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各地抓好粮食安全“头等大事” 高标准农田里写满“丰收策”

2024-05-11 09:14:25

来源:人民网

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处于抽穗灌浆期,长江流域小麦即将进入收获期,各地高标准农田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北方,冬小麦进入抽穗灌浆期,河北保定曲阳县文德镇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派勃勃生机。

种粮大户王爱永站在麦田边,拿出手机轻轻点击屏幕,一台工作半径可达140米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缓缓移动,开始了新一轮的作业。

“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这是王爱永对高标准农田自己的内心体会,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间灌排系统更加完善,机械化作业更加便捷,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眼瞅着一块块农田变成良田,庄稼种在高标准农田里,那才叫一个踏实。”王爱永说。

高标准农田项目指挥部负责人陈冬兵介绍,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机械化水平比非项目区高15到20个百分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比非项目区高30%。同时,项目区节水增粮能力显著增强,每亩农田节本增效500元以上,亩均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强化全程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截至3月底,各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约1000万亩、开工在建面积约4435万亩。”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在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

从“肩上背”到“天上飞”,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是我国“三农”人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希冀。

在南方,位于四川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压路机正在地头来回穿梭,工人们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为接下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奠定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万亩,其中5000亩改土区域基本完成,现阶段正全面移交种植大户进行种植工作,整个项目预计在5月份之内完成。目前旱地已种植约1800亩,水田种植约800亩,预计本周内完成播种。”贵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理陈超介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根据地形地势特点,高标准农田修建时综合考虑实用性和建设成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眉山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局耕保股负责人祝志文介绍,当地依势移高填底,实现耕作田块内部土方的挖田平衡,并配套坡面防护措施等。“2024年,眉山天府新区5.04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正在建设当中,主要涉及贵平镇和高家镇;2025年,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规划设计。”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要落到耕地质量提升和助农增收上。”祝志文说,接下来,还将利用“卫星+物联网”赋能智慧农业,在耕地保护、土地经营、种植监测、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让高标准农田“高”起来,投入不可或缺。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中央财政强化资金政策保障,今年农业生产相关资金已经下达,支持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开门红。将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地方用好2023年底增发的2249亿元国债资金,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将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必须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建设力度,做到‘藏粮于地’”。陈邦勋说,目前,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将分区、分类、分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相关阅读
  • 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用意何在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美国极力渲染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引发一些国家跟风炒作。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可以说是众目昭彰。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最大企图是遏制打压中国优势产业...

    时间:05-12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专项监督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1日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便民服务等开展专项监督。今...

    时间:05-11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柯邱鸣访华彰显与中国联系日益紧密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苏婧欣)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1日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柯邱鸣访华彰显了该组织与中国联系日益紧密。  5月9日,柯邱鸣结束为期三天的访华之行,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出访。他在与各方的会...

    时间:05-11
  • 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沈阳5月11日电 题: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记者 韩宏 杨程晨  “现在我们的儿女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辽宁沈阳生活25年的台湾人江俊亿笑说,东北人的热情、东北话...

    时间:05-11
  • “翠玉白菜”被当寻常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何频出错?

      日前,一则有关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南市美术馆的新闻令人后怕。相关工作人员无视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在距离“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不到3厘米处签署文件,引发岛内舆论批评“视珍贵文物为无物”。有关工作人员...

    时间:05-11
  •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金融支持质效提升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依然稳固信贷投放更为均衡。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持在相对高位。以往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开门红”的季节性规律,今年一季度贷款冲高已有缓解,投放节奏较去年...

    时间:05-11
  • 香港业界:内地赴港“个人游”城市扩容有助带旺香港旅游业

    中新社香港5月11日电 (记者 戴小橦)中央11日宣布进一步优化“个人游”计划,5月27日起新增8个中国内地赴港澳“个人游”计划城市。香港业界人士表示,这有助带动香港旅游业的复苏,未来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把香港“最...

    时间:05-11
  • 新华全媒+丨科普动画:为什么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它已经成为风险防范的“消息树”和“发令枪”。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在哪...

    时间:05-11
  • 新华全媒+ |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备无患,这些避险自救知识请牢记!

    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有备无患,这些避险自救知识请牢记!编辑:刘欣、李真、肖潇、秦迎、陈为制作:新华社摄影部AIGC实验小组...

    时间:05-11
  • 明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多地开展宣传活动

    明天(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多地开展宣传活动 增强公众避险自救能力这几天,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关注、防范各类...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