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水云龙、铜梁火龙、楚雄彝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 非遗焕发新活力

2024-06-08 20:21:5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10日)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刮起了“国潮”风,许多非遗项目成了文旅“香饽饽”。但热闹背后,这些非遗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壮大,有的凭借独特魅力走出国门,还有一些因其技艺的独特性却濒临消失。究竟要怎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技艺?这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总台多路记者前往全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下跨越千百年的非遗故事。今天,我们先聚焦“火”起来的非遗。

“水云龙”闹端午 追龙泼水祈福运

在重庆铜梁,有一项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表演——龙舞,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追龙泼水祈福是一种什么体验?一起去看看。

重庆市铜梁区的安居古城正在进行端午节的非遗文化表演——水云龙。10名赤膊的汉子舞动着一条18米的蓝色水云龙,整条龙上下翻腾、左右腾挪,在两边明清时期的老屋之间穿行。而站在两旁的居民和游客会拿着水瓢或者水盆,将清水泼向正在舞动的水云龙。虽然水云龙所到之处,大家衣衫都可能打湿,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

水云龙也叫做水龙,它是铜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一种形式,在古时候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俗活动。安居古城靠江而建,传统文化中,龙遇水则兴,所以向龙泼水是一种吉利的事情,而身上被打湿也算是一种祝福。

端午期间这里还有龙舟赛、火龙表演等非遗表演和体验活动。正因为安居古城保留了最传统的端午庆祝文化活动,所以说这里也成为了重庆市民最热门的端午旅游目的地之一。

金字招牌 一条龙舞出“一条龙”产业

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和龙灯彩扎,如今,重庆铜梁形成了从龙灯制作、演艺表演、技艺传承到文化旅游的龙文化“一条龙”产业。

这件精美的龙灯彩扎艺术品,名叫《飞龙在天》,是由非遗传承人周合平历时3个月完成的,马上就要送往北京,收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这间扎龙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大家正在赶制一批表演用的龙灯。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周合平告诉记者,龙灯彩扎这项非遗技艺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他是从小跟着爷爷学会的。家族三代人,参与和见证了龙灯龙舞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庆祝典礼上的大放异彩。

非遗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传承。光是龙灯扎制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平均每年订单超过1000万元。如今,扎制好的龙灯,更多是被用在当地的龙舞表演上。这是大型非遗山水实景剧《追梦·铜梁龙》的演出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水云龙、荷花龙等十几种铜梁传统龙舞,其中压轴戏,便是铜梁火龙。

负责组织火龙表演的是李廷刚和姐姐李洁,他们告诉记者,随着这项非遗表演越来越受游客喜爱,他们的演出已经遍布全国。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铜梁像这样从事龙舞培训和展演的企业已经有15家,从业者近2000人。

近年来,通过创新文旅产品,举办龙舞相关的重大赛事活动,铜梁将非遗衍生到了大文旅产业,正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

楚雄彝绣 小小绣花针里的千年时光

接下来,我们再去认识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非遗——楚雄彝绣,它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楚雄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这里有句话叫“十里不同天,隔山不同服”,说的就是彝绣的丰富与多样,我身后就陈列展示着许多有代表性的彝绣作品。

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与几条彩线完美融合,就幻化成为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图案,这就是彝绣。

每一个彝家女子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刺绣,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都化成一针一线。山川湖海、日月繁星、生产劳作、歌舞打跳……看见什么,喜欢什么就绣什么。

穿越时空 彝绣制品追赶新潮流

这样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不仅在博物馆里能见到,我们日常生活也能用得上。您现在看到的,就是在楚雄特产店里销售的成衣、丝巾、背包。这些都是纯手工绣出来的。销售非常火爆。)当地的彝绣传承人们特别忙,像这样的绣品有些得提前一个多月预定。

存本真 巧创新 彝绣开拓“幸福事业”

每一批绣品,金瑞瑞都会亲自把关。作为楚雄彝绣传承人,在她看来,对技巧和品质的尊重是彝绣能够传承上千年的根本原因。她告诉记者,楚雄彝绣有70多种针法,每一件绣品都是一次潜心创作的过程。

大家发现,要想走向市场,产品质量和艺术品味都不能缺少。在楚雄彝绣传承人张丽琼看来,彝绣产品,不推陈出新不行,而丢失了本真的传统也不行。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性保护。

把传统文化的精美和时尚潮流的走向紧密结合,丝巾、皮包、配饰、伴手礼等一批文创产品应运而生,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又出来了,就是价格。因为人力和时间成本高,彝绣产品在定价上少则几百元,上则不封顶,凭什么打动消费者买单?

如今,彝绣这个非遗技艺不仅从绣品变成了商品,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当地探索出台了保护条例,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年轻人才。

  • 相关阅读
  • 2024年端午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亿人次

      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文旅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

    时间:06-10
  • “新中式”成端午热点 “国潮”消费吸睛中国青年

      中新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新中式”成端午热点 “国潮”消费吸睛中国青年  作者 杨英琦 宋宇航  “端午安康,常来长安!”手持折扇的“富商”迎来送往、身着汉服的“侍女”正发放香包和五彩绳、“武人”...

    时间:06-10
  • 敦煌千年端午雅趣掀“新潮”

      中新社兰州6月10日电 题:敦煌千年端午雅趣掀“新潮”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登高滑沙与赛龙舟同在,粽糕与粽子共享。”6月10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丝路重镇”甘肃敦煌不仅保留了登高滑沙...

    时间:06-10
  • 成都世园会端午假期掀旅游热潮: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中新网成都6月10日电 (记者 王鹏)坐上88米高的摩天轮俯瞰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与“李白”“屈原”来一场飞花令,在夜幕中观赏龙舟……今年端午假期期间,成都世园会掀起旅游热潮。游客们漫步在花径庭院、亭台楼阁之...

    时间:06-10
  • 这有几个台湾粽子想跟大家认识一下

      在宝岛台湾,五月初五端午节与农历新年、中秋节并列为三大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当地食俗以烧肉粽为主,但细分起来,台湾北部粽和南部粽却有不少差别,民众对于粽子的喜好也不尽相同。  南...

    时间:06-10
  • 台湾写真:台湾端午粽飘香

      中新社台北6月10日电 题:台湾端午粽飘香  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家母包的肉粽,在我心目中是‘全球第一’。这些粽子,料精选而味透,加上煮得够烂,真是无与伦比。”6月10日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年近70岁...

    时间:06-10
  • 自主设计制造!世界首创!我国深水油田智能开发模式取得新突破

      央视网消息:关注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海上安装的最新情况。6月10日凌晨,在作业船291上,完成了水下锚链和“海葵一号”牵引链的对接。这也就意味着12根锚链中的最后一根完成“...

    时间:06-10
  • 中亚媒体人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

      中新网新疆吉木萨尔6月10日电 (安冉)6月9日,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媒体代表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参访。他们走进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大蒜种植合作社、新地乡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等,并在当...

    时间:06-10
  • (八闽千姿)一座均庆寺 两岸佛缘牵

      中新社福建龙岩6月10日电 题:一座均庆寺 两岸佛缘牵  作者 叶秋云  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有一座叫“均庆寺”的千年古刹。寺内,一块清雍正十一年所立的“台湾府善信乐助建造佛楼重装佛菩萨碑...

    时间:06-10
  • 广西9条河流10个站出现超警洪水

      中新网南宁6月10日电(陈秋霞 周也茹)记者10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获悉,受8日以来降雨影响,红河支流百南河、百都河,右江支流者利河、天等河,茅岭江支流大直河等9条河流10个站出现了超警0.01至1.10米的洪...

    时间:06-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