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焦点访谈丨了不起的匠人 个个有绝活!

2024-05-13 09:22: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就是致敬劳动者的节日。这其中,就包括技术工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无数高技能人才发挥专长,找到定位,既为制造强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梦想。今天,我们就认识他们中的几位,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工作中不断突破,精益求精,练就绝活的。

2024年4月26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空间交会对接离不开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就是“对接机构”。

航天科技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 王曙群:神舟飞船用的对接机构能够在两个飞行器高速飞行的瞬间,实现两个飞行器柔性连接,在两个飞行器之间建立一个刚性的气密通道,宇航员可以不穿宇航服在两个不同的舱段里工作和生活。

飞行器环绕地球在太空飞行时,速度达到了每秒7.9公里,在两个飞行器高速飞行时,对接机构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捕获、校正、对接,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王曙群,中国航天特级技师,他带领着国内唯一一个装配、调试载人航天对接机构的团队。30多年前,王曙群从技校毕业,进入航天科技集团工作,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刚进厂时,王曙群跟着师傅,每天在钳工台上学习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等各种技能。因为勤奋好学、喜欢钻研,王曙群很快掌握了过硬的技能,成为企业在工装模具制造方面的骨干技能人员。

1995年,上海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开始组建对接机构研制团队,主要负责对接机构零部件的研制和组装。王曙群作为优秀的技能人员,成为对接机构研制队伍中的一员,负责精密设备的安装。

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以借鉴,全靠从零开始摸索,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研发团队用了两年时间,做出了第一台原理样机。然而,样机上了测试台,测试结果却让研发团队大失所望。问题出在哪?面对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问题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

航天科技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 王曙群:我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能通过最笨的办法一点点去尝试,把各种可能性先罗列出来,然后一项一项去试。

那一段时间王曙群就像着了魔,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试错,脑子里想的都是公式、数据、算法。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在150多万个数据中,王曙群终于发现控制锁钢丝绳的张力细微变化导致了锁的不同步。他迅速提出了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同步性协调的难题。

王曙群每天都会随身携带一本记事册,一有新的想法,或者经验、教训,他都会及时记下来。像这样的记事册,王曙群一年要用完好几本。

从1995年的原理样机研制开始到正式产品验收交付,这一步跨越研制团队用了16年。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对接机构在实现太空穿针引线的超高难度动作中始终表现完美。

随着首次交会对接的成功,王曙群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投入产品化的生产制造中,他掌握了多项专利技术,申报的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大学专科、本科的学习,成为知识型产业工人的代表。

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高技能人才已经超过6000万人,他们活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生产的产品有的在太空中闪耀,为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添砖加瓦,也有的产品看似毫不起眼,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易拉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易拉罐易拉环模具只能从国外高价进口。在江苏无锡,一家民营企业成功研制出了这种模具。

原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班长 陈亮:拉拉环的时候,预埋一个线痕在里面,预埋的线痕不能深也不能浅,太深了漏水自爆,太浅了拉不动,线痕的要求非常高,刻线痕的刻线刀要求的精度更加高,我们力争把它做到0到2微米以内。

陈亮,国内首批易拉环模具的研制者之一,全国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行业内的人称他“微米大师”。1998年,陈亮考入无锡的一所技校,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后,进入无锡市的一家制造模具的民营企业工作。

一次,公司接到一个电视机高精度定位零件的订单,要求把精度控制在2微米内。当时,国内多用传统刀具来进行加工,精度只能达到4微米。老师傅们多番尝试未果,便想到了爱动脑筋、能钻研的陈亮。陈亮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性将“铣”和“磨”两道原本完全不同的工序组合,在机床加工中使用精密砂轮磨削。

经过不断尝试,一周后,陈亮成功把产品精度控制在1微米,这是国内这类产品的精度首次达到1微米,同时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陈亮“一战成名”,“微米大师”也因此叫响。

这些年,我国持续地进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了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陈亮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从学徒工一步步学习、积累,坚持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后获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资质。

随着国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工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也被打通,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陈亮也报名参加了工程师的职称评审。2023年4月,他一直期盼的正高级工程师终于评定了。

2023年底,陈亮回到母校成为一名教师,专职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7年来,多项举措在全国各地、各产业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广泛惠及广大产业工人,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像陈亮一样凭借着专业的技能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而在产业一线奋斗拼搏的,不仅有陈亮这样的工人中的“教授”,也有原本实验室中的教授跨界成为工匠。

在2023年的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46岁的陈照春凭着过硬的数字化知识和焊接技术,指挥着机器人焊接出8条堪称完美的焊缝,最后摘得机器人焊接比赛的桂冠。和参加本次机器人焊接比赛的绝大多数选手不同,陈照春并非焊工出身,而是待在实验室的标准研究人员。

陈照春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大学时,他学习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到福州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几年后来到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现在担任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科创团队的负责人,一直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

2019年,陈照春跑到焊接车间拜师学艺,学习手工焊接。一个年过半百的科研人员,放着实验室不待,为什么非要扎进车间当“学徒工”呢?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 陈照春:特种设备生产企业,比如焊接领域,在用工上有一些困难,因为焊接环境比较恶劣,现场温度比较高,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也比较大,这个环境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我们想,能不能有一种智能化机器人在恶劣环境替代工人从事这些工作。

研发智能机器人,能够替代焊接工人工作,推动焊接产业数字转型,解决企业的用工难,让焊工远离弧光辐射、有毒气体、电焊烟尘和高温高热的作业环境,这就是陈照春当学徒工的目的。

作为科研人员,陈照春要做的就是在车间里学会工人的焊接手艺,再把这些技术融到机器人的系统当中。截至目前,陈照春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地面巡查防爆机器人和高处探测爬壁机器人,用于特种设备的检测。现在,他们正在研发用于锅炉内壁焊接的特种机器人。

陈照春说,数字化时代,对于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数字工匠”,也就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融合数字技能从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离不开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深入钻研、执着追求。今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提出从2024年到2026年,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 相关阅读
  • 述往思来 首届上海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启动

      中新网上海5月13日电(范宇斌 徐宏炜)在上海,民盟上海市委会挂牌的14处传统教育基地以及遍布城市各处的民盟印记,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讲述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当代理解。13日,“述往思来,向史而新——首届上海...

    时间:05-13
  • 中国河口公路口岸南溪河新联检大楼启用

      【东盟专线】中国河口公路口岸南溪河新联检大楼启用  中新社昆明5月13日电 (记者 韩帅南)位于中越边境的中国河口公路口岸南溪河新联检大楼13日正式启用。与原联检大楼相比,新大楼容纳年出入境旅客量从500万人...

    时间:05-13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第三轮穿梭外交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第三轮穿梭外交相关情况。  汪文斌介绍说,5月3日至9日,中国政府欧亚...

    时间:05-13
  • 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开幕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13日在北京顺义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开幕。论坛以“开放创新 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等近400位代表汇聚...

    时间:05-13
  • 菲方称中国在仙宾礁填海造地 外交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谢雁冰)针对菲方称中国在仙宾礁填海造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菲方多次散布谣言,蓄意抹黑中方,敦促菲方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当天有记者提问,菲律...

    时间:05-13
  •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在中国成立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成立大会5月13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以来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成立的首个技术委员会。  该技术...

    时间:05-13
  • “晋商故里”山西晋中举行大学城国际学生主题交流推介活动

    5月13日,“留学中国·遇见晋中”——山西大学城国际学生主题交流推介活动在山西晋中举行。张云 摄  中新网晋中5月13日电(高雨晴 杨杰英)“外交官是文明互鉴的桥梁纽带,留学生是民间交流的友谊使者。诚邀海内外朋...

    时间:05-13
  • 台退役将领帅化民江西祭祖:用脚步丈量感知家乡

      中新社江西奉新5月13日电 题:台退役将领帅化民江西祭祖:用脚步丈量感知家乡  中新社记者 姜涛 刘力鑫  初夏时节,赣西北的山村日暖风和。台退役将领帅化民第三次回到祖籍地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赤田镇店上帅...

    时间:05-13
  • 共享基金会项目助老挝柬埔寨逾7000名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南宁5月13日电 (记者 黄艳梅)香港共享基金会13日介绍,共享基金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队通力合作,在老挝、柬埔寨实施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至今已在这两个国家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超过7000例。  当天...

    时间:05-13
  • 我国已投入近九千亿元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投入近900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加大保护力度,涉及810个县域约48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