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农业产能质与量“双提升”— 饮食丰富提升健康水平

2024-04-04 17:37:3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一栋栋崭新的蔬菜大棚矗立在318国道日喀则沿线,大棚上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顶光伏板持续发电,棚下种植着藏红花、有机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光互补、一地两用”;将西藏牦牛、黄牛与安格斯牛三元杂交,成功培育出商用肉牛——雅江雪牛,江孜县规模化养殖效益明显;白朗县农业科技园区内高原大棚种出热带水果和各色花卉,农牧民群众笑逐颜开。

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科技创新驱动雪域高原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春耕时,拉萨河畔的达孜区唐嘎村,古稀之年的村民边巴在自家地里播下“藏青2000”的种子,这是自治区农科院育成的青稞新品种,这些年喜获丰收。

农牧业科技工作一直是西藏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大批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推广应用。

65年来,“藏青690”“藏青320”“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青稞新品种持续推进青稞产量提升,青稞亩产量由西藏民主改革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如今的400公斤。

自治区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勇介绍说:“目前,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已经进入大面积示范,糯性品种‘藏青18’开创了青稞加工专用品种先河。此外,自治区自主培育的第一个家禽品种——雪域白鸡,实现藏鸡年产蛋量由80枚左右提高到200枚以上。”

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西藏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日益建设完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一批农牧业优良新品种不断涌现,实现了西藏农业产能质与量的双提升,确保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丰富了农产品、改善了膳食营养、提高了全区居民健康水平。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中得到普及应用,西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信息服务系统成为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解答农业技术难题的重要资源平台和服务渠道。

杨勇表示:“今后,自治区农科院将继续围绕西藏独特农业环境、独特农业资源、独特农业系统,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快推动西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达到更高水平,让西藏居民的米袋子更加安全、菜篮子更加丰富、果盘子更加多彩,有力保障大家的膳食营养健康需要。”

  • 相关阅读
  • 2024年度中国天眼FAST自由观测项目申请通道6日0时向全球开放

      记者从中国天眼FAST了解到,FAST2024年度观测季自由观测项目申请通道将于4月6日0时,向全球开放。  在中国天眼FAST的总控室,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进行脉冲星搜索观测,旁边的电脑上正...

    时间:04-05
  • “守好岛,建好家” 他们驻守“英雄岛”书写忠诚与大爱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在西沙群岛的琛航岛上,矗立着一座祖国最南端的烈士陵园,清明节期间,海军西沙某水警区官兵在这里举行祭奠仪式,传承英雄遗志,弘扬海战精神,争做红色传人,续写英雄史诗。 ...

    时间:04-05
  • 云南:内陆边陲变身开放前沿

      云南处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是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门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云南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文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铁路、公路、水路、航线、能源、通信多路...

    时间:04-05
  • 发现绿美云南

      云南,不仅是心灵的栖息之地,更是大自然的乐园。这里山清水秀,生机勃勃,每一片翠绿的森林、每一处静谧的山川,都承载着丰富的生命故事。云南以其独特的生态美景闻名,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近年来,云南坚定走...

    时间:04-05
  • 美好生活在云南之生物进化的见证之地

      从距今五亿年的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到距今百万年的元谋人,云南见证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奇迹,同时目睹了人科物种从1200万—6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约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元谋猿人”,再到1.4万年前的智人“蒙...

    时间:04-05
  • 人民网评:强劲正能量 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发布,共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一评选活动不仅是对优秀网络作品的肯定,更是对正能量精神的弘扬和传播。这些脱颖而出的作品,无...

    时间:04-05
  • 家国永念|祭忠魂 颂英烈:传承家国情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无数先烈以灼热的理想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前...

    时间:04-05
  • DNA比对成功 志愿军烈士和家人跨时空“重逢”

    今年年初,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了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10位烈士经过遗骸DNA比对,成功找到了亲人,四川省绵阳市的李仁松烈士就是其中一位。2020年,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回国,李仁松烈士的遗...

    时间:04-05
  • “一带一路”上的云南 | 中老铁路:续写“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新故事

    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老挝首都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两年以来,已累计发送旅客2507万人次、运输货物3010万吨,成为连通中国与中南半岛及印度洋...

    时间:04-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