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绿进沙退,书写造林治沙的呼和浩特答卷

2024-06-03 20:34:07

来源:澎湃新闻

造林、治沙,“青城”呼和浩特绿色倾城。

5月2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随“万千气象看中国·北疆绿潮奔涌”网络主题传播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呼和浩特市,探寻“治沙、护绿、兴绿”的呼和浩特样本经验。

白二爷沙坝的绿色传奇

昔日茫茫沙海,如今勃勃绿洲。

是什么神奇“魔术”,让40年前的沙坝变成了育苗基地?

和林格尔县地处黄河中游地段,白二爷沙坝就位于该县的南部,属黄河中游东侧向西北黄土高原过渡的丘陵沙区。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曾是和林格尔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盖度不足15%,每年有约200万吨泥沙经浑河输入黄河,并且以每年3米左右的速度向东西扩张,周围一万多亩农田被流沙吞没,五六个村庄的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搬迁他处。

沙进人退,恶性循环。

要想保住家,必须先治沙。

1982年6月14日,时任和林格尔县县长的云福祥带领120名青年组成的治沙队集结上坝,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人沙大战”。

“那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每日都带着干粮去治沙。因为气候炎热,早上带来的干粮到了中午已经发酸,我们就把坏的部分扒拉出去吃;中午休息,只能用铁锹撑起衣服搭出来一块阴凉遮住脸打个盹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年20岁的刘俊钱就是120名青年组成的治沙队中的一员,看着眼前绿色盎然的白二爷沙坝,如今已62岁的他,无限唏嘘。

40年,几代治沙人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将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沙地变绿洲的故事在白二爷沙坝真实上演。当植被进入自然恢复期后,12万亩的白二爷沙坝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其中66900亩成为国有林地。曾经的治沙人转变成了护林员,继续用脚丈量土地,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经过四十多年的治理,白二爷沙坝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据刘俊钱介绍,“现在已经可以做苗圃了”。眼下正值内蒙古植树造林季,国营白二爷沙坝林场200亩保障性苗圃进入育苗忙碌期。据悉,现已培育了杏树、榆树、油松、沙枣、柠条、杨树插条等苗木,预计年内可生产合格苗木400万株左右,“‘三北’工程需要什么苗子,我们就提供什么苗子”,骄傲之情,刘俊钱溢于言表。

如今,和林格尔正在高质量实施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林格尔县林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2023年实施巩固提升1290亩、新建260亩,共计1550亩的基础上,2024年继续申报获批巩固提升1550亩,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破解制约草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数据显示,面积518万亩的和林格尔县,通过“三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截至目前林地面积达169万亩,草地面积144万亩,湿地面积9.8万亩,野生动植物数量稳步增加。

白二爷沙坝的绿色传奇,只是呼和浩特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绿带

它是城市氧吧,也是生态绿带。

它就是雅玛图森林公园。

雅玛图森林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以奎素村为中心向外扩展,东到面铺窑沟,西至奎素沟、野马图路,北至奎素小东沟,南到甲兰板、恼包旧村、保合少村以北区域。包括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约2.3万亩、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区约1.3万亩与敕勒川草原生态治理区约1.4万亩,总面积5万亩。

5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随采访团一行,站到公园的1号观景平台远眺,一望无际的绿色尽收眼底。

“你没有一个向导,走进林区你就迷路了。因为这儿树多且高,有的地方就看不见光,”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新城分局业务科科长杨晓军说,“如今,这里已是市民打卡游玩的好去处!”

杨晓军认为,这是当地科学规划,提高森林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风沙能力的结果,这也是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这片土地发生的深刻变化。

在他看来,通过40多年的生态建设与保护,雅玛图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了其原真性、稳定性,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瞩目成就。“狐狸、狍子、野兔、黄鼬、松鼠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区域内繁衍栖息,构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府建设新格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立足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了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敕勒川草原、哈拉沁生态公园、吉沙公园等多处重要生态建设工程。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利忠介绍,当前,呼和浩特重点在8个旗县区实施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和巩固拓展区种草抚育项目,包括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补植种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围栏封育等。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三北”工程六期(2021-2030年)总任务是228.41万亩,2021-2023年已完成71.58万亩,占总任务的31.3%,任务实施进度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2名;2024年—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全力推动“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力争用一年、确保两年在自治区率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三北”工程六期剩余156.83万亩建设任务。

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

沙化土地治理和“三北”工程,离不开科技助力。

蒙草种业中心,就是一个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

当日,记者随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的蒙草种业中心。该中心是蒙草集团全国18个专项种业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之一,集特色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试验、生物多样性实践于一体的科研中心。

在蒙草种业中心,科技与治沙紧密结合。据蒙草草原生态修复研究院院长陈翔介绍,“杨柴种子绳”就是草业和生态修复领域首创,它是由“种子+肥料+保水剂”等编织而成的可降解纸绳,配合机械进行播种,能够避免种子漂移、虫噬,提升植物苗期抗逆性,同时节约种子用量高达60%。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的加入,让种子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成活率提升了15%到20%左右。“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治理成本。”

除了“种子绳”技术,“蒙草”还围绕草种、牧草、生态修复、机械研发、光伏治沙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陈翔表示,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蒙草”还牵头创建了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从50家共建单位征集筛选出技术类、产品类、品种类、机械类、著述类共167项防沙治沙成果,为“三北”攻坚项目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这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防沙治沙的效率和效果。

“万千气象看中国·北疆绿潮奔涌”网络主题传播活动采访团一行在呼和浩特看到,为守护“生态绿”,青城人有多努力。

  • 相关阅读
  • 小包裹撬动大市场 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乘风出海”

    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领域的新亮点。记者日前从商务部了解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超12万家,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跨境电商整体规模从小到大,从大到优,成为我国外贸...

    时间:06-04
  • 绣香包、品美食、画鸡蛋……沉浸式体验多彩民俗活动 端午氛围感直接拉满

    端午节即将来临,贵州镇远推出多种多样的民俗体验活动,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镇远县的这家民宿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愉快地跑闹玩耍,家长们则尽情享受乡村休闲时光。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包粽子、画鸡蛋等特色活动。...

    时间:06-04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向“绿”而生

    初夏的山西大同,微风中仍带着丝丝凉意。一片4.96万亩的采煤沉陷区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大大小小的山梁上横亘着一排排的光伏板,蔚为壮观,它们不断将绿色能源送入电网体系。??这是5月29日航拍的山西大同采煤...

    时间:06-04
  • 用玄武岩“织”出的国旗有多酷?揭秘闪耀月背的中国红

    闪耀月球的五星红旗怎么造的?有哪些特点?走,一起跟随总台记者去揭秘↓↓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这里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从大屏幕上大家看到的就是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这面国旗由特殊的材料做成,...

    时间:06-04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生产一线看制造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6月3日拍摄的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特板厚板分厂。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为化工、钢铁、服装等12个行业研究编制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

    时间:06-04
  • 中国探月工程“时间表”公布 2030年前将实现载人登月

    月球是人类开展地外空间探索的理想基地,我国探月的脚步也将继续前进。“嫦娥六号”之后,2026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八号”。计划在2028年前,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

    时间:06-04
  • 长三角六市发布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宣言

      中新社宣城6月4日电 (记者 吴兰)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活动4日在安徽省宣城市举行。安徽宣城,江苏南京、无锡、常州,浙江杭州、湖州的代表探讨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  上述六市当日共同发布《长三角六...

    时间:06-04
  • 中国农业银行托管业务部原副总经理刘树军被开除党籍

      中新网6月4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银行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银行纪检监...

    时间:06-04
  • 两岸一家人|用镜头讲述非遗故事 “90后”台青化身福州“代言人”

      央视网消息:近些年来,大陆不断推出惠台利民政策,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生活、就业、创业。“90后”台青、自媒体创业者陈筱婷就是其中之一。生活在福州,她用镜头记录那里的人间烟火气,也努力挖掘当地非...

    时间:06-04
  • 陕西进入夏粮收获高峰期 今年夏粮面积约1600万亩

      中新网西安6月4日电 (李一璠)记者4日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3日,陕西省累计收获冬小麦405.66万亩,占应收面积28.71%;冬油菜246.59万亩,占应收面积88.7%。累计夏播粮食349.17万亩,占预播面积33.25%。...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