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春管向“新”而行 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2024-03-23 09:01:4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随着气温回暖,陕西渭南市的小麦陆续返青,田间春管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今年麦田里的生产工作进行得怎么样?

在渭南市临渭区的麦田里,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这两天这里的小麦已经进入了返青期。现在的麦苗属于幼年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来保证它能正常生长。以往这个时间,种植户会把肥料撒在田间,然后再大水漫灌。这种方式对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影响,一个是遇到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会产生积水,麦苗的根茎就会因为长时间泡水而腐烂。其次,容易让土壤板结,影响小麦生长,对水的利用率也不高。  水肥一体喷灌 让麦苗“吃饱喝足”  

2024年,这里的小麦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可以在春灌时通过一次作业完成麦田所需营养及水的补充。在喷洒过程中,水肥可以均匀地洒在麦地里,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节省了大约40%的用水量,降低了80%的人工劳动量,提升了水肥的综合利用率。  智能监测苗情 提高预防病虫害能力  田间物联监测系统可以对田间墒情、气象、虫情、苗情等实时监测,这些数据会传递到后台,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麦田的生长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工作人员就能更加精准地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哪里缺水、哪里肥力不够等。有了这些智能监测设备,改变了以往需要大量人工调查、监测的被动性,对于提早发现病虫害危害等情况更加有利,让田间管理更加数字化、信息化。  青年新农人“巡田”有妙招

现在,种地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一家一户自己种田,现在,种植户可以把自己的田地以托管的模式,交给合作社的专业人员统一管理。田块变大、变整齐,更容易管理,而管理这些土地的大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这些年轻人可以让更多的现代化设备进入农业生产中来。  小型无人机就是青年新农人的“智慧装备”,通过在200米低空“井”字形航线飞行,10分钟就可以获取500亩农田的植物生长、田间杂草和小麦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关键指标,再同步到手机上,不下地就可以轻松完成巡田的工作,确保管理措施及时到位,为这一季小麦的丰收奠定基础。  小麦正返青 春管向“新”而行

甘肃陇南市的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在成县,虽然2024年冬季雨雪少,但近期的几场雨雪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农技人员紧抓时机追肥喷防病虫害。

在成县苏元镇水坝村,这两天,小麦已经逐渐返青。植保无人机开展喷防作业,每天可以为几百亩的小麦喷洒药肥,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喷洒得也均匀。如果用人工,每个人每天最多可以为3亩小麦喷防作业,效率差别非常大。  这几年,成县正在推广农机托管服务,也就是把零散的农机化“零”为“整”,“抱团发展”科学使用。实施农机托管服务的耕种面积已经接近10万亩,农机总量达到43000多台(套)。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已经不用在农忙季节赶回村里劳作,而是把田间地头的工作交给植保无人机、覆膜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来完成,农户要支付的服务费用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由国家补贴。

这些长势喜人的小麦,是2023年秋天按照新标准、新技术种植的1000亩条播小麦,现在已经长到一拃多高。条播技术就是利用播种机把种子一行一行均匀填进土地,这样能更好地通风透光,也更有利于田间管理。机器还可以控制化肥和种子的数量,比起人工撒播能节约大概三分之一的成本。  新技术助力春耕生产  最近,随着气温回升,成县23万亩越冬作物春管工作和18万亩耕地春播生产陆续展开。技术人员介绍,通过观察小麦的根部分蘖情况来判断长势,目前小麦的长势比较好。  种在群众家门口的“示范点”

这几年,成县在小麦种植上,一面对传统品种进行提纯改造,一边试验种植优质新品种。2023年秋季,苏元镇建成了1500亩示范基地,同时,引进种植了科研院所培育的15个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新品种就种在了群众的田边和房前屋后。专家介绍,等小麦长高了,邀请群众亲自来看,和自家的老品种对比一下苗情和病虫害情况,让大家明白好种子、好技术才能种出好庄稼,增强大家依靠科学发展农业的信心。

  • 相关阅读
  •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 海洋经济复苏强劲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7.9%,比上年增加0....

    时间:03-23
  • 中国持续“加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系列举措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

    央视网消息:近期,中国接连发布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涵盖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充分显示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方向,将为全球贸易开放、创新合作提供新的机...

    时间:03-23
  • 一线调研丨聚焦未来产业核心技术 陕西打造光子产业创新高地

    光子技术是基础性、引领性技术,也是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陕西依托自身光学科研基础,推动光子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走进西安高新区,这家光子企业自主研发的飞秒激光高端精密加工设备,正...

    时间:03-23
  •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抢抓农时 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小麦春管眼下进入关键期。安徽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加大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0亿元,保障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山东60...

    时间:03-23
  • 帅!“中国排面”亮相巴基斯坦

    3月23日应巴基斯坦军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亮相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场为参加此次阅兵活动仪仗司礼大队专门成立了由36人组成的受阅方队旗组3人分队长3人其余人员共分3个排面每排面10人中国方队入场时用当地...

    时间:03-23
  • 新华社经济随笔丨全国用水“账单”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题:全国用水“账单”的变与不变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水利部初步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用水总量保持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201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

    时间:03-23
  • 新开发银行行长顾问: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 世界观

    中新网武夷山3月23日电(彭大伟 王高飞 甘甜 赵丽) 近日,巴西学者、新开发银行行长顾问埃利亚斯·贾布尔在福建武夷山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利用高科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有望增进民生福祉。图为...

    时间:03-23
  • 通讯|中医药来到了巴西首都

    新华社巴西利亚3月22日电 通讯|中医药来到了巴西首都新华社记者陈威华46岁的巴西摄影记者卢西奥患肩胛和腰部疾病已有多年,多次接受西医诊疗而效果一般。22日,在报道首届拉丁美洲中医药大会暨第二届巴西中医药国际...

    时间:03-23
  • 多地春暖花开、生机萌动 水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绘就“绿水青山”美景

    央视网消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迎着春的气息,多地春暖花开,生机萌动,下面一起跟随镜头去打卡片片花海,乐享春光。在北京的颐和园,山桃花进入了最佳观赏期。蜿蜒曲折的西堤横卧在昆明湖上,堤上2000多棵山...

    时间:03-23
  • 央广财评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乘“数”向“新”畅享数字生活

    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