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旅游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2024-05-11 09:22:28

来源:经济日报

旅游是不同国家与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增进国民对世界的了解。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时期,保持旅游市场热度并带动相关领域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传统旅游有追求“冬暖夏凉”的季节性特征,现在游客则追求极致体验性,冬季到北方体验冰雪旅游,夏季到南方体验水上和高空项目,南北方全时段都有旺盛的体验需求。这就要求传统旅游城市从自然景观向娱乐文旅融合等消费场景过渡,加大传统旅游城市“非热点时段”的旅游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整体供给能力。许多北方旅游城市因旅游旺盛而提升了“以游客为导向”的服务能级,服务更加主动、热情、精细、有活力,推动城市服务治理整体提升。

发展旅游业,能让更多国民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得益于外贸增长、免签政策等利好因素,假期出境游复苏势头强劲。旅游产生的产业融合、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将在更大程度上强化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也让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要看到,与我国出国游热度相比,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规模尚待恢复。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是今年中央做好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让海外人员来华更为畅通、便捷、快速、安全,持续壮大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为实现旅游带动融合的又一重要任务。

为县域市场带来新增量,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处之一。比如,不少传统文化特色县市深入挖掘特色饮食、民俗体验、国潮新风等元素,设计各类体验路线,通过精细化、场景化的文化习俗场景营造,既增强了消费体验和游客黏性,又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眼下,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县市深受游客青睐:广西柳州、山东淄博、甘肃天水等城市的人气日益增长,安徽宏村、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乡村古镇不断迎来慕名而至的游客。特色县市在提振文旅产业的同时,将县域经济的各类属性和板块与文旅产业关联,擦亮了县域整体IP,有利于更好招引要素集聚,助推发展县域经济。

发展旅游业,还有助于将旅游“流量”转为人才增量。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除了传统的家庭、老年人等群体外,青年群体也成为主力。为适应新需求,各地高度重视吸引青年群体融合旅游、游学、交友、采风等多种功能的出行,以网红美食、演唱会、特色旅拍等旅游元素为引领,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精准提质升级、营造消费场景、适应青年群体,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转化为人文经济,进而为经济“引流”人才,实现青年群体的流入,为城市增添持续发展的动力。

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求新求变、追热追潮。接下来,要推动传统旅游城市根据旅游市场新趋势实现“以需定供”。提升传统“非热点时段”的旅游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整体供给能力,逐步升级热点时段的落后设施,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支撑能力。还应将应用场景建设作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在演唱会经济、电影市场、自驾出行火爆等趋势下,将满足民生需求、引领消费投资作为有效投资的重点,加大对各类城市影剧院、停车场等相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此外,还要抓住旅游市场功能和主体的新变化,针对青年群体需求推出适应性产品和服务,进而通过旅游引流实现城市服务整体发展、整体提质升级。

(作者李 璐 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专项监督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1日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便民服务等开展专项监督。今...

    时间:05-11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柯邱鸣访华彰显与中国联系日益紧密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苏婧欣)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1日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柯邱鸣访华彰显了该组织与中国联系日益紧密。  5月9日,柯邱鸣结束为期三天的访华之行,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出访。他在与各方的会...

    时间:05-11
  • 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沈阳5月11日电 题: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记者 韩宏 杨程晨  “现在我们的儿女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辽宁沈阳生活25年的台湾人江俊亿笑说,东北人的热情、东北话...

    时间:05-11
  • “翠玉白菜”被当寻常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何频出错?

      日前,一则有关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南市美术馆的新闻令人后怕。相关工作人员无视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在距离“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不到3厘米处签署文件,引发岛内舆论批评“视珍贵文物为无物”。有关工作人员...

    时间:05-11
  •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金融支持质效提升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依然稳固信贷投放更为均衡。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持在相对高位。以往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开门红”的季节性规律,今年一季度贷款冲高已有缓解,投放节奏较去年...

    时间:05-11
  • 香港业界:内地赴港“个人游”城市扩容有助带旺香港旅游业

    中新社香港5月11日电 (记者 戴小橦)中央11日宣布进一步优化“个人游”计划,5月27日起新增8个中国内地赴港澳“个人游”计划城市。香港业界人士表示,这有助带动香港旅游业的复苏,未来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把香港“最...

    时间:05-11
  • 新华全媒+丨科普动画:为什么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它已经成为风险防范的“消息树”和“发令枪”。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在哪...

    时间:05-11
  • 新华全媒+ |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备无患,这些避险自救知识请牢记!

    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有备无患,这些避险自救知识请牢记!编辑:刘欣、李真、肖潇、秦迎、陈为制作:新华社摄影部AIGC实验小组...

    时间:05-11
  • 明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多地开展宣传活动

    明天(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多地开展宣传活动 增强公众避险自救能力这几天,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关注、防范各类...

    时间:05-11
  • 可可爱爱 来看移轴镜头下的春耕图景

    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泉泾村的农场内,一台台拖拉机正在进行绿肥深翻工作。农户们抢抓好天气,在育秧流水线上制作秧盘,广袤田地上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这些生动的春耕场景在移轴镜头下变成了“小人国”动画...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