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中国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成果丰硕

2024-04-21 15:07:1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4月20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交通、农业、展会、财政、邮政、科技、能源等多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结合品种培育、邮轮批量化建造等方面传来的好消息,诸多积极因素为中国经济发展蓄势聚能,有利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季度多项交通运输指标创新高

  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生产开局良好,多项运输指标创新高。

  一季度,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4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5.6%。

  客运方面,一季度共完成旅客运输量接近1.8亿人次,同比增长37.7%,为历年一季度客运量最高值。其中,国际航线完成1412万人次,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

  货运方面,全行业一季度共完成货邮运输量200.7万吨,同比增长34.4%,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季度,铁路运力供给有效保障。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486列,同比增长15.5%;共发送旅客10.1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多项客运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客运服务提质升级。12306售票系统升级扩容,优化候补购票功能,单日售票量最高达2091.6万张,浏览量最高达898.3亿次。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多举措推进粮食稳产增产

  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稳产增产,夯实全年丰收基础。

  粮食生产,耕地是根本。在陕西定边,眼下当地正抓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原本干旱缺水的农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的良田,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43万亩。

  在江西莲花,小型插秧机正在梯田里来回穿梭。位于罗霄山脉的莲花县,三分之一的农田属于落差较大的山坡梯田。近年来,当地对这些梯田进行大力整合,修建机耕道,推进小型农机上山,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今年全县早稻栽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11%。

  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在四川崇州,育秧中心全程采用机械化、智能化流水线培育方式,只需3天左右时间,秧苗便可破土而出。在湖北浠水,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每天工作时间可达16个小时,今年,当地投入1.4万台(套)各类农业机械用于春耕生产。

  当前,各地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山东宁津,5G智慧农业平台让种植户可实时掌握墒情、虫情、灾情等数据,并为小麦生长提供科学的灌溉、施肥、施药策略。在安徽天长,全天候智能无人化巡田应用系统让农户可以实时查看小麦的生长状态。在河南民权,农机员手持遥控器操控着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依托北斗导航精准定位,飞防作业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

  我国短生育期油菜培育取得突破:南方地区可实现双季稻+油菜生产方式

  近日,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我国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创造了“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下油菜百亩机收实产新纪录。

  “稻稻油”是指早稻、晚稻、油菜一年内三岔轮作模式,是我国在南方地区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的重要举措。而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油菜,必须把生育期压缩到180天左右,才能不耽误来年种早稻。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堂境村,100亩“稻稻油”连片种植的油菜新早熟品种“中油早1号”,机收亩产达166.05公斤,亩产油量约73.33公斤,生育期约170天,为利用南方冬闲田扩大油菜面积、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杜德志称:“这个品种的培育成功解决了早熟与高产、早熟与抗倒抗病的矛盾。过去我们有些品种虽然早熟,但是要么产量不高,要么不抗病不抗倒。这个品种把这几个问题都解决了。”

  今年,“中油早1号”在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浙江等油菜主产省份示范面积达5000亩以上,各示范点均实现了“稻稻油”模式轮作岔口的从容交接,且越往南方生育期越短,在广西北海生育期仅约130天。

  老展会焕发新活力

  在4月19日结束的第135届广交会第一期展会上,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参展企业将近3600家,智能产品超9万件。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让有着67年历史的广交会焕发出新活力。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一个德国采购团。它由20多名头部企业的负责人组成,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刚进会场没多久,采购团成员托马斯就被中国参展企业的焊接新技术吸引住了。

  不只是第一次来中国的托马斯找到了令他惊叹的技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比约恩已经在中国投资了1000多万美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创新,这是各个采购团反复对记者提到的词。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更是因为广交会上汇聚了各行各业最前沿的趋势。这次广交会,突出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智慧生活、“新三样”等高技术含量企业数量增长24.4%。智能仿生手、可变形电视、清洁机器人等高端、智能、绿色产品受到全球客商青睐。来自英国的采购团在广交会上就达成了近5000万美元的意向合作。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为中国制造迎来新订单、新生意,也让全球客商共享发展新机遇。

  中国邮轮开启批量化建造时代

  4月20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2号船坞完成下坞,开始搭载总装。这也意味着邮轮建造进入加速期,船体将快速成型。

  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的2号船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经进入船坞,完成了下坞仪式。进入船坞后,船体分段将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接在一起,邮轮建造全面提速。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助理、大型邮轮项目建造总监陈剑威称:“下坞是船舶建造过程当中一个标志性的节点,船舶下坞之后就代表着这个船后续要连续地搭载施工了,节奏会非常快。首制船交船之后,二号船这次下坞也标志着我国船舶邮轮这个领域批量化设计建造能力基本形成了。”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尺码”更大、设备更先进,相较于首艘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到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客房数量也增加了19间,达2144间,并且新增了2套脱硫系统和5套先进环保系统设备,让整船航行更加绿色环保。

  同时,船上配置了高达16层的生活娱乐区域,设有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特色餐馆、艺术走廊等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并且通过优化设计布局,使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增加到了25599平方米和14272平方米,也让第二艘船更加令人期待。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在火热运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也在前不久公布了建造节点,将于2026年年底之前命名交付,中国邮轮开启批量化建造时代。

  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699个结构分段已完工124个,舾装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根据计划,二号船将在4月20日下坞后进入建造加速期;计划2025年5月初实现第一次起浮,让船漂浮在水中;2026年3月底出坞,并在同年6月开始试航;最终在2026年年底之前完成命名交付。有了第一艘的经验,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建造过程更加顺畅。

  陈剑威介绍:“主要还是运用了一号船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包括管理的经验、一些工具手段。我们重点优化了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进了总装阶段的完整性下坞,加快区域舾装的工作。另外在建造方面,我们也开发了这种巨系统工程,包括设计、采购、物流等8个方面的数字化管控手段,这样对于二号船大幅提高效率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4980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

  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980万元,示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支持项目重点面向条件相对薄弱、基层需求强烈的区域,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乡村振兴、援疆援藏等领域。即日起,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申报,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11日。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6%,反映经济延续加快回升势头。

  一季度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20%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一季度,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17.3亿件,同比增长22.1%。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71.1亿件,同比增长25.2%。一季度,快递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正式出坞

  4月20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正式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的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船预计2025年初交付使用,将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拓展到全海域,也将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我国载重最大货运列车成功开行

  4月20日,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重载列车从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肃宁北站出发,顺利到达黄骅港站。这是目前我国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列车,它的成功开行,对提升我国煤炭运输能力及探索重载技术前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记者4月20日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我国首次成功利用核电站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碳-14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

  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20日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宣传周期间将举行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发布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等。

  我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发布

  4月20日,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大会以“绿色 可靠 智能 高效”为主题,近40位中外院士和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企业家及科技工作者参会。大会期间还发布了我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

  上海汽车文化节拉开帷幕

  上海汽车文化节4月19日拉开帷幕,本届汽车文化节重点围绕汽车赛事、汽车文旅等重点内容,推出汽车露营、汽车影院等20项重点活动,上海各大商圈也将举办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此外,在嘉定、昆山、太仓等长三角部分地区,7条汽车主题旅游线路可实行“沉浸式”汽车文旅体验。

  • 相关阅读
  • AI科幻大片丨珍AI地球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04-22
  • 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是新时代人...

    时间:04-22
  • 香港社会感谢国家支持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

    据新华社香港电香港特区政府4月19日宣布,感谢国家支持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和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中国证监会当日公布五项关于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助力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放宽沪深港通...

    时间:04-22
  • 新疆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4月21日,新疆天缘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至富蕴航线成功首航,同时新疆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研究院揭牌,为新疆带来低空经济新机遇。去年7月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时间:04-22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今年粮食增产的重心在于大面积提高单产能力

    眼下,全国已春播粮食1.9亿亩,完成近两成。今年,我国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在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农业农村部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

    时间:04-22
  • 强降雨持续影响南方多地 各地积极应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4月21日),江南、华南仍有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连日来,强降雨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多地。今天,广东中北部多地出现山洪、山体滑坡...

    时间:04-22
  • 多领域“蒸蒸日上”展现新气象 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央视网消息:4月21日,《新闻联播》报道了工程建设、外贸、农业、科技、交通、民生等诸多领域近期取得的新成绩,多项经济指标释放暖意,彰显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并且保持了健康稳定增长,这些都助力中国高质量...

    时间:04-22
  • 【光明论坛】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光明论坛】作者:李慈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日前,《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制约广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地、融资、用人等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

    时间:04-22
  • 谢锋:竞争应是你追我赶的田径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拳击赛

      中新社华盛顿4月21日电 当地时间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访问哈佛大学,应邀与该校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举行炉边谈话。谢锋在谈及中美合作与竞争时表示,竞争应是你追我赶的田径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拳...

    时间:04-22
  • 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在广州开幕

      中新社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 王坚)以“我们爱科学”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少年儿童发展论坛21日晚在广州开幕。来自40个国家的190余名少年儿童代表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等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中外少年儿童代表与中...

    时间:04-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