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丨让滩涂变粮仓 看太湖溇港里的治水智慧

2024-06-05 19:09: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太湖溇港,是环太湖地区与太湖湖区相连、引排太湖水的河道,雨季可以将洪水排入太湖,旱季能够引太湖水灌溉农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建筑群。上千年前,在这片土地稀缺的水乡泽国之中,把太湖滩涂变成中国最富庶的粮仓。

太湖溇港惠泽千年

6月,太湖流域的夏粮进入了收获的季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四季的劳作离不开脚下这个蕴含着机巧和智慧的水利工程。

如今的沃土曾经是广袤的滩涂和沼泽,西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陆续迁徙到了太湖流域。太湖流域湖多地少,如何让水和土各占了50%的淤泥地实现水土分离,成为获得土地的关键。中国古人在杭嘉湖地区发明的一种沟渠技术 “竹木围篱透水”,解决了这个难题。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把中间的泥土挖到挡墙的外面。泥土中的水透过围篱的缝隙,渗出后形成了河流。这就是“竹木透水围篱”技术,正是这项技术,造就了眼前的一条条河流,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太湖溇港。

从太湖的古地图集上来看,太湖每隔一公里左右就有一条延伸到内陆的河道,密密麻麻的像梳子一样占据了一大半的湖岸线。

这些沿岸排列的纵向河道,被当地人称作“溇”或者“港”。横向的河道叫做塘,陆地被纵横的河道分割成棋盘一样的形状。

这些被围起来的一块块田地就是“圩田”,“溇港圩田”使北方迁徙而来的人们,在太湖流域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并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家园。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也同时兼具了排涝和农田灌溉的作用。

一大早,潘水泉就到自家的田地里除草。他种的百合是太湖边独有的“太湖百合”,被誉为“太湖人参”,药用价值很高。

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杨楼村村民 潘水泉:我们这里的泥土又松又软,透气性很好,翻耕的时候只要用农具把它轻轻一碰,它就全部散开了,跟香灰一样,所以叫它香灰泥。可是它到了晚上,又变得很潮湿了,所以种什么庄稼都长得很好。

溇港内圩区的面积很小,每一寸土地都被精打细算,高的地方是菜地,地势较低的地方种田,再往低处是鱼塘。就算是田地、鱼塘之间的小路也被利用起来种植养蚕的桑树。

书中曾记载:

太湖圩区的农业种植收入是普通农田的3倍,而圩田的副业收入又是农田种植收入的3倍,孕育出了“苏湖熟、天下足”的传奇。

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作站站长 殷益民:溇港圩田是生态文明的—个典范,不仅变涂泥为沃土,河塘里每年需要清理的淤泥,成为稻田和桑树最好的肥料。桑叶可以养蚕,蚕粪又可以成为肥料,形成了互为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滋养着这块土地。

太湖溇港:借力风水 设计巧思

1000多年前,溇港与太湖的交界处就有了古老的水闸叫“塘板闸”。

  • 雨季时,闸门开启,将水泄入太湖;

  • 旱季时,把太湖丰富的水量引向太湖流域广袤的土地。

水闸的调节,让溇港里永远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水位。今天,古老的塘板闸已经演变成了电动闸。

太湖溇港研究院执行院长 沈林江:太湖主要季风是西北风。太湖里面水中间的含沙量很高,每年到了西北风季节的时候,浊浪滔天,这些淤泥很容易直接进入溇港。这个斗门朝向东北,避开了西北风的侵蚀。

在大钱溇港上,有连续四座拱桥,跨度不大,把临近入湖口的河道突然变小,河道变得南宽北窄。

太湖溇港研究院执行院长 沈林江:为什么这里特别窄?它主要的功能是束水,把水束小,流速就加快。太湖溇港有一个问题就是淤泥淤积,为了使溇港的管理要可持续发展,那么巧借天力,尽量减轻我们人工的清淤的难度,通过束水之后流速加快,把淤泥重新冲回到太湖。

太湖溇港:从历史走向未来

在刚刚收割完成的麦田里,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带领着农户,在田边种植苜蓿草。

这个小伙子叫做罗浩威,87年出生,他原本在南京主修电子信息专业,十年前,怀着对土地的热爱,重返田间地头。

湖州市钱山下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罗浩威:我出生在农村,喜欢跟土地打交道,现在自学了无人机、拖拉机。溇港工程是一个充满古人智慧的工程,我们要从历史中去学习它,在现实生活当中,更要去发扬光大。

“新农人”总有新想法,这些秸秆兑换券,就是罗浩威为周围农户肥料换饲料设计的特别凭证。

科学种植、修缮河道,上万名“河长”守护着水网的健康。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这是清代的一份水册,类似我们现在的取水许可登记制度。农户要按地取水,按需取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两千多年来,溇港使太湖平原从滩涂变成沃野千里的天下粮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在传承中呵护着溇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行走在太湖岸边,潺潺的水声吟唱着千年古国的田园牧歌,看到一个自然和谐、碧水青天的未来。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湖州台)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为了绿色长城万里长——“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见闻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为了绿色长城万里长——“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时间:06-06
  • 今日起 9个台风新名正式启用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从今天(6日)起,9个台风新名称将正式启用。 根据2月27日至3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56届会议的决议,6月6日,“蜻蜓(Ja...

    时间:06-06
  • 河南通报6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端午节将至,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严防违规吃喝顽瘴痼疾反弹回潮,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河南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1.河南警察学院...

    时间:06-06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原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王绍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原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王绍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6-06
  • 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范小新被开除党籍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经湖南省委批准,湖南省纪委监委对长沙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范小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范小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亲情错...

    时间:06-06
  • 浙江省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置不力违法倾倒

      典型案例 | 浙江省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置不力违法倾倒   2024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发现,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违法倾倒问题多发。  一、基本情况  固体废物污染...

    时间:06-06
  • 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典型案例 | 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发现,上海市建筑垃圾存在私拉乱倒现象,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监管不力,违法违规处置问题频发,污染环境...

    时间:06-06
  • 中国驻德国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欧洲杯期间注意安全

      中新网柏林6月6日电 根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5日消息:2024年欧洲杯将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举办。据媒体报道,已有恐怖组织威胁将在赛事举办期间袭击有关城市。在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提醒近期来德及旅德中国公...

    时间:06-06
  • 月球采的“土”究竟长啥样?带回来需要注意什么?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在5月3日17点27分,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自此开启了历时53天的探月之旅。  在经历了约5天地月转移轨道飞行,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

    时间:06-06
  • 守护生态安全屏障 构筑“三北”万里绿色长城

      “开工!”近期,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固沙工程启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阻沙防护带将逐渐闭合,辽阔无垠的沙海即将被有效锁住。  “补齐最后285公里‘缺口’,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沙防护带就...

    时间:06-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