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理响中国】上好“大思政课”如何在“大”上下功夫

2024-07-10 19:07:42

来源:人民网

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更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思政课”是一种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界限的全新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时代背景、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笔者认为,“大思政课”首先是思政课,具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但“大思政课”又有别于传统思政课,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革新。

“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大思政课”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成就、人民奋斗故事为鲜活教材,涵盖历史、现实、国内、国际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政治大课”。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和聚焦点。笔者认为,“大思政课”的大情怀应涵盖以下方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选择和时代使命。“大思政课”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鲜活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不仅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还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实际,解释中国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思政课”在实施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在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厚植“大思政课”底蕴,有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比较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大思政课”强调开放性、创新性,鼓励打破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限制,将教育场景扩展到日常生活、网络、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来拓宽教学视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使“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有意思”。笔者认为,具体来说,一是要拓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场域。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扩大思政课教学半径,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是拓展大视野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应积极拓展思政第二课堂,深入挖掘实践教学图谱,形成多渠道的实践教学矩阵。如开展主题冬夏令营、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里培根铸魂;以文化赋能各类育人场馆,用好高校校史馆、博物馆、科技馆以及革命展览馆等载体,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应用好地方区域资源,绘制区域研学地图,设计研学线路,打造特色研学课程,并通过有效规划,推进研学实践连点串线、连线成圈,形成一批研学精品路线。即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以大数据技术赋能“大思政课”。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聚焦网络育人,通过互联网打造“移动思政课堂”,积极创作、推广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大思政课”要有“大先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选拔教师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造诣和专业能力,更要考量其道德品质、教育热情以及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能力,真正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式教师选拔到思政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深刻领悟“教什么”和“怎么教”。“大思政课”倡导的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模式,强调全员参与和资源整合,旨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因此要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建立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大国工匠、道德模范等入校开展讲座,聘任一批校外实践导师、校外辅导员,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应畅通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学互派教师挂职锻炼、进修访学,建立常态化的跨学段教学研修与帮扶机制,针对思政课教学中的难点痛点,以开展教改项目、科研项目为抓手,共同学习研讨,凝聚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联合攻关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

“大思政课”要有大课程观。“大思政课”的大课程观在纵向上强调课程建设一体化,即做好顶层设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规划课程,联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断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维度实现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实现各学段“一盘棋”,形成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脉络。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上,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在教学内容上,要按照“小学启蒙性学习、初中体验性学习、高中常识性学习、大学思辨性学习”的要求,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小学阶段主要通过分享日常生活实例、叙述故事等方式开展,强调形象性和生动化;初中阶段则转向概念理解,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高中阶段更多地融入时事政治,将抽象理论融入具体社会情境中加以讨论;大学阶段则把理论深度与现实广度相结合,最大程度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课程观”在横向上强调课程思政化,即倡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破学科壁垒,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要找到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 相关阅读
  • 12年来云台贸易额逾119亿美元 云台融合开创新局面

      中新网昆明7月11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11日从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12届云台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12届云台会主题活动将于16日在云南昆明启动;通过历届云台会等活动推动,截至2023年底,云台贸易额累计达119.99亿...

    时间:07-11
  • 台湾律师北京打拼十五载:见证法治进步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台湾律师北京打拼十五载:见证法治进步  中新社记者 徐雪莹 陈建新  曾在台湾从事法律工作,后入职香港一家投资银行,在该银行设立北京办事处之际选择北上发展,来自台湾台北的律师...

    时间:07-11
  • 台湾中医推广冬病夏治“三伏贴”

      中新社台北7月11日电 (记者 张晓曦)进入7月,台湾多地持续高温炎热。台湾中医师公会全联会11日在台北举行记者会,介绍“三伏贴”的起源、冬病夏治的治疗原理等,希望通过推广中医疗法,协助治疗过敏性疾病。  ...

    时间:07-11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肖星受贿案一审开庭

      2024年7月11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肖星受贿案。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  1998年至2023年,被告人肖星利...

    时间:07-11
  • 全国总工会启动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培育工作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余湛奕)记者11日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并开展大国工匠培育工作的通知》,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同时,对2024年大...

    时间:07-11
  • 林剑: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国防部”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1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台湾地区“国防部”今天表示,他们在24小时内侦察到66架次中国大陆军机在该岛周围出现,数量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纪...

    时间:07-11
  • 布林肯再称中国支持俄国防工业 中方:绝不接受甩锅推责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0日参加北约峰会公共论坛时称,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看到俄罗斯武器装备大量增加,这是...

    时间:07-11
  • 印尼将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郭超凯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1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期部分媒体报道所谓“印尼将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日前公开...

    时间:07-11
  • 商务部新任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亮相

      中新网7月11日电 7月11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新任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亮相。据介绍,何咏前是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兼任新闻发言人,长期从事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相关工作,具有丰富商务工作经验和良好沟通...

    时间:07-11
  • 2024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顺利完成

      中新网7月11日电 据水利部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日,2024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顺利完成。此次补水工作于2月下旬启动,自3月20日实现全线过流以来,目前仍维持全线有水状态,全线有水时长首次超百天。  ...

    时间:07-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