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的产能是从哪里来的

2024-05-08 14:16:03

来源:人民日报

  看待中国产能的形成要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视野、辩证的角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承优良传统,坚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业,立足国情实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市场优胜劣汰中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充满韧性的强大生产能力。中国的产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规律。

  中国的产能植根于本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立足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生产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序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生产积极性,逐步走出了短缺经济困境,产品供应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产业逐步升级,国内需求的潜力不断增大并释放,进而推动生产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相互激励促进的良性循环。当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巨大且还在稳定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已形成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2.5%,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推动中国生产能力扩大的主引擎。这些年,中国消费了世界上最多的汽车、家电、服装、黄金饰品等,没有国内巨大的产能支撑,靠进口是满足不了的。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带动效应不断强化,产能也有望持续扩大。

  中国的产能内生于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创新是生产力的“发动机”。中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23年有679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科技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锻造出更多比较优势。近些年,中国的“老三样”(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和“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靠的是海量细分行业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极致的效率改进,靠的是中国企业家的苦心孤诣、精益求精。中国在“新三样”领域,专利申请量已居全球前列;在一些科技前沿领域,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大量优秀科研成果涌现。尤其要看到的是,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完整,借助市场化力量,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形成高质量产能。彭博社文章认为,全球能源转型之所以有希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提供了低价、清洁的产品。中国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充满期待,不会因别国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轨卫星等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就千方百计找理由去指责批评、去打压遏制,而是真心实意学习和借鉴,在互学互鉴中共同为人类科技进步作贡献。同理,对中国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等领域,发达国家也应从增进全人类福祉出发,秉持开放公允态度。

  中国的产能很大部分来自跨国企业。中国制造能够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功不可没。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众多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地,在华投资生产并向全球销售。这里面就有大量美资企业。比如,苹果能成为全球利润第二、市值最高的公司,离不开大量勤奋的中国工人和高效的“果链”企业,近期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持产品制造。再如,特斯拉去年生产的184.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一半诞生于上海工厂,特斯拉汽车出口数量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近30%。跨国公司决策在母公司,生产在中国,销售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利润回流母国,形成多方受益的格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未来,随着一批跨国企业的化工、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在华相继投产,其竞争力和产能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的产能得益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纵观产业发展史,发达国家能够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既离不开市场作用,也需要政府产业政策引导支持。日本、德国、韩国等在二战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政府对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美国运用产业政策历史长、范围大,仅《芯片和科学法案》等就拟拨出高达520多亿美元的补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依托强大国内需求牵引,通过产业规划引导资源要素流动,积极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认真遵守补贴相关规则,推动产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比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但要看到,中国的产业政策并不违背市场规律,没有通过产业政策“以邻为壑”,排除别国竞争,也没有“拔苗助长”,盲目发展产业。中国将持续提高市场化水平,因地制宜实施好产业政策,让各个行业有序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高质量供求平衡。

  人民日报 钟才文

  • 相关阅读
  • 记者手记:在匈牙利古都“穿越”秦汉文明

      中新社匈牙利塞克什白堡5月8日电 题:在匈牙利古都“穿越”秦汉文明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如果现在来到距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60余公里的古都塞克什白堡,会发现两位中国“文化大使”正等着你:一位自秦代而...

    时间:05-09
  • 台湾桃园半月停电逾20次,大停电时代何时休?

      台湾近期多个县市发生停电事故,其中桃园市近半个月来停电更多达20余次,成为重灾区,引发民众不满。有网友表示,台当局天天喊不缺电,停电却已成为生活日常。桃园近半个月来停电多达20余次,成为停电重灾区。图...

    时间:05-09
  • 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 东部战区回应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5月8日,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

    时间:05-08
  • 石榴籽·同心圆 | 布依族:蜡染,大山里的一抹“蓝”

    是布、是画、是蜡染......It’s a painting as well as a piece of cloth. Thatis batik.中国的布依族,世代相传蜡染这项传统手艺。The Buyi ethnic group in China have passed on batik as a traditional craft fr...

    时间:05-08
  • 中法合作开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

      中新社西安5月8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围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开展合作。本次合作研究的两个方向,统筹考虑了双方文化遗产保护的...

    时间:05-08
  • “太空刹车”让发动机变热 “嫦娥六号”轨道器控温有妙招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北京时间5月8日10时12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这一脚“太空刹车”,如果力度不够,速度没降下来,探测器就将滑入外太...

    时间:05-08
  • 遇见 交流 回响|中法友谊在贵山贵水中历久弥新

    60年前,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落下一抹惊鸿。时空轮转,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小轮车运动冠军弗雷德里克·摩尔、法国著名雕塑家娜塞拉·凯奴……一位位友人...

    时间:05-08
  • 布达拉宫特展亮相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走近雪域高原上的世界遗产

    清代金宝地花卉纹斗篷。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供图清代青花缠枝莲托梵文纹高足供碗。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供图西藏拉萨红山之巅,矗立着巍峨雄壮的布达拉宫。它始建于7世纪,是目前西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功能...

    时间:05-08
  • 新华社消息|中国海军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5-08
  • 今日开赛!全国701名选手秀出乡村振兴技能绝活

    甩面、泡茶、育婴、砌墙砖……今天(5月8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大赛现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的701名职业技能工匠纷纷秀出绝活。本次...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