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守护秦岭青绿

2024-05-27 15:16:10

来源:中国能源报

1716771789216.jpg

  ▲图为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国网陕西电力/供图

  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习近平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考验历史的眼光,见证发展的韧性。

  1969年,正值青年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陕西延川梁家河插队,带领黄土高原的群众搞生产,改旱厕、建沼气,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发新能源,改善人居环境。

  绵绵用力,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多年来,能源一直是陕西的禀赋所在;新时代,绿色更彰显陕西的发展底色。2023年,陕西电网投资超200亿元,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开工、投产数量创历史新高;累计建成公共充电站3676座、充电桩6.1万个,智能车联网平台充电桩接入率达86%……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电力是当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和最清洁的能源,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积极打造“西电东送”重要枢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陕西一马当先。

  保供四方电力——

  融入国家战略,推进能源转型

  五月的陕北,黄土披绿,万物勃发。三秦大地上,座座铁塔巍然屹立,条条银线排列有序,盏盏明灯点亮城市乡村。

  在±800千伏陕北换流站的阀厅内,两名检修人员登上高架车升至十几米高空,对阀塔进行逐项逐层检查。作为陕西首座特高压换流站,±800千伏陕北换流站目前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超440.5亿千瓦时,有力推动陕北地区绿色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西部地区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和利用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枢纽,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能源强国建设大局出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扛起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使命,在区域协作中共促发展,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均衡。

  2024年3月,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送端以750千伏交流系统汇集陕西的光伏、风电及节能火电,接入配套新能源1100万千瓦,受端接入安徽负荷中心。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输电超360亿千瓦时,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超3100万千瓦,可推动陕西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电网形成坚强电力支撑。

  在此之前,陕西已陆续建成神府—河北南网500千伏交流、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两交一直”跨区输电工程,以及陕西至河南、四川直流联网工程。

  一条条电力外送大通道,有力拉动陕西新能源加速发展。

  近年来,陕西着力打造定边—靖边—横山、吴起—志丹—安塞、渭北等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以及榆阳、神木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截至2023年底,陕西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40%以上,创历史新高。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国网陕西电力持续发挥大电网消纳优势,充分利用省间现货、跨省调峰手段,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2023年,陕西新能源发电利用率超过96.6%。

  榆林靖边,一排排“大风车”迎风转动;陕西商洛,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风光项目的建设,为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的底气;特高压的投产,将这份“绿”送往中华大地。

  瞄准能源安全保供和能源结构转型,陕西定下目标——截至“十四五”末,电力外送规模将达3967万千瓦、外送电量17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超过6500万千瓦,届时将为西北新能源健康发展、充分消纳,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赋能乡村振兴——

  广袤乡村成为富美家园

  陕北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生态示范园里,一朵朵白色的苹果花在微风中摇曳,一些枝头上已经露出颗颗青色小果。果树下方,一排排现代化滴灌管道精准连接着每一棵果树。

  “这是果园配套的高效节水智能水肥一体化现代滴灌系统,我们为果园配套建设了专用变压器,保障供电稳定,通上动力电,果园的灌溉施肥效率大幅提高。”国网延安安塞区供电公司高桥供电所员工刘清光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再过几个月,果园的枝头上将挂满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苹果。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考察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能源电力保供,正是老乡们生活火红起来的保障。

  在陕西果业集团安塞有限公司3号冷库前,刘清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结合南沟村苹果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需求,建设及改造35千伏龙高线、马桥线。同时,为苹果冷库安装1台16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新建改造了10千伏线路2.6千米、0.4千伏线路300米,助力传统种植向智能工厂转型,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南沟村苹果销售收入1620万元,纯收入108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其中苹果收入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像南沟村这样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上演……

  陕南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云雾缭绕的凤凰茶山苍翠欲滴。老县镇供电所员工在茶园里仔细检查供电线路和智能喷灌控制器等用电设备,为接下来的夏茶生长季做好抗旱灌溉和夏茶生产准备。

  近年来,蒋家坪村大力推广茶叶滴灌技术,茶园里的电气化、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国网平利县供电公司精准实施配电网建设,助力蒋家坪村茶旅产业。截至2023年年底,先后新建与改造高、低压线路12.6千米,增容改造和新建4台560千伏安变压器,全面保障山顶灌溉和山脚制茶的电力需求,全力护航茶旅产业发展。

  “我们和老乡一起上茶山、进茶厂,深入茶企开展用电检查,全面掌握生产用电情况,为电力兴农护航。”国网平利县供电公司老县供电所所长程浩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公司还与老县镇创新合作模式,采取‘电网主动、政企联动’方式,签订电力便民服务点,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网格,提升诉求响应速度。”

  2023年,国网陕西电力深化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71%……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践行“双满意”工作导向,陕西电力能源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护航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在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山梁沟峁间,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与果园、林地、梯田的盎然绿色交相辉应,共同勾勒出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来到高西沟村,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保护生态,夯实发展的绿色底色,离不开清洁能源的“加持”。自2022年开始,高西沟村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将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培育乡村经济增长新动能。

  “那是我们的集雨场,用的就是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提供的动能。”高西沟村支部书记姜良彪指着远处山头的一片光伏板介绍,“在旱作业区,采用沟道坝蓄水、太阳能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实现秋雨春用,丰雨旱用。”

  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为高西沟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2022年12月,高西沟一期700千瓦地面光伏并网发电,截至今年3月,发电量达114.39万千瓦时;2023年11月,高西沟二期734.14千瓦屋顶光伏并网发电,截至今年3月底,发电量10.21万千瓦时;今年3月,高西沟三期120千瓦光伏成功并网发电,并配套储能和充电桩设施……“结合高西沟村用电和光伏电站建设需求,我们对村里电网建设进行充分调研,新建10千伏线路0.23千米,新装配电变压器3台,总容量600千伏安,建设、改造0.4千伏线路7.68千米,户均容量3千伏安,确保光伏电站能够按时并网,发电量能全额消纳。”国网米脂县供电公司高渠供电所所长李自然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能源守护万家灯火,也守护秦岭青绿。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市镇安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被葱郁的群山环绕,下水库位于山谷之中,四周山高百米,有山、有水、有落差,自然条件优越。这座电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抽蓄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3.4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31.21亿千瓦时,预计2024年底全面建成投运后,年均节约标煤约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5万吨。当前,镇安县正聚力打造全国最大抽水蓄能产业集群示范区,已规划建设5座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总投资515.51亿元,预计全县清洁能源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秦岭矿山整治工作,亦凸显能源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价值。截至2023年10月,秦岭区域共有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646公顷,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治理681公顷。今年4月,陕西开展秦岭区域矿山联合整治3年行动,计划使全省秦岭区域矿山数量整体减少20%,大中型矿山占比超过50%,持证在产的大中型矿山30%以上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绩效治理面积的修复,秦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全面清零。越来越多的“陕西绿”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秦岭正在讲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也印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

  秦岭之变,是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也是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全力促进能源稳产增产,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能源故事一定会在三秦大地上留下更加绚丽的篇章。

  文丨本报记者 李玲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