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2024-01-29 10:2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现代化观。回顾世界历史,有的国家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遭受了严重挫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政权脱离了人民。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其政权脱离人民,现代化成果也会受到损害。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让全体中国人民一起向现代化迈进。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和无限创造力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国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等等。这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充分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强调“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作出重要部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比如,更加突出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以看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同时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转变,努力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又如,更加强调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可以看出我国在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更加关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和有效配置。

  再如,更加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要增强人民发展能力,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探索,要围绕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强研究,为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提供学理支撑。要深化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激励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深化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研究,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一位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创新创造者都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化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研究,更好解决好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深化对加强社会治理、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研究,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崇廉拒腐(深度关注)

      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党员志愿者线上宣讲廉洁家风故事。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图②: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在清廉社区建设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以廉洁为主题,...

    时间:01-30
  • 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1月6日,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观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  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并合影留念。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

    时间:01-30
  • “期待中国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国际视点)

      在中国展台,来自湖南的金杵面塑手艺人正在教观众基本的面塑技艺,制作大熊猫造型的纪念品。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会展中心外侧主通道的显著位置,印有“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图...

    时间:01-30
  • 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自然之子)

      胡树文在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赵永新摄  核心阅读  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转变研究方向,深耕盐碱地治理。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胡树文...

    时间:01-30
  • 监督下沉一线,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基层治理新实践)

      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整合监督力量,做实联动监督、提级监督,严肃查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找短板、补漏洞,提升监督的...

    时间:01-30
  •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形势理性看)

      核心阅读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仍然拥有重要发展机遇...

    时间:01-30
  • “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要素和文化精神”(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张锦秋(左)与团队中的年轻人讨论设计方案。  马忠义摄  人物小传  张锦秋: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时间:01-30
  • “头雁”领飞,“雁群”高飞(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冬闲时节,江西省丰城市的种粮大户雷应国并不闲。他正冒着凛冽的寒风,组织员工检修农机设备,旁边的粮食加工厂内也忙得热火朝天,大米加工、包装、配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车车富硒生态大...

    时间:01-30
  •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评论员观察)

      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强化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近期...

    时间:01-30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人民观点)

      守护好文化主体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巩固好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走自己的路,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