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和音)

2024-01-29 08: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自主探索人权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    

  当地时间1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四十五届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参加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促进和保障人权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肯定。

  国别人权审议是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坦诚交流、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方高度重视本轮审议工作,本着坦诚开放态度参加审议,同各方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审议过程中,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成就的声音在会场成为主流。120多个国家充分肯定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中国特色人权理念和实践,赞赏中国的发展进步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中国坚持以系统性思维谋划人权建设,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及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权保障水平。自2018年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以来,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开创性探索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后制定了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新法律……一系列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成果实实在在。在本轮审议中,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表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人民愿望。

  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自主探索人权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在世界上强行推广西方民主人权观念和制度,利用人权问题大肆干涉他国内政,导致一些国家战乱频发、社会长期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也不存在定于一尊的人权发展模式。各国人民有权利也应当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方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交流互鉴,鼓励和尊重各国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

  中国在推进自身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广泛开展人权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中国贡献。自第三轮审议以来,中国加入《马拉喀什条约》等人权条约,积极参加履约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三届会议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2023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次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草案,彰显中国为促进国际人权正义与进步所作的贡献。中方在本轮审议期间宣布将采取30项人权保障新举措,涉及增进民生福祉、加强人权法律保障、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支持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等。多国代表表示,期待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与各国携手谱写世界人权事业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崇廉拒腐(深度关注)

      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党员志愿者线上宣讲廉洁家风故事。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图②: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在清廉社区建设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以廉洁为主题,...

    时间:01-30
  • 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观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并合影留念。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

    时间:01-30
  • “期待中国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国际视点)

      在中国展台,来自湖南的金杵面塑手艺人正在教观众基本的面塑技艺,制作大熊猫造型的纪念品。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会展中心外侧主通道的显著位置,印有“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图...

    时间:01-30
  • 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自然之子)

      胡树文在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赵永新摄  核心阅读  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转变研究方向,深耕盐碱地治理。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胡树文...

    时间:01-30
  • 监督下沉一线,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基层治理新实践)

      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整合监督力量,做实联动监督、提级监督,严肃查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找短板、补漏洞,提升监督的...

    时间:01-30
  •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形势理性看)

      核心阅读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然拥有重要发展机遇...

    时间:01-30
  • “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要素和文化精神”(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张锦秋(左)与团队中的年轻人讨论设计方案。  马忠义摄  人物小传  张锦秋: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时间:01-30
  • “头雁”领飞,“雁群”高飞(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冬闲时节,江西省丰城市的种粮大户雷应国并不闲。他正冒着凛冽的寒风,组织员工检修农机设备,旁边的粮食加工厂内也忙得热火朝天,大米加工、包装、配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车车富硒生态大...

    时间:01-30
  •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评论员观察)

      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强化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近期...

    时间:01-30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人民观点)

      守护好文化主体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巩固好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