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丨探寻绵延千年的生态智慧

2024-06-12 08:13: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带您探访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品味生态智慧的文化底蕴。

6月初,太湖流域的夏粮进入了收获的季节。“苏湖熟,天下足”,如今人们对江南的“鱼米之乡”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上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并不适宜农耕劳作。让广袤滩涂变为千里沃野的,正是当地特有的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溇港。这一条条从太湖向内陆延伸的人工河,就是溇港。“高为菜地、低为水田、塘中养鱼”的精耕细作,造就了我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

时至今日,生态循环的智慧仍在传承发展。新一轮水稻播种前,农户们在田边抓紧补种苜蓿,这样能更好地维持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钱山下村农户 罗浩威:我出生在农村,喜欢跟土地打交道,溇港工程是一个充满古人智慧的工程,我们要从历史中去学习它,在现实生活当中更要去发扬光大。

同样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兴化,历史上一度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洪水走廊”。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当地百姓积极抵御洪灾、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了撑着小船去种田的垛田农业模式。

罱泥是垛田独有的农活儿,将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河底淤泥取出来,作为生态肥料浇灌田地。如今,挖掘机开始代替人工罱泥,不仅能增加土地肥力,还能给河道清淤,改善水质。

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此时水田如镜,插秧繁忙。像这样流淌着一泓清水的灌渠,在当地有大大小小3万多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都江堰。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修建而成。从此,四川盆地由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如今,竹笼、干砌卵石等传统堰工方式,经过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结合,继续造福百姓。新建成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水资源分配从源头到田头的“一键直达”。

在陕西秦巴山区,凤堰梯田的风景和名字一样富有诗意。层层叠叠的梯田、散落田间的房舍、忙碌插秧的人们,好似一幅山水田园诗画。

凤堰梯田是陕西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田、渠、塘、溪”组成的灌溉体系,以最简易的工程设施、最少的维护保养、可持续的工程管理,实现了最有效的自流灌溉。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借用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是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

融入自然之美的人类智慧,完美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置身中华文明的生态图景中,眼前就是最美的中国。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王晨 周培培 郑怡哲 徐平)

  • 相关阅读
  • 外籍人士:新疆现代化建设经验值得学习

      中新社喀什6月12日电 (陈建新)哈萨克斯坦学者斯维特兰娜·科日罗娃12日在喀什分析,新疆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是内部政治稳定,在此基础上经济发展使得创建大量新企业成为可能,这反过来又促进新工作出现,并最...

    时间:06-12
  • 云南拟同越南北部四省加快通道建设 推进互联互通

      中新社昆明6月12日电 (缪超 罗婕)2024年度中国云南省与越南北部四省省委书记会晤活动12日在昆明举行。会上,双方均表达共同加快通道建设,推进互联互通的意愿与建议。  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省与越南北部河江省、...

    时间:06-12
  • 胡歌访台激发青年创作者灵感

      中新社台北6月12日电 (记者 张晓曦)知名大陆演员胡歌暌违6年再度访台,12日与台湾青年创作者进行一场对话。胡歌分享了自己在影视界的丰富经验,鼓励年轻的创作者要坚持梦想,即使过程辛苦,也要对这个行业充满热...

    时间:06-12
  •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李光荣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消息: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李光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重庆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6-12
  •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喀什举行

      中新社喀什6月12日电 (陈建新)“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12日在新疆喀什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逾百名专家学者与会。  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和...

    时间:06-12
  • 青海湖水位上涨 水鸟总体繁殖种群未发生改变

      中新社西宁6月12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孙建青12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位上涨后,水鸟总体繁殖种群未发生改变。  “青海湖水位上涨造成...

    时间:06-12
  • 中外专家聚喀什 共研新疆历史与多元文化

      中新社喀什6月12日电 (陈建新)“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12日在喀什举行,围绕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多元通和、西域丝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逾百名中外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分享观点。  中国人民大...

    时间:06-12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代理行业快速发展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6月12日在北京指出,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专利代理行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行业秩序持续向好,各项改革蹄疾步稳。...

    时间:06-12
  • 华北、黄淮等地旱情持续发展 国家防总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2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华北、黄淮等地旱情持续发展,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总)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近期,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及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降...

    时间:06-12
  • 全球首个整车级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在渝投用

      中新社重庆6月12日电 (梁钦卿)记者12日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获悉,全球首个整车级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近日在重庆落成投用,可实现全球无线信号模拟仿真测试,全面评估汽车的复杂无线网络适应性。  在智能网联汽...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