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开展生态监测 服务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中国)

2024-01-10 08:2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近日发布。我国一直致力于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更多的地球观测数据、产品、工具、知识和服务,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提供遥感技术支持。

 

  1月5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自2012年起,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优势科研力量,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生态监测,对地观测能力日益提高

  “目前中国已形成气象、资源、环境、海洋等地球观测卫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对地观测能力日益提高。”《年度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说,我国对遥感数据非常重视,遥感数据在农、林、地、矿、海洋、城市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好的贡献,其综合效益从区域到全球、从静态到动态的应用也展现了很好效果。

  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赵静介绍,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的创始国和联合主席国,中国一直致力于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更多的地球观测数据、产品、工具、知识和服务,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提供遥感技术支持。

  2012年至今,我国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3大主题,陆续发布了涵盖11个专题序列的31个分析报告及127个数据产品。专题序列包括陆地植被、陆表水域和城市3类典型要素,粮食生产与安全形势、土地退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4类热点问题,以及洲际尺度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冰冻圈和生态环境脆弱区4类重点区域。

  从全球、洲际、生态分区等尺度分析碳损失和碳吸收的综合效应

  《年度报告》完成了“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等3个专题报告,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全球粮食供给透明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数据与信息支撑。

  据“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介绍,该专题报告聚焦森林变化和不透水面扩张这两种最显著的土地覆盖变化方式,分析了森林损毁、森林恢复和不透水面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全球、洲际、生态分区等尺度分析了碳损失和碳吸收的综合效应,形成了1985—2020年全球森林损毁碳损失、森林恢复碳吸收和不透水面扩张碳损失等数据产品,可为开展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报告显示,全球土地覆盖变化显著,森林损毁和森林恢复均呈加速态势,不透水面持续扩张。1985—2020年,全球森林损毁速率由每年12.17万平方公里增加至28.40万平方公里,恢复速率由每年6.84万平方公里增加至19.89万平方公里。监测结果表明,全球在遏制森林面积加速减少趋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全达到“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全球森林损毁和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的碳损失呈加速增长态势。1985—2020年,35年间森林损毁导致森林生物量碳损失约297.10亿吨碳,表层土壤有机碳损失约45.10亿吨碳;不透水面扩张导致森林生物量碳损失约4.48亿吨碳,表层土壤有机碳损失约5.94亿吨碳,碳损失速率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

  森林恢复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森林植被恢复、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同比增产,中国等国的抗旱能力突出

  据“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介绍,该专题报告完成了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监测和全球粮食供应形势分析,评估了其间发生的典型气候事件和区域性突发事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聚焦干旱减缓效应与耕地休耕现象,揭示了干旱减缓能力提升、耕地利用水平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的贡献,可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提高粮食生产韧性提供重要的决策和信息支撑。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同比增产。2023年全球极端事件对大宗粮油作物生产的影响相对较轻。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8.74亿吨,同比增加1414万吨,增幅0.5%。

  报告认为,近40年来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干旱减缓能力显著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16个玉米主产区、12个水稻主产区、12个小麦主产区以及5个大豆主产区分别采取保障灌溉、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结构调整以及选用抗旱品种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农田的抗旱能力。中国、法国和印度等国的抗旱能力突出,但是非洲、美洲以及澳洲部分主产区的抗旱稳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习生赵林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0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长大后做孟中友谊的使者”(大道之行)

      “习爷爷百忙之中给我回信,我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回想起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无比激动。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鼓励阿里法·沁努力学习...

    时间:01-11
  • 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音)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 ...

    时间:01-11
  • 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德克罗首相  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比利时王国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将于1月11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亚历山大·德克罗,1975年11月出生于比利时弗拉芒大区菲尔福德市。商务工...

    时间:01-11
  • 中企承建坦桑尼亚道路项目举行开通仪式

      新华社坦桑尼亚桑给巴尔1月9日电 (记者华洪立)由中土东非有限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100公里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项目1号路日前举行开通仪式,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出席仪式并致辞...

    时间:01-11
  • 中方祝贺齐塞克迪胜选连任刚果(金)总统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郑翔)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表示,中方对齐塞克迪胜选连任刚果(金)总统表示祝贺,愿同刚果(金)一道努力深化两国交流合作。  毛宁说,中方注意到刚果(金)...

    时间:01-11
  • 外交部:继续与各方一道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郑翔)今年1月1日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两周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

    时间:01-11
  • 弘扬英烈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张天培)“弘扬英烈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公安英烈先进事迹报告会10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会见报告团成员并座谈。  王小洪指出,长...

    时间:01-11
  •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

    时间:01-11
  • 第七届进博会筹办工作全面启动

      本报上海1月10日电 (记者田泓)《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播影响力报告》9日在上海发布,进博会参展商、交易团、配套活动等一批传播热度榜单同时公布。活动现场,23家展商集体签约参加...

    时间:01-11
  • 嫦娥六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冯华)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产品分别搭乘安—124和运—20飞机,抵达海南美兰国际机场,随后通过公路运输方式运送...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