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建公司强村 兴产业富民(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2024-01-29 08:0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逢休耕,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良田静静。鹤市镇二桥旁,人头攒动,镇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

  产业园配套稻谷烘干加工中心、育秧育种中心等设施,“预计一期年烘干稻谷3000吨,储藏量1200吨。”鹤市镇党委书记陈畅说,镇里建起强村公司,要好好推广特色产品“丝苗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龙川县组织各镇向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组建强村公司,探索解决乡村产业存在的原始资金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补强原始资金厚度

  绿美鹤市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是鹤市镇组建的强村公司。翻开公司章程,陈畅介绍:“2023年3月,公司注册成立,由9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抱团组建。”

  “注册资金400万元,每个村(社区)平均要出40万元。有的底子薄弱,拿不出来。”陈畅说,“原始资金不足也是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的困境。”

  筹备会开了3次,镇里把村民最关心的股权、章程和运营管理细则等问题一一厘清。公司实行认缴制,第一年由各村(社区)认缴5万元、分10年缴足。两周内,河源市第一家强村公司建了起来。

  承建项目随后启动:镇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建设、村级自来水厂提升、镇街道路路面翻新、绿化管护……公司前期通过承接政府性项目获得收益,随后逐步对接市场。

  据介绍,龙川县各强村公司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成立,或通过投资、参股组建,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聚焦产业原始资金不足问题,各镇也开启探索:设立发展基金,鼓励联合出资。上坪镇的坪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村企联合出资,本地企业联合组成水果协会占股44%,14个村(社区)分别占股4%。

  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沿着东江驱车向北,记者来到四都镇。在镇里组建的融合创展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带动下,星空营地、红松茸菌种植基地等项目正在开发运作。

  四都镇党委书记叶青说,成立初期,公司聘请优秀企业经营者为总经理,实现“从无到有”,同时,县里研究出台试行办法,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和农业储备人才,推动“从有到强”。

  保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实现,还要明确运行制度。村村能入股,村村才能受益。

  以融合创展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为例,镇经济联合总社占股60%、8个村经济联合社各占股5%。“既能保障镇一级的主导权,又充分调动各村积极性。”叶青说,公司利润按股份分红的形式分发到村,村民得到实在的经济收入和稳定的就业发展机会。

  丰富产业发展方式

  到2023年12月底,龙川县已组建镇级、村级强村公司28家,实现24个乡镇全覆盖。

  带出“工匠能人”,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

  “我的办公室就在工地上。”绿美鹤市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周琴介绍,过去一年,公司以镇级绿化维护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直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50多岁的鹤市镇脱贫户钟枚伦,如今成为一名建筑师傅。“去年我参加了镇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升级改造项目和村饮水优化提升工程,收到工资3.3万余元。”钟枚伦说。

  结合富民工坊,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

  登云镇是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所在镇,镇里强村公司与园区企业开展结对共建,承接企业订单、分配到全镇各村,建设成立一批富民工坊;同时由强村公司担任劳务中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到镇村建立生产车间。企业派单,强村公司组织生产。”登云镇镇长钟婷婷说,既能降低企业用工、用地、产品运输等成本,又能实现村民灵活就业、村企协调发展。

  “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盘活了县域经济。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龙川县各镇强村公司签约项目总额达4812万元,其中完成项目进度并入账1145万元;全县3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3亿元,村均收入32.78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崇廉拒腐(深度关注)

      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党员志愿者线上宣讲廉洁家风故事。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图②: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在清廉社区建设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以廉洁为主题,...

    时间:01-30
  • 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观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并合影留念。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

    时间:01-30
  • “期待中国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国际视点)

      在中国展台,来自湖南的金杵面塑手艺人正在教观众基本的面塑技艺,制作大熊猫造型的纪念品。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会展中心外侧主通道的显著位置,印有“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图...

    时间:01-30
  • 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自然之子)

      胡树文在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赵永新摄  核心阅读  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转变研究方向,深耕盐碱地治理。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胡树文...

    时间:01-30
  • 监督下沉一线,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基层治理新实践)

      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整合监督力量,做实联动监督、提级监督,严肃查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找短板、补漏洞,提升监督的...

    时间:01-30
  •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形势理性看)

      核心阅读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然拥有重要发展机遇...

    时间:01-30
  • “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要素和文化精神”(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张锦秋(左)与团队中的年轻人讨论设计方案。  马忠义摄  人物小传  张锦秋: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时间:01-30
  • “头雁”领飞,“雁群”高飞(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冬闲时节,江西省丰城市的种粮大户雷应国并不闲。他正冒着凛冽的寒风,组织员工检修农机设备,旁边的粮食加工厂内也忙得热火朝天,大米加工、包装、配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车车富硒生态大...

    时间:01-30
  •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评论员观察)

      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强化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近期...

    时间:01-30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人民观点)

      守护好文化主体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巩固好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