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大使随笔)

2024-01-29 08: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四十五届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参加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会议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很多国家代表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

  国别人权审议是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坦诚交流,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本轮审议中,由20多个部委及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以开放坦诚的态度,介绍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中国人权保障新举措,同各方进行建设性对话,赢得各方赞赏。会场上,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成就的声音成为主流。

  中国走出了顺应世界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优秀典范,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各国发展人权事业,都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

  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坚持从各国实际出发。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很多国家在参加国别人权审议期间都对此有深刻感受。脱离实际、全盘照搬别国制度模式,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各类人权。人权内涵是全面的、丰富的,必须综合施策,系统推进。长期以来,经社文权利并没有得到与公民政治权利同等的重视。2023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次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推动联合国人权机构在平衡推进两类人权方面迈出重要步伐,获得发展中国家广泛支持,80个国家加入共同提案国。本次参加国别人权审议期间,中方宣布支持经社文权利国际合作的新举措,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赞赏。

  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坚持对话合作。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这需要各国共同商量、共同努力。在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不需要对别国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更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人权理事会等联合国人权机构是对话合作的平台,不是对抗施压的场所。各国应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了解,化解分歧,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今年1月1日,中国开启了新一届人权理事会成员的任期。中国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积极参与引领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为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崇廉拒腐(深度关注)

      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党员志愿者线上宣讲廉洁家风故事。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图②: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在清廉社区建设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以廉洁为主题,...

    时间:01-30
  • 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观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并合影留念。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

    时间:01-30
  • “期待中国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国际视点)

      在中国展台,来自湖南的金杵面塑手艺人正在教观众基本的面塑技艺,制作大熊猫造型的纪念品。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会展中心外侧主通道的显著位置,印有“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图...

    时间:01-30
  • 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自然之子)

      胡树文在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赵永新摄  核心阅读  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转变研究方向,深耕盐碱地治理。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胡树文...

    时间:01-30
  • 监督下沉一线,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基层治理新实践)

      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整合监督力量,做实联动监督、提级监督,严肃查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找短板、补漏洞,提升监督的...

    时间:01-30
  •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形势理性看)

      核心阅读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然拥有重要发展机遇...

    时间:01-30
  • “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要素和文化精神”(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张锦秋(左)与团队中的年轻人讨论设计方案。  马忠义摄  人物小传  张锦秋: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时间:01-30
  • “头雁”领飞,“雁群”高飞(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冬闲时节,江西省丰城市的种粮大户雷应国并不闲。他正冒着凛冽的寒风,组织员工检修农机设备,旁边的粮食加工厂内也忙得热火朝天,大米加工、包装、配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车车富硒生态大...

    时间:01-30
  •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评论员观察)

      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强化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近期...

    时间:01-30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人民观点)

      守护好文化主体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巩固好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