉乌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涛说,通过给村民兴建住房、为孩子建造小学等配套措施,最终实现了村民的顺利搬迁,扎龙湿地因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不只是扎龙,黑龙江多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在大庆,一座被称为“生态桥”的龙凤湿地跨线桥拔地而起,将长期被分割的南北湿地连接起来;在佳木斯市汤原县,黑鱼泡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等项目,近年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湿近2万亩……

  在湿地保护中,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黑龙江省林草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马上显示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系统捕捉的数百公里外的黑龙江三江国际重要湿地的影像资料。与此同时,屏幕上实时展示着三江湿地的基本情况、资源物种:“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9种、植物991种……”

  据介绍,黑龙江省林草局试点建设了湿地智能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在保护区范围内安装视频监测、红外相机监测、气象水质监测等设备对动植物资源进行监测和保护。

  “向科技要保护力”的举措,正在黑龙江多处湿地铺开: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完成了3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网络可视一体化监管平台,将野外巡护执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视频监控、森林草原防火、资源管理等工作内容全部纳入;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加大技防措施,包括安装双光谱热成像摄像头,实现对湿地的24小时无死角、全覆盖监控……

  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冬日的正午,寒风猎猎。

  在位于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庆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门前,一次鸟类放飞活动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提起铁笼,打开笼门,一只红隼怯怯地探出头。它四下张望了几下,便立刻扑腾起翅膀,借着风势飞向远处。

  “这只红隼不久前因受外伤跌落到龙凤湿地,被当地群众发现后送到大庆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巡防队中队长王利舞说,在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动物医院的共同救治下,红隼很快恢复了健康,达到放归野外标准。

  “近年来,我们平均每年要救助鸟类150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动物医院院长王峥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开展观鸟、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活动等应当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影响鸟类正常觅食和繁殖”……翻开湿地保护法,强调对鸟类等湿地珍稀动植物保护的条款比比皆是。

  近年来,黑龙江采取措施,加强保护湿地中的珍稀动物、生灵草木。特别是根据湿地保护法,不仅注重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救助,还帮助其更好地适应野生湿地环境,不断繁衍生长。

  寒风呼呼吹过,扎龙湿地里一人多高的芦苇丛被吹得低了许多,远方几只丹顶鹤的修长身姿顿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忽然,远方一处山坡上,一位工作人员急速挥动红旗,一群头顶红冠的丹顶鹤从坡后飞速掠出,几声短促嘹亮的鹤鸣后,在天空中画了个半圆,纷纷落地争食工作人员抛撒的食物。

  原来,这是在对丹顶鹤进行野化训飞。“湿地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丹顶鹤经过野化放归融入自然。”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化训飞组组长徐惠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欣慰的表情。

  据介绍,近年来,扎龙湿地还采取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等,更好落实湿地保护法等法律要求,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

  强化全民湿地保护观念,为湿地的全面保护夯基筑本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江风吹拂,蓝天绿苇……在现代化的光影技术下,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等美丽景致,在哈尔滨湿地宣教馆的大屏幕上逐次铺展开来,引来参观者一声声赞叹。

  据介绍,哈尔滨湿地宣教馆2021年开馆,全面介绍了哈尔滨湿地形成演变的时空特征、湿地资源与景观等。

  湿地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湿地保护日、湿地保护宣传周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黑龙江将每年的6月定为“黑龙江湿地保护宣传月”,6月10日为“黑龙江湿地日”,通过系列活动,让“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在全省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在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工作人员指着“残枪”雕塑,讲述一名猎人变身为护鸟者的故事,让保护湿地珍稀动植物的观念深入人心;齐齐哈尔市将普及湿地保护宣传与司法裁判相结合,以涉湿地案件为例,宣传湿地保护观念……

  强化全民湿地保护观念,为湿地的全面保护夯基筑本。而要更好实现湿地的价值,还要处理好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关系。

  湿地保护法规定,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夏季时,蓝天白云、碧波泛舟,白鹭展翅掠过水面,游船穿梭往来;冬季时,银装素裹、冰冻封江,宛若进入冰雪童话世界……

  哈尔滨文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哈尔滨已打造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湿地景观带,形成了冬有冰雪、夏有湿地,交相辉映、互动发展的湿地旅游城市品牌。

  此外,大庆市也依托龙凤湿地等特色湿地资源,举办了大庆冰上龙舟邀请赛、龙凤湿地观鸟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出龙凤观鸟、鱼湖赏莲、连湖度假等知名湿地旅游品牌。

  黑龙江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黑龙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进地方立法与湿地保护法的衔接,注重规则细化,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以法治力量为湿地织密保护网,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尹  栋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1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扎根乡土 刻画时代(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版画《蛟龙入海》,作者朱小宁。  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等美术展览上,时常能看到常宁版画的身影。作为湖南常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常宁版画以独具特色的面貌,经久不衰。  常宁版画魅...

    时间:12-24
  • 以高质量收藏蓄力美术馆高质量发展(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展厅一景。  魏 娜摄   “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展(2019—2023)”海报。  西泠印社供图   “墨海龙蛇——刘海粟书法作品展”展厅一景。  中...

    时间:12-24
  • 在基层沃野施展青春才干(青春之声)

      “书卷气和泥土味并存,把地种出了科技范儿!”不久前,一段女大学生王伶俐毕业返乡种地8年的视频引发网友点赞。在这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手中,农业耕种变得更加机械化、智能化...

    时间:12-24
  • 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高云才、郁静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不断加强。历时3年的全国农业...

    时间:12-24
  • 临时的“新家”

      12月22日晚上,祁耀文带着80多岁的双亲,一家5口住进了临时的“新家”——箱式房。  不远处是青海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美一小学的应急帐篷安置点。“过去3天,情况紧急,我们一家5口...

    时间:12-24
  • 雷厉风行抓落实

      促发展争在朝夕,好政策重在落实。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对于推动各项...

    时间:12-24
  • 广东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

    时间:12-24
  • 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开幕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董阳)12月21日,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在京开幕。展览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包括“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

    时间:12-23
  • 2023年度“对话科学家”系列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许晔)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环球人物》杂志社参与组织的2023年度“对话科学家”系列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为提振创新自信,讲好中国科创和科创中国的故事,“对话科...

    时间:12-23
  •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下沉工作任务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刘毅、寇江泽)记者12月22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一批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11月21日至22日,陆续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