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世界人口日 | “小托育”折射“大民生” 托幼服务与产假“无缝衔接”

2024-07-12 09:41:5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我国的主题是“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省份普遍设立60天以上的延长产假,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的父母育儿假,各省份产假均延长至158天以上。

我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持续提升,全国孕前检查率、孕期产前筛查率均达到9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筛查率均达到98%以上。与5年前相比,全国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低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降低约23%。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促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国家实施托育建设重大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支持48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2万多个普惠托位建设。截至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  探索育儿补贴政策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除了建立支持生育的政策体系,近年来,各地还从实际出发,持续探索实施育儿补贴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为了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支出负担,我国从2022年开始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将扣除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这段时间,成都市成华区税务部门联动街道办事处,走进医院、婴幼儿托育机构开展政策宣讲,推送“婴幼儿照护政策明白卡”和个人所得税App操作指南,帮助纳税人弄懂政策、学会申报。

各地积极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其中,云南、宁夏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云南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每年发放800元的育儿补贴到3周岁。宁夏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三孩家庭每月给予不少于200元的补贴至孩子满3周岁。  国家及地方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生育

国家和地方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生育。国家医保局在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江西从2024年1月1日起,住院分娩不再设置起付线,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100%、三级医疗机构报销90%。2024年7月1日起,浙江省将参加职工基本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和领取失业金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并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

江苏则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三孩的分别给予50%、80%的补贴。北京、内蒙古、广西、甘肃等省份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各地出台政策 探索推进婴幼儿照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0—3岁婴幼儿缺乏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出33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普惠托育的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是33个示范城市之一。同时,也获评了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区性托育服务新路径的探索。

南京市建邺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23年底。原来是一所民办幼儿园,政府对群众需求和教育资源摸底后将幼儿园收购,把服务对象聚焦到3岁以下幼儿。

在这里,不仅为1—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来自大学和知名儿童医院的专家,还会定期来为300多位保育员进行培训。为了解决家长所担心的托幼机构不专业,不敢把孩子送到托幼机构的“痛点”,建邺区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和托育机构合作的医育融合模式,配备专业的儿保医生,让0—3岁婴幼儿得到更加专业、科学的养育照护。

南京市通过财政补贴、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颁发《南京市婴幼儿托育机构管理办法》,还面向家庭和家长开展养育照护技能提升培训,全力推动政策制度联动。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静介绍,现在南京市托幼服务基本上跟产假“无缝衔接”,6个月产假结束以后就可以送来托育。托育机构都能够提供全日托、临时托、半日托、小时托。对家庭来讲是一种解放,从照顾孩子和平衡工作的矛盾当中解放出来。

  • 相关阅读
  • 新华时评丨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郁琼源蔚蓝星球,因海而蓝。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良好生态是海洋的“瑰宝”,唯有以生态优先的理念经略海洋,海...

    时间:07-12
  • 微视频|深改!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时间:07-12
  • 改革为人民|一间房,升腾城市温度

    一盏明亮的灯、一个温暖的家。“在大上海有个家”是上海新市民的共同愿景。上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针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用“一张张温暖的床”,筑起了“一个个安居的梦”。有房、有家、有温度,宜...

    时间:07-12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首超21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邹多为)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

    时间:07-12
  • 我国铁路主要客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上半年发送旅客突破20亿人次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9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完成7779.52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4%、14.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目前,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等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制图:乔谦今年以来,中国国家...

    时间:07-12
  • 新华全媒+|邮轮经济“复苏记”

    新华社天津7月12日电(记者梁姊、宋瑞)海风轻拂,风翻白浪。正值暑假,渤海湾畔的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人气高涨。不久前,邮轮“梦想号”结束了“天津-福冈-济州-天津”的行程。来自山西的张女士提着行李,跟在孩子身后...

    时间:07-12
  •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文化中国行

    今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推出AI文物微短剧《吴王夫差青铜剑》,以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将铭文内容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娓娓道来,生动再现了夫差的戎马生涯。6月上线的12集古文字文物视频“博...

    时间:07-12
  • 文化中国行丨探秘千年古韵 看中国古琴如何焕发新生→

    暑假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预约火爆,其中专门以院藏古琴和曲谱为主题的展览也迎来更多游客,展览以实物加古琴还原演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国古琴文化的魅力。古琴馆内“大圣遗音——古琴文化展”,55件与古琴相关...

    时间:07-12
  • 新质航运绘就“河海文旅”强IP

    央广网天津7月12日消息日前,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国际航运展”)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2024国际航运展以“航通天下,运行未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设置...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